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1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4883039 上传时间:2019-01-29 格式:PPT 页数:174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1_第1页
第1页 / 共174页
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1_第2页
第2页 / 共174页
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1_第3页
第3页 / 共174页
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1_第4页
第4页 / 共174页
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1_第5页
第5页 / 共1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1(1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营养与肥胖 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 营养与高血压 营养与糖尿病 营养与痛风 营养与免疫性疾病 膳食、营养与癌症 营养相关疾病的分子营养学基础,重要知识点,肥胖与超重的关系 肥胖的类型 动脉粥样硬化的营养防治原则 食物中存在的致癌因素 预防癌症的膳食建议 营养因素变化与遗传因素进化之间的矛盾,美国人死亡原因 心脏病 癌 中风 事故 结核 流感与肺炎 糖尿病 肝硬化 循环系统疾病 自杀,其他,我国居民主要疾病死亡原因,营养与肥胖,肥胖的定义与诊断、分类 肥胖发生机制、影响因素 肥胖对健康的危害 肥胖病的预防和治疗,一 肥胖定义、诊断、分类 正常成年男子脂肪占体重约1

2、5%,女子占22% 如男子25%,女子35% 肥胖 肥胖(obesity)是脂肪的过量储存,脂肪细胞 数量增多 或 脂肪细胞 体积增大,全身脂肪 组织块增大,与其它组织失去 正常比例的一种状态,需与肌肉发达个体区分,诊断 常用人体测量法、物理测量法、化学测量法 人体测量法较常用,(一)人体测量法 包括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肢体的围度、皮褶厚度等参数的测量 常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腰围与臀围比、皮褶厚度、体质指数(BMI)四种方法 1身高标准体重法 WHO极力推荐,文献中最常见,H标准W判定标准,2体质指数(BMI) 国外认为更能反映体脂的百分含量 主要用于衡量肥胖程度,不一定适于评价发育水

3、平,(二)物理测量法 1全身电传导 2生物电阻抗 3双能X线吸收 4计算机控制断层扫描法 5核磁共振扫描 (三)化学测定法 稀释法、40K记数、尿肌酐测定法,分类,3单纯性肥胖,2继发性肥胖,1遗传性肥胖,单纯性肥胖,肥胖,(二)肥胖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分类 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 1 内因 有遗传倾向 与人类肥胖有关的单基因突变有10余种 主要有神经肽Y、黑色素皮质激素、瘦素、解偶联蛋白等,2 外因 (1)社会因素 (2)饮食因素 (3)行为心理因素,遗传因素 双亲均为肥胖者,子女中有70%-80%的人表现为肥胖,双亲之一(特别是母亲)为肥胖者,子女中有40%的人较胖。人群的种族、性别不同和年龄

4、差别对致肥胖因子的易感性不同。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对肥胖形成的作用约占20%-40%。,环境和社会因素 进食过量:工业发达国家的肥胖症患病率远远高于不发达国家,其原因之一是发达国家人群的能量和脂肪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的摄入量)大大高于不发达国家。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食物供应丰富,人们对食物能量的基本需求满足以后,膳食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高蛋白质、高脂肪食物的消费量大增,能量的总摄入往往超过能量消耗。,进食行为也是影响肥胖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不吃早餐常常导致其午餐和晚餐时摄入的食物较多,而且一日的食物总量增加。快餐食品因其方便、快捷而受人们青睐,但快餐食品往往富含高脂肪和高能量,而其构成却比较单调,经

5、常食用会导致肥胖,并有引起某些营养素缺乏的可能。胖人的进食速度一般较快;而慢慢进食时,传入大脑摄食中枢的信号可使大脑做出相应调节,较早出现饱足感而减少进食。此外,不良进食行为习惯,如经常性的暴饮暴食、夜间加餐、喜欢零食,尤其是感到生活乏味或在看电视时进食过多零食,是许多人发生肥胖的重要原因。,体力活动过少 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日渐完善,职业性体力劳动和家务劳动量减轻,人们处于静态生活的时间增加。大多数肥胖者相对不爱活动;坐着看电视是许多人在业余时间的主要休闲消遣方式,成为发生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在停止经常性锻炼后未能及时相应地减少其能量摄入,都可能导致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社会因

