《宁夏青铜峡市一中》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4979615 上传时间:2019-01-30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青铜峡市一中》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宁夏青铜峡市一中》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宁夏青铜峡市一中》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宁夏青铜峡市一中》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宁夏青铜峡市一中》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青铜峡市一中》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青铜峡市一中》ppt课件(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夏青铜峡市一中,赵学军 2001年6月10日,世界近代现代国际关系史,复习导航3 知识归类7 形成认识5,近代现代国际关系史,复习导航,复习导航,近年命题频率较高的问题,考察的特点,今年重点,拿破仑对外战争 两次世界大战 美国冷战政策,战争及其原因和影响较多 涉及中外关系的较多 重要国际关系概念较多,近现代四次稳定的国际关系格局 英法、英美、英德、等列强关系 两次世界大战史 二战后国际关系史,知识归类,知识归类,国际矛盾冲突的演变 9 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4 重要的国际会议 11 重要的国际条约17 重要的国际组织 10 重大战事 11 大国关系 5,知识归类:(一),国际矛盾冲突焦点的演变

2、,1、1618世纪中期西葡荷英法争夺殖民霸权 2、18世纪晚-19世纪初欧洲各国与法国战争 3、19世纪中期英法同俄国争夺巴尔干 4、19世纪中后普鲁士为统一德国与邻国战争 5、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大军事集团对抗 6、一战后协约国与苏俄之间法德之间美日之间矛盾 7、20世纪30年代-二战期间世界各国同法西斯的矛盾 8、二战后初期两大阵营的对峙 9、20世纪50年代中期-80年代美苏争霸,知识归类 一、,国际矛盾冲突的演变 9,知识归类:(二),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1、维也纳体系,含义: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 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 维持机构: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

3、实质及作用:是欧洲封建君主企图维护封建秩序的体现,它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利益,是历史的反动。但维也纳体系下,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客观上促使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 瓦解:维也纳体系下存在着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神圣同盟国家内部之间的矛盾;19世纪中期希腊独立首先打破了维也纳体系所规定的欧洲版图;1830年比利时独立再次改动了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版图;法国七月革命后,维也纳体系名存实亡;1848年欧洲革命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建立: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 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构成了该体系。 维护机构:国际联盟。 矛盾 对待德国问题

4、殖民霸权问题 纽结点 欧洲霸权问题 海上霸权问题 国际联盟问题 德国赔款问题 欧洲安全问题 法 德(战胜国与战败国的主要矛盾) 几对主要矛盾 英 法(争夺欧洲霸权的主要矛盾) 美 日(争夺亚太地区的主要矛盾) 美 英(争夺世界霸权的主要矛盾),调整:道威斯计划的实施,是协约国在赔款 问题上对体系所做的一次较大调整;洛迦诺公约是 协约国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体系所做的一次调整。 瓦解: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大量扩 充陆军,积极重建空军,并开始建造军舰。1936年 德开进莱茵非军事区,进一步撕毁凡尔赛和约。 1931年日本发动“九. 一八”事变,破坏了九国公约 ,冲破了华盛顿体系的束缚,凡尔赛

5、华盛顿体系随之 瓦解。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凡尔赛 体系彻底崩溃。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 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雅尔塔体系 含义: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 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 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就是雅尔塔体系。 内容: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 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 及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等。 实质和影响: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 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 治的烙印;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 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

6、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发展历程:19451955年是体系的形成和战后 初期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出现:19551969年是美苏 冷战中的局部缓和;19691985年是美苏缓和中的激 烈争夺;80年代未到90年代初,是体系的瓦解时期。,世界格局多级化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世界力量多极化是两极世 界格局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这主要表现为:美苏两 国的力量相对衰落;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 与美国差距逐步缩小,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 不断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一些第三世界 国家的壮大。两极格局的瓦解,使多极化的趋势不可 逆转。 多极化趋势对世界的影响,就目前情况来看, 国际关系中存在着美国

7、、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 五个力量中心。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 影响着世界各地区和许多国家。五个力量中心存在的 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 制约和限制,有助于世界安全与稳定。,两极格局的瓦解同前两次大的国际格局变动 不同:它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发生 的。 这种格局的变动,不是通过将战胜国的 意志强加给战败国,导致各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的。 新的国际格局的确立,要通过各国之间的 斗争和妥协来实现,这取决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 而综合国力对比相对稳定局面的形成,需要经过一 个较长的时间。因而,新旧格局的交替过程,也必 然是一个缓慢演变的过程。,知识归类:(三),重

8、要的国际会议 11,1、维也纳会议 时间:18141815年 参加国:战胜拿破仑帝国的欧洲各国,由俄、 英、普、奥四国操纵。 内容:恢复欧洲旧的统治秩序。限制法国 ,保证欧洲均势,按大国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分 割海外殖民地。英国夺得了许多原属法国的海外殖 民地,进一步巩固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继续维持 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分裂。 影响:确定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 也纳体系。,2、柏林会议 时间1884年。 参加国:欧美15国。 内容:调解欧洲殖民国家争夺非洲的矛盾和进 一步瓜分非洲。 影响:标志着帝国主义瓜分非洲高潮的到来。,3、巴黎和会 时间:1919年。 参加国:一战时的战胜国,主要由

