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沟通与情志调理 (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4960805 上传时间:2019-01-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患沟通与情志调理 (3)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护患沟通与情志调理 (3)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护患沟通与情志调理 (3)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护患沟通与情志调理 (3)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护患沟通与情志调理 (3)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患沟通与情志调理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患沟通与情志调理 (3)(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护患沟通与情志调理护患沟通对人的影响 一、护患沟通 1、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 (1) 针对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语言 (2) 使用礼貌性用语,充分尊重病人 (3) 关心病人,注意倾听 (4) 选择恰当用语,积极引导患者.(5) 重视反馈信息的处理 (6) 尊重患者隐私,注意保密 2、 举止是沟通的重要手段 3、 自身素质的提高 4、 在医学护理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见机行事,恰当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努力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建立和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理质量。 二、情志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人皆有之。七情活动变化,能反

2、映和概括人的主要心理活动。正常的七情活动并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如若人们没有七情表现,或缺乏其中的几种情感,或七情太过,都会导致情志剧变而引发各种心身疾病。 喜伤心,其气散”、“怒伤肝,其气击”、“忧伤肺其气聚”、 “思伤脾,其气结”、 “悲伤心 胞其气急”、 “恐伤肾,其气怯”、“晾伤胆,其气乱”。尤其是中老年人因“肾气虚哀”身体逐渐哀老五脏精气俱损五脏缺乏藏神物质基础所养,易形成“五志薄弱”容易患有七情所致的各种疾病人们常因工作、学习、生活以及突发事件等逆境或变故,使之不能适应相互变化且无力调整波动的情绪特别是那些意志薄弱的人受到七情中某种情志过于强烈、 持久、频繁的刺激造成脏腑功能紊乱、

3、气血不和、阴阳失调、经脉阻滞,容易发生多种心身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哮喘、癌症等疾病的发生,都与包括七情在内的心理因素有关。 喜: 喜为心之志, 心神是人的意识思维活动的中枢, 记忆、 存记、思维都是心神的功能与活动。“喜”在正常情况下能使人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有益于身心健康,故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若暴喜致心不能主血,则心气耗散,神气散而不藏而 致喜伤心。伤神耗血可引起心神不安、神志恍惚、心悸、怔忡、不寐、脏躁等症。中老年人 若暴喜过度,极易诱发心肌梗塞、高血压等病发生卒中等。 怒:怒为肝之志,与喜相反。肝为刚脏。喜条达而恶抑郁。发怒是人们欲望和需求受到遏抑,郁怒

4、之火向外发泄的一种表现。在一定的情况下,小怒可有某种快感,有利于肝胆之气疏泄条达,使肝藏血以养其体,疏泄以遂其用。若大动肝火疏泄太过则肝气上逆扰动心神,暴怒动气可引起吐衄,甚则晕厥扑倒。若疏泄不及,则气机郁闭阻滞,升降失常,发为郁证、 癫狂、痴呆等病。悲(忧):悲忧可以抒发人的感情,大哭一场能解除一定的精神痛苦。悲忧为肺之志,悲则气并于肺而肝木受损,肺金太过肺亦致病。陈无择说,预事而忧,忧伤肺,其气聚。人们常因仕途上的失意、经济上的困扰、家庭的不睦、病残的痛苦、突发事件的打击等,都会导致忧 郁烦躁,心境凄凉。灵枢口问篇说: “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悲忧致气机调节失常,出现情绪低

5、落,意志消沉,心神沮丧,不食不饮等症。忧郁致病,病患忧郁,相互影响。过度悲忧哀愁能加速人体哀老,易使意志薄弱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发生精神障碍而轻生。国外报道,65 岁以上老年人有 10有明显精神障碍。按年龄结构分,因悲 忧抑郁而轻生,老年人是自杀率最高的年龄组。惊(恐):内经日:“惊则气乱,恐则气下。”人们突受惊吓,可见小便失禁、目瞪口呆,惊惶失措,甚则昏厥或死亡。恐伤肾“志 乱”,受到威胁容易产生恐惧心理状态,可发生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动乱年代中,很多老干部、知识分子遭受威胁迫害,心理受到极度创伤而发为精神病、痴呆、癌症等病甚至因精神失常而死亡。西安医科大学调查 50 例癌症患者,有 76