6、素 随着家庭成员减少、经济收入增加和购买力提高,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及贮藏技术有改善,可选择的食物品种更为丰富。在外就餐和购买现成的加工食品及快餐食品的情况增多,其中不少食品的脂肪含量过多。特别是经常上饭店参加宴会和聚餐者,常常进食过量。,(三)肥胖对健康的危害 1 对儿童的危害 (1)心血管系统 (2)呼吸系统 (3)内分泌、免疫系统 (4)体力、智力、生长发育,三、肥胖危害 (一)对儿童危害,2 对成年人的危害 (1)死亡率 BMI=40死亡率30 (2)高血压发病率 血管阻力心脏负担 (3)糖尿病(DM)发病率 (4)胆囊疾病 (5)极度肥胖肺功能异常 (6)内分泌和其它代谢常发生异常,

7、(二)对成人危害,肥胖的类型,苹果型肥胖:腹部肥胖,俗称“将军肚”,多见于男性。脂肪主要在腹壁和腹腔内蓄积过多,被称为“中心型”或“向心性”肥胖,则对代谢影响很大。中心性肥胖是多种慢性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这种肥胖很危险,跟心脏病、脑卒中高度相关。,鸭梨型肥胖:肚子不大,臀部和大腿粗,脂肪在外周,所以叫外周型肥胖,多见于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风险小于苹果型肥胖。,鉴别依据:腰围与臀围比值(waist-hip ratio,WHR) 男性 苹果型 WHR0.9 女性 苹果型 WHR0.8,肥胖按发生原因可分为 。 A 遗传性肥胖 B上身性肥胖 C单纯性肥胖 D继发性肥胖 E老年性肥胖,肥胖

8、对健康的危害,与肥胖相关密切的疾病 高血压 糖尿病 血脂异常 动脉粥样硬化 脑卒中 某些肿瘤:结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 其它疾病 肥胖引起的社会和心理问题,其它疾病 睡眠呼吸暂停症 肥胖引起睡眠中呼吸暂停,是由于在脖颈、胸部、腹部和横膈部位的脂肪堆积过多,使胸壁的运动受阻,在躺下时上呼吸道变窄和气流不通畅引起呼吸困难。因血液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和血氧低可抑制呼吸中枢,出现暂时窒息现象。如伴有严重呼吸道疾病,则容易产生肺动脉高压、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等。,内分泌及代谢紊乱 脂肪细胞不仅仅储存脂肪,还具有内分泌功能,同时也是许多激素作用的靶器官。肥胖者血浆中胰岛素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并经常存在胰岛素抵抗,

9、中心性肥胖患者的激素水平改变更大。肥胖者血循环中的性激素平衡被破坏,尤其是腹部脂肪过多的女性常有排卵异常、雄激素过多,往往伴有生殖功能障碍。有的中度肥胖妇女发生多囊性卵巢综合征。,胆囊疾病和脂肪肝 肥胖者胆结石的患病率是非肥胖者的4 倍,腹部脂肪堆积者的危险性更大。肥胖患者的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及其胆囊活动减少,可能是形成胆结石的原因。胆结石患者的胆囊感染率增加,容易引起胆绞痛和急性胰腺炎。,腹部脂肪比较容易分解,并由门静脉进入肝脏。肥胖常常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有报道经B 超检查200 名体重超重(BMI24)者中伴脂肪肝者达41.5%;而574 名非超重者的脂肪肝检出率为11.3%。,

10、肥胖导致的社会和心理问题 在发达国家和迅速发展的国家中,肥胖者必须与来自社会和环境的偏见和歧视作斗争。肥胖者也往往受社会观点、新闻媒介宣传的影响,对自身的体形不满,总认为在社交中会受到排斥,尤其在受到中、高等教育的年轻女性中易受这种心理驱使,把减肥作为时尚;往往出现体重处于正常范围的人还在奋力减重的现象,有人甚至因此导致厌食症。从小就发胖的儿童容易产生自卑感,对各种社交活动产生畏惧而不愿积极参与,造成心理问题。,暴饮暴食是肥胖患者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病态行为。其主要特点是常常出现无法控制的食欲亢进,大多发生于傍晚或夜间,在夜里醒来后想吃东西。越来越多的观察发现,饮食习惯不良有时与肥胖患者的节食行为

11、有关,如在上顿少吃或不吃后下顿大量进食的现象,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四)肥胖的预防与治疗原则 易发现,难治疗 多数是由于外部环境因素所致,应重视预防,五、肥胖预防治疗*,肥胖的预防措施 控制热能摄取量:进食不要太快;定时进餐;不吃零食;不挑食;少喝软饮料、酒类;少食脂肪高的食品。 坚持体育运动锻炼:每天坚持进行3060min的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骑自行车、慢跑、游泳、打太极拳等,促进身体多余的脂肪消耗。,1控制总能量摄入量 成人控制在3347kJ(800kcal) - 4184kJ(1000kcal)左右 控制三大热能营养素的生热比 蛋白质25% 脂肪10% 碳水化合物 65% 一日三餐食物

