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课程体系开发【职业教育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497465 上传时间:2017-09-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课程体系开发【职业教育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于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课程体系开发【职业教育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于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课程体系开发【职业教育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基于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课程体系开发【职业教育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课程体系开发【职业教育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课程体系开发【职业教育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教育论文-基于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课程体系开发论文关键字: 高职院校 核心竞争力 课程体系开发 人才培养模式 论文摘要:在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高职院校的的数量和规模得到迅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与建设成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重要保障,本文就如何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核心对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开发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引言 自 1999 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以后。随着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职教育也抓住了蓬勃发展的机遇;全国高职院校的数量和规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2、截止到 2007 年全国高职院校达到 1109 所 。但随之也突显出部分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的错位,其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仍沿用学科本位课程体系的教学形式;把传授理论知识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而忽视了对学生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的培养。2005 年温家宝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 。2006 年 11 月,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明确提出用 3 年时间建设 100 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明确定位和面临职业教育市场的大洗牌使高职院校的竞争日趋激烈。于是打造高职院校的核心竞

3、争力成为每一所高职院校今后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而高职院校在过去发展过程中一贯重规模轻质量,重硬件轻软件的办学方法,使高职院校的竞争软实力成为短板。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是否能与就业岗位技术能力要求零距离接轨便成为高职院校竞争的关键,因此制定出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至关重要,而此方案下的课程体系的开发也迫在眉睫。 二、对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中核心实力的分析 CK普拉哈拉德和 G哈默于 1990 年在一篇题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文章中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的概念,即: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组织长时间形成的、组织特有的、蕴涵于组织内部的、能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并取得主动发

4、展的组织整体能力。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孕育、积累、沉淀形成的。而蕴涵于学校内质中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是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中最难以被其他学校模仿的因素,是其在未来职业教育市场竞争中的核心优势和核心能力。 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基本培养方式的统称,它解释了要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的问题。显然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任务。目前,国内外普遍推行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产学合作”模式,即:产业界与学校的合作,它与传统的学科本位教育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要求

5、学校与市场、与企业的联系更加密切,便于学校了解市场和企业的要求,从而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更能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使学生的学习与就业零距离接轨。为了培养复合企业需求的高规格技术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各专业的教学内容也必须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Work ProcessBased Curriculum Design Method)是由德国不莱梅大学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 Felix Rauner 教授和他的同事于 20 世纪 90 年代提出的。它是按照工作过程来设计和编排课程内容,改变了以往学科体系框架下以静态的“陈述性”的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更加注重

6、动态的行动领域下的工作技能培养和隐性知识的传授。其设计原则是校企共同联合开发,开发步骤如下: 第一、进行市场调研,了解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差异点、了解专业市场和人才市场;了解行业需求、职业需求和岗位需求;确定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第二、与行业企业专家的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并对企业提供的岗位及岗位群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找出典型的工作任务。制定专业岗位及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表 第三、确定和描述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学习领域;疏理、归类、整合职业行动能力;制定本专业框架性教学计划中的行动领域分析表。 第四、根据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提出的行动能力,再分析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确定能力培养所需的

7、知识和技能等,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设计学习领域;并制定专业框架性教学计划。 第五、聘请行业专家、一线技术人员、教师对课程体系进行评估和论证;对评估意见综合考虑,对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第六、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质量保障体系。以课程开发为核心,加快对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制度的建设进程,以配合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是依据这种课程开发模式进行教育改革与试行,并在理科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学生在此基础上掌握了企业的基本操作流程,从而实现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能够更快、更好的融入到企业的工作岗位中。但目前此种教育模式在实际的运行过

8、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四、关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与实施的几点建议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的核心是“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校企联合”。要求专业课程开发者职业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整体化的深入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应用到教学设计中, 这个过程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企业岗位及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及行动领域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课程的开发也要与时俱进,要根据企业的日益改进的工作过程需不断的修订和完善。 另外,教学的实施要注意针对具体的工作任务展开,教学设计要以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理论知识的讲授以必备和够用为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讲解、启发、指导和评价的作用,实现“教”“学”一

9、体化、“角色”“岗位”一体化。 目前国内一些高职院校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的运用比较机械,把所有的专业,不分文理科,都试图以这一模式来对学生进行培养,实际上违背了这一模式提出的初衷,在实际的教学中,并非所有的文理专业都能很明确的分出工作过程,对于那些不能明确分出工作过程的文科专业,可以不采用这一模式。 五、结论 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开发,对于保证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十分必要。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竞争软实力的具体体现,但由于职业教育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与院校的配合能否真正到位也制约着课程体系开发建设的效果,因此对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还需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刘守义通过比较

10、看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特点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2俞仲文,刘守义等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20051111 4温家宝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在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20051l14 5张清霞,张国宏,吴雪敏. 试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构建J. 职业技术教育(京),2006 6李小鲁. 论高等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提高的着力点J. 高教探索,2007(2): 7 吴必尊.当前国内外流行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结构和特征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 8陈小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观探析职教论坛2006 年第 10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