6、在发病前一年内有精神创 伤或情绪过度紧张情况。 思:思是一个认知过程,能约束各种感情的思维活动。正常的思能增强人的记忆,使办事周到而卓有成效。 “脾藏意”而主思虑,可见记忆思维由心脾共同完成。若百思不得一解,越 思越忧,越忧越虑,以致脾气郁结,“茶不思饭不想”,清阳之气不能上升,生化之源乏竭,则心神失养而见心脾两伤。研究证实,思虑忧伤,可出现厌食、呃逆,甚至绝谷而亡。 情志病的心理疗法 七情变化及心理上的创伤比肉体损伤更为隐曲,更加深沉往往难于诊察。发生心身疾病,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疾病状况或躯体疾病的表现,分别采用心理疗法、躯体疗法,或心身二者兼治。中医的心理疗法,又称为情志疗法。历代医家非常重

7、视心理治疗的作用,指出善医者,必先 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古代医家创立了很多有效的心理、精神疗法,留下了很多心理治疗的 医案,归纳可分为言语开导法、顺情从欲法、以诈还诈法、自我调整法、穷治法、富治法等, 结合临床,我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移情易性法:又称为以情移情,属中医意疗范畴。通过“移情”分散转移病人的注意,使病人 从苦闷、悲观、烦恼的不良心境中解脱出来,将内心虑恋转移到另外的人、事或物上。 “易 性”就是排遣、改变其性情或不良习惯、生活模式。曾治一老年退休患者,因不适应新环境而出现情绪低沉、燥热、寐少梦多的病症。嘱以书法、养花、欣赏音乐以移情易性,建立新的生活秩序,同时服用疏肝解郁,宁心安神

8、中药,一月而愈。 启蒙解惑法:又称为说理开导法,用言语给患者启发诱导,解除疑虑。诊治时要“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取得患者信任,解除其思想疑虑和内心忧烦之苦。再配合药物对症治疗,病可霍然而愈以情胜情法:运用五行相胜原理,有意识地采用一种情志活动去控制、消除、调节某种情志对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曾治一例顽固性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症见性 急易怒,舌质紫黯。嘱其宁心息怒,调整情绪,述说高血压病的危害,长期高血压易致心、 脑、肾严重疾病,增其忧虑伤悲之情,以使肺金克伐肝木,同时予服中药 35 剂,血压正常后趋于稳定。“必易心志,用药扶持”。是治疗多种心身疾病不可缺少的治疗方法。既要调治情

9、志的异常,心理的变化,也要按照脏腑气血虚实,所属脏腑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治法,才会取得满意的 疗效。情志致病的特点中医把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心情和情绪亦称为“七情”。在正常情况下,是人体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若外界各种精神刺激程度过重或持续时间过长,造成情志的过度兴奋或抑制,则可导致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情志致病,主要是引起五脏气机失调的病证。如灵枢寿夭刚柔所说:“忧恐愤怒伤气,气伤脏,乃病脏。”所以七情致病一般有以下特点:1、情志致病损伤五脏医学正传指出:“喜、怒、忧、思、悲、恐、惊,谓之七情,七情通于五脏:喜通心,怒通肝,悲通肺,忧思通脾,恐通肾,惊通

10、心肝。故七情太过则伤伤五脏。”说明情志变动可以损伤内脏,其中首先是心,因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为精神之所舍。另外,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内脏又有不同影响,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喜伤心,忧伤肺,怒作肝,思伤脾,恐伤肾”,但一般说,情志伤脏;常以心、肝、脾三脏的症状多见。2、情志变动影响气机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惊则气乱。”说明不同情志变化,对人体气机活动的影响是不相同的,所以导致的症状亦各异。反之,内脏变化也可引起精神情志的变化,如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说:“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怒,并于脾则是思,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