12、总摄入量500g 可吃纤维含量高的食物防止饥饿感 改掉不良饮食习惯 必须长期坚持,膳食治疗 限制能量摄入:以保证机体能从事正常的活动为原则,能量控制在8001000kcal/天。能量限制应逐渐降低,避免骤然下降。 适当增加蛋白质供能比例:由于限制膳食能量的供给,不仅会促使体脂消耗的增加,还会造成机体组织蛋白的消耗,因此低能膳中的蛋白质比值必须予以提高;但另一方面,蛋白质作为能源物质之一,摄入过多同样引起肥胖,同时还会导致肝、肾机能不可逆的损伤,所以低能膳中蛋白质的供给量不可过高。对于采用低能膳的肥胖者,其食物蛋白的供能量当控制在占膳食总能量的2030%为宜。,限制碳水化物:正常情况下,由其供能

13、比例为5570%。由于碳水化物饱食感低,可引起食欲增加,而肥胖者又常有食欲亢进现象,若为其所提供的低能膳食中碳水化物的比例仍按正常要求,甚至高于正常要求,那么,患者必将难以忍受;另一方面,为了防止酮病的出现和负氮平衡的加重,以及为了维护神经系统正常能量代谢的需要,对碳水化物的限制又不可过分苛求。因此,既要降低其比例而又不可过分降低;其供能量以控制在膳食总能量的4055%为宜。,限制脂肪:过多脂肪的摄入会引起酮病,这就要求在限制膳食能量供给的时候,必须将膳食脂肪的供给量也加以限制;而另一方面,又因膳食脂肪具有较强的饱腻作用,能使食欲下降。为使膳食含能量较低而耐饿性又较强,则又不可对膳食脂肪限制过

14、分苛求。所以,肥胖者膳食脂肪的供能量以控制在占膳食总能量的25-30%为妥;任何过高或过低的脂肪供给都是不可取的。,限制低分子糖、饱和脂肪酸和酒精性饮料摄入:低分子糖类食品(如蔗糖、麦芽糖、糖果、蜜饯等)、饱和脂肪类食品(如肥肉、猪牛羊油、椰子油、可可油等)和酒精饮料,往往都是一些能量密度高而营养成分含量少的食品,它们给机体提供的只是些“空白能量”,而这恰恰正是肥胖者所最为忌讳的。 烹调方法及餐次:宜采用蒸、煮、烧、烤等烹调方法,忌用油煎、油炸的方法。餐次以三餐或更多为好。 其它原则:必须按正常标准要求,保证膳食有足够而平衡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供应。,2运动 长期低强度的运动(如散步)与高强度运动

15、一样有效 选择适合的、简便易行的运动方式+饮食疗法 必须长期坚持,适量运动 安全运动七五三,有氧锻炼好习惯 循序渐进气不喘,中等强度心率判 一百七把年龄减,不超此量才安全 每周运动超五次, 每次步行三公里 每次坚持三十分, 其它形式随您便 快走慢跑倒退行, 骑车游泳太极拳 形式自便有氧舞, 跳绳爬山踢踢毽 不剧烈,有节奏, 长时间、大肌肉 经常锻炼抓成效, 养成规律好习惯 运动场上天天见, 健康就在您身边。,3药物 中医、西医药物 4非药物疗法 5健康教育、心理治疗 非常重要,但往往容易被忽视 控制体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概述 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 膳食成分与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预防膳食指南

16、,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多阶段的退行性复合性病变,导致受损的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官腔缩小。,动脉粥样硬化 1在中等及大动脉血管内膜和中层形成的脂肪斑块,这些斑块主要由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构成 2可发生在冠状动脉、脑动脉、股动脉、髂动脉 3可引起冠心病、脑卒中、动脉瘤、外周血管病 4危险因素 家族史、年龄、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酗酒 、缺乏体力活动、精神紧张 营养与膳食因素极为重要,(一)血浆中的脂类和脂蛋白 血浆中的脂类: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酯、胆固 醇、游离脂肪酸 血浆中的脂蛋白 1乳糜微粒(CM) 小肠粘膜合成主要运输外源性脂类(尤其是外源性甘油三酯,TG)TG占CM重量80%以上 2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肝细胞合成主要运输内源性脂类(尤其是内源性TG)占CM重量50%以上,胆固醇含量,3低密度脂蛋白(L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