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名句默写 学生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4944413 上传时间:2019-01-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记名句默写 学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史记名句默写 学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史记名句默写 学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史记名句默写 学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史记名句默写 学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史记名句默写 学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记名句默写 学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史记选读名句背诵 姓名 太史公自序: 1易曰失之豪厘, 。 报任安书: 1 , ,成一家之言。 2人固有一死, , ,用之所趋异也。 3 ,不可胜记, 。4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 ,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 。鲁周公世家: 1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 。(曹操短歌行) 高祖本纪: 1忠言逆耳利于行, 。 2 ,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3大风起兮云飞扬, , ! 李将军列传: 1但使龙城飞将在, 。(王昌龄出塞) 2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 ”。 3谚曰“桃李不言, ”。 孔子世家: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论语雍也 2 ,

2、,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3 , 学而不厌 , , 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 4岁寒, 。论语子罕 5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6 , 不悱不发, ,则弗复也。论语述而 7诗有之:“ ,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管仲列传: 1 ,衣食足而知荣辱。屈原列传: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2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3“ , ; 白沙在涅, 与之俱黑。” 荀子劝学 4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5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项羽本纪:

3、 1“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 2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乌江亭) 3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项王庙 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绝句)刺客列传: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淮阴侯列传: 1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 ”? 苏教版史记选读成语、常用短语整理太史公自序1.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善善恶恶:称赞善事,憎恶坏事

4、。形容人区别善恶,爱憎分明。出处:“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含褒义4一旦一夕:形容很短的时间。同“一朝一夕”。出处:“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夏本纪1劳身焦思: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出处:“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鲁周公世家1一饭三吐哺:指一顿饭之间,三次停食,以接待宾客。比喻求贤殷切。2平易近人: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含褒义。高祖本纪1约法三章: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含褒义。2运筹帷幄: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出处:“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

5、不如子房。” 含褒义,用于军事、政治等。3暗度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4安堵如故:像原来一样相安无事。指相安无事没有改变。5妒贤嫉能: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含贬义。6大失人望:指在群众中严重丧失威望,威信扫地。7雍容大度:文雅大方,有气量,有风度。 出处:“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李将军列传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含褒义2对簿公堂:(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指某人在法庭上受审问。出处:“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

6、幕府对簿。”3意气自如: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同“意气自若”。 4讷口少言:(讷口:不善于说话。)指不善言谈,说话不多。孔子世家1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 比喻读书勤奋。 含褒义。2不赞一词:一句话也不说,指一言不发。 出处:“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管仲列传1管鲍分金:比喻情谊深厚,相知相悉。 出处:“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贪也。”2因祸为福:变坏事为好事。出处:“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7、含褒义。屈原列传1博闻强记: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用于称颂人。2泥而不滓:染而不黑,比喻洁身自好,不受坏的影响。出处:“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3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4爽然若失:(爽然:主意不定的样子;若失:象失去依靠。) 形容心中无主、空虚怅惘的神态。含贬义项羽本纪1拔山扛鼎:形容力气很大。2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形容做事的决心很大。(如:只要我们有的决心,就能克服学习上的各种困难)3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5.劳苦功

8、高: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含褒义。6在此一举: 指事情的成败就决定于这一次的行动。7作壁上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出处:含贬义。10才气过人:才:才能;气:气魄。才能气魄胜过一般的人。11蜂拥而来:象蜂群似的拥挤着过来。形容许多人一起过来。12以一当十: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13披坚执锐:穿着铁甲,拿着武器。形容全副武装。含褒义。14取而代之: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用于人或事物。15所向披靡: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含褒义。廉颇蔺相如列传1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

9、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指物归原主。2负荆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用于赔礼道歉的场合。3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含褒义。4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含贬义。6价值连城:。形容物品十分贵重。滑稽列传1.参差错落:各种不同的事物,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2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3乐极悲生: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刺客列传1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含褒义。2旁若无人:身旁好象没有人。形容态度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含贬义。3切齿痛心:切齿:咬紧牙齿;痛心:形容心中极恨。形容愤

10、恨到极点。秦始皇本纪1是古非今:指不加分析地肯定古代的,否认现代的。2土崩瓦解:比喻事物的分裂。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含贬义。魏公子列传1一言半辞:指很少的一两句话。同“一言半语”。 2急人之困: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含褒义。3虚左以待:空着尊位恭候别人。出处:“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淮阴侯列传1背水一战:比喻在艰难情况下跟敌人决一死战。2跖犬吠尧:桀的犬向尧狂吠。比喻各为其主。出处:“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4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

11、,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5逐鹿中原:常比喻帝位、政权。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含褒义。6.一饭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常用短语1网开一面。比喻对罪犯从宽处理,给罪犯一条弃旧从新的出路)史记殷本纪2左支右绌(绌:屈,不足。原指射箭时左臂撑弓,右臂弯曲。指财力或能力不足,穷于应付。)周本3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史记秦始皇本纪4先发制人(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史记项羽本纪5沐猴而冠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史记项羽本纪6鸿鹄之志 出自史记陈涉世家 7毛遂自荐 脱颖而出 歃血为盟 因人成事 一言九鼎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8一字千金 奇货可居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9图穷匕见出自史记刺客列传 10背水一战 肝脑涂地 多多益善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