11、。”灵枢本神中又说:“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所以,当患病后,不论急性病还是慢性病,都可导致精神情志的变化,而情志变动反过来又可导致脏腑功能进一步紊乱。可见,精神与情绪因素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很大的关系。正如素问经脉别论中说的:“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著而为病也。”凡激怒、忧郁、焦虑,特别是对自己所患“不治之症”的恐惧忧虑心理,往往能促使或加速病情向坏的方向发展。反之,保持开朗乐观的思想情绪,对战胜自己疾病充满信心和意志顽强的人,将有利抗邪能力的提高,促进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化。说明情志护理在疾病预防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情志护理的原则和方法所谓情志护理,主要

12、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气质等来影响和改善病人的情绪,解除其顾虑和烦恼,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减轻消除引起病人痛苦的各种不良的情绪和行为。以及由些产生的种种躯体症状,使病人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期康复的目的。1、热情诚恳、全面照顾人在患病后,常有恐惧、紧张、苦闷、悲哀等不良情绪,迫切需要新人或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照顾。因此,医护人员一定要以诚恳热情的态度去关心体贴、安慰同情病人的病痛。除自己的语言、态度外,还应重视病室环境和病人周围的人和事,全面进行照顾。如主动介绍医院规章制度和同病室的病友;安置优雅舒适的病室等,使病员感到如同家里一样温暖、亲切和舒

13、适,能很快安下心来接受治疗和护理。某些对治疗缺乏信心而终日忧心重重的病员,可安置与性格开朗,对治疗充满信心的或治疗效果理想的病员在一起,以相互开导、启发和影响,可去忧解烦,增强其信心。2、因人而异,做到有的放矢病人来自社会各个方面,各人的性格、年龄、爱好 、生活习惯、经济情况和病证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做好情志护理。(1)新入院病人,由于环境陌生和生活不习惯,心情多显紧张或有忧虑,担心自己的病、工作或学习,对治疗有恐惧感。护理人员应主动介绍有关情况,帮助解决其疑虑和困难。(2)危重病人,病情急、痛苦大,多缺乏思想准备,而产生悲观和忧伤,尤须耐

14、心安慰和开导。讲清情志对疾病治疗的影响和利弊,使其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3)慢性病或生活失去自理的病人,精神上压力大,考虑生活、工作和预后。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地做好生活护理,实事求是地讲解疾病治疗的难易和规律,也可请治疗效果好的病人进行现身说法。对住院时间长而思念新人的病人,尽可能请家人多来探视,以解思念之情。有条件亦可开展多种形式的娱乐活动,以丰富生活内容和怡情悦志。(4)对易发怒生气的病人,更应耐心,注意态度和语气,待其情绪安定后再慢慢进行劝导和安慰。3、正确运用开导法开导法,就是通过正面说理,使病人了解自己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护理的情况,使其引起注意和重视。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语言是一

15、种非常实际而又十分广泛的信号。语言的刺激比其它任何刺激要严重得多。尤其是医护人员的语言对病人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的。内经中的语言开导法,包括解释、鼓励、安慰、保证等内容。灵枢师传云:“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待,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所谓告之以其败,是指向病人指出产病逝危害,使病人重视疾病认真对待之,如不及时治疗,就会贻误病情;所谓语之以其善,是指要求病人与医者很好配合,告诉其疾病的可愈性,只要遵照医嘱服药,病是可以治愈的;所谓导之以其所便,则指告诉病人如何进行治疗和调护的具体措施,懂得自我调养的方法;至于开之以其所苦,是解除病人消极的情绪

16、,给以一定承诺、保证,以减轻病人心理上的压力。以上开导法,可运用于情志护理实践。通过开导法的运用,可解除病人不良的情绪,从而使病人心境坦然,精神愉快,心情舒畅、气机条达,气血调和,脏腑气血功能旺盛,促使疾病早愈。4、中医还有关于“五志过极”,“以其胜治之”的情志治疗方法即“恐胜喜”、“悲胜怒”、“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在护理上也可适当用之。-中医情志护理,即在护理工作中,注意观察了解病人的情志变化,掌握其心理状态,设法防止和清除不良情绪的影响,使病人处于治疗中的最佳心理状态,以利于疾病的康复。中医非常重视精神因素在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提倡心理治疗及心理护理。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已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中医认为:七情的变化可以导致人体内脏功能失调而产生各种疾病。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