9、英法美三国 操纵会议。 内容:同战败国媾和;中心是处置德国;签订 了对德、奥、匈、土的和约。 影响:建立了凡尔赛体系,调整了帝国主义在 欧洲的矛盾,改变了欧洲和中东政治格局。,4、华盛顿会议 背景:一战前后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同美国 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发生冲突,也威胁到英国在东亚 的利益。为了争夺霸权,美、英、日三国掀起海军军 备竞赛。 目的:缓和它们的矛盾和重新分割太平洋地区 的势力范围。 召开:1920年-1922年,美、比、英、中、法、 意、日、荷、葡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 内容:四国条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日中协定(在会外签订)、九国公约。 影响: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

10、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构成了“华盛顿体系”。,5、慕尼黑会议 时间:1938年。 参加国:英、法、德、意。 内容: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强割捷克的苏台德 区给德国。 影响:纵容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6、开罗会议 时间、地点:1943年冬,埃及开罗。 与会国:中、美、英三国。 决议:发表开罗宣言,声明盟国将坚持对 日作战,直至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并明确规定对 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影响:有利于三国联合对日作战。,7、德黑兰会议 时间、地点:1943年冬,伊朗德黑兰。 与会国: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 和丘吉尔。 决议:通过了三国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战后 合作宣言;会议决定19

11、44年内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影响:加强了三国联合对德作战。,8、雅尔塔会议 时间、地点:1945年,苏联雅尔塔。 与会国: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 和丘吉尔。 内容:A、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惩办战犯,实现德国民主化。B、准备在战后建立联合 国。C、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影响:加速了德国灭亡;为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奠 了基础。,9、波茨坦会议 时间、地点:1945年夏,德国波茨坦。 与会国: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 (后杜鲁门)、丘吉尔(后艾德礼)。 内容:A、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 精神。B、会议期间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促令日 本无

12、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影响: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和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的最后胜利。,10、亚非会议 背景: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纷纷建立,亚非国家 之间出现联合反帝反殖的新局面。 时间:1955年。地点:印尼万隆。 决议:支持联合国宪章关于人权的基本原 则和民族自决的原则,支持一切反对种族主义的斗争。 根除殖民主义,加强彼此间的经济、文化合作。尊重 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用 和平方式解决一切国际争端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影响:亚非会议所反映的团结反帝、争取和维 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友谊的精神,被称为 “万隆精神”。,11、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首脑会议 召开:在南斯拉夫、

13、印度、埃及领导人铁托、 尼赫鲁和纳赛尔的推动下,1961年召开了第一次不结 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 意义: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和作为一支独立 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知识归类:(四),重要的国际条约 2 (不含中外条约),1、不平等条约 4 江华条约时间(1876年)、签字国(朝、 日)、内容(略)和影响(日本打开朝鲜门户)。 朴茨茅斯和约时间(1905年)、签字国 (日、俄)、内容(沙俄政府承认朝鲜为日本势力范围; 同意将中国旅顺、大连的租借权和长春至旅顺间的铁路 其支线的权利转让给日本;日本还得到库页岛及附近岛 屿)、影响(使日本把侵略势力扩大到中国东北南部, 为侵

14、略中国和吞并朝鲜奠定了基础)。 日韩合并条约时间(1910年)、签字国( 朝、日)、影响(日本正式吞并朝鲜,完成了向亚洲大 陆扩张的第一步)。 色佛尔条件时间(1920年)、签字国(土 耳其与协约国)、影响(使土耳其沦为英法意的半殖民 地。,2、政治、军事条约 17 德奥同盟条约、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分别签 订于1879、1882年,共同对付俄国,三国同盟形成。 法俄协定、英法协约、英俄协议分别签订于 1892、1904、1907年,共同对付德奥,三国协约形成。 布列斯特和约1918年春,苏俄与德国签 订,苏俄退出世界大战。 洛桑和约1923年土耳其与协约国签订, 协约国承认土耳其本土主权统一与

15、领土完整,废除外 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对土耳其的财政监督等特权,并规 定海峡地区实现中立化。使土耳其取得了民族独立。 凡尔赛和约时间:1919年6月28日在凡尔 赛宫签订。内容:重划德国疆界:A、阿尔萨斯和洛 林归还法国:B、萨尔区由国联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 投票决定其归属;C、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公里以内德国不得设防;D德国 承认奥地利独立,不得同它合并;E、承认波兰和捷克 斯洛伐克的独立,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基本上归还波兰。 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A、形式:“委任统治”。B、概 况:非洲和中东部分归英法等国,太平洋上的岛屿大多 被日本占有。德国要接受严格的限制。赔

16、款:德国 须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 四国条约在华盛顿会议上由美、英、法、 日四国签订,使1902年以来的英日同盟解体。 限制海军军各条约在华盛顿会议上由美、 英、法、日、意五国签订,规定五国各自主力舰和航空 母舰的总吨位。 日中协定在华盛顿会议期间签订,规定日 本攫取的山东主权归还中国。 九国公约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使中国又 回复到受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洛迦诺公约签订:1925年,英、法、德、意、 比、捷、波七国代表在瑞土洛迦诺举行会议,讨论欧 洲安全问题。会议签订的最后协定的最后协定书和几 个条约,总称为“洛迦诺公约”。内容:德、比、法、 英、意相互保证维护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德法和德比 之间的领土现状。德国分别同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