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书法教学设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4917367 上传时间:2019-01-3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7.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亭序》书法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兰亭序》书法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兰亭序》书法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亭序》书法教学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兰亭序书法教学设计一、教材及学情分析由古至今谈论行书,没有不提到王羲之的,他的行书代表作兰亭序被喻为“天下第一行书”,更是必不可少的范例。兰亭序的书法精美奇妙。现存的临摹本以冯承素的“双钩填廓”摹本为最好。古人称王羲之作兰亭序,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全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字字“飘若浮云,娇如游龙,波谲云诡,变化无穷”,一改汉魏以来质朴稳拙的书风,开妍美流便的先河,其雄秀之气,似出天然。作者的风度、气质、襟怀、情操,亦糅进了作品之中,标志着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达到了最高的境界。本课兰亭序叙述行书的源流和讲解行书的特点。课前提供充分的与兰亭序相关的资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搜集相关的资料,并发挥

2、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编排舞台剧表演。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组织,通过小组的形式协作进行。以学生表演舞台剧的形式创设一个相对完整、真实而富有感染力的情境,让学生从自己的性学习和表演中归纳出行书的产生、特点、推广、辉煌等内容,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教师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情境和内容展示,引导学生深入赏析兰亭序及其它行书代表作,从中感受到书法的美,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陶冶和升华。学习者运用自己的头脑形成对事物或现象的解释和理解的过程,是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建构与创造文化的过程。其中,开放、互动、探究是课程观的关键。教师需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熟悉相关的书法、搜集充足的资料以便在课堂当中

3、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它不一定要求教师人人都会写,当然会写更好,但它要求教师能指导学生写。学习的重点和难点。1、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2、注重在实际情境中或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情境性教学设计。3、注重协作学习。4、注重提供充分的资源。要设计好教学环境,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各种信息条件。二课前准备教师提供部分有关兰亭序的背景资料给学生,并对学生提出任务和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图书查找有关资料,学生按照收集的资料以小组的形式编排一个和兰亭序有关的小舞台剧。三学案内容及学习实施步骤教师引入学生汇报和表演,新课程要求在美术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并在动手实践中使能力获得不

4、同程度的提高,不同的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朝着目标和方向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小组1:兰亭序的诞生师生共同总结:行书的产生,好的艺术作品往往留有艺术遐想的空间,应当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的翅膀,自己去感受艺术的魅力。如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让学生随着作品风格展开丰富的联想,跟随自己的想象,去感受书法家的人格魅力和书法风格的相互关系,把书法作品的鉴赏上升到对人品和精神的欣赏。教师只需把作者的生平和经历稍加提示即可。小组2:唐太宗与兰亭序师生共同总结:兰亭序对后世的以及行书的与推广师生共同评价,并投票选出最佳剧本和表演。教师提出问题:兰亭序中有20个“之”字,请学生找出来并观察它们的写法有何不同?学生分小组讨论

5、,教师进一步总结明确行书的用笔与章法特点等教师出示一些历代行书名家的代表作,并设问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其风格特点,有效的教学提问可以指明学生的思考方向。并且在了解书法家艺术经历和艺术观点时通过故事和视频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的发言大胆可以看出给予他们的启发是深刻的。教师总结拓展课外实践活动:将兰亭序中相同的字剪出再帖到一起,然后欣赏与临摹。四教学反思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去体会兰亭序的语言清新优美。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共同探究,将是新课标教学的发展方向。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有深刻的体会和反思。书法、篆刻通过塑造汉字的形象美,造成种种意境抒发自己的情

6、感的汉字艺术。“书法篆刻”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新增设的一个学习模块。学生在深入了解并研习中国传统汉字艺术的同时,逐步形成一定的审美素养,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它能使我们获得精神的愉悦;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陶冶情操,丰富生活情趣,养成耐心细致、精确严谨、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和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发展个性,提高创造能力;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通过实践,获得相关的书法、篆刻知识;认识到书法、篆刻作为一门实用艺术所具有的工具性特征;学会分析、比较、鉴赏、评价书法、篆刻作品。体验书法、篆刻中所特有的艺术意蕴,初步掌握基本的书写规范、篆刻的一般技法。而且还能让我们:对传统的笔法,章法、篆法、刻法等技法及表现形式有所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