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专题1第1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4807204 上传时间:2019-01-2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专题1第1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专题1第1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专题1第1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专题1第1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专题1第1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专题1第1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专题1第1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1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的概念和出现的原因 1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涌现的不同学派及各种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有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2出现的原因: (1)经济上: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对社会变

2、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因而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4)思想文化上: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的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二、诸子百家的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二、诸子百家的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三、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1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基本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

3、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其中的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念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考点1:百家争鸣的概念和出现的原因 【11】“任何民族性、国民性或文化心理结构的产生和发展,任何思想传统的形成和延续,都有其现实的物质生活的根源。”(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现实的物质生活的根源”是( ) A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瓦解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导致生产力的提高 C私学的兴起 D士大夫的崛起,【解析】B。此题主要考查春秋

4、战国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四个选项均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出现的时代背景。“物质生活的根源”主要指经济方面的原因。答案选B。,【1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 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 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 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 科技生产迅速发展 A B C D,【解析】D。本题可用排除法。都是史实,都是百家争鸣的成因之一。春秋战国时期科技生产谈不上“迅速”发展。因此排除含的选项。,考点2: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21】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5、”这一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解析】D。材料“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说明此学派代表地主阶级,反对贵族特权、主张社会变革、倡导重农抑商。结合所学可知是法家思想。答案选D。,【22】“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徙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解析】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徙役”。大意是:(君主对于)贤人便选拔上来使其处于高位,给他富贵,让他做官长;没有才能之人便免去职位,使之贫贱,让他做奴仆。

6、反映了墨子的“尚贤”主张。,考点3:百家争鸣的影响 【31】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深刻影响。(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上述材料认为,百家争鸣出现的文化觉醒,最基本的原因是( A ),A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的形成 B贵族中的“士”阶层地位上升 C社会形成重文轻武的氛围 D教育不发达造成人才奇缺,【解析】A。本题是一道材料选择题,考查

7、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反映形成了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这是百家争鸣出现文化觉醒的最基本原因。,【32】文化的差异性目前已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同,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不同文明的碰撞和交融,构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文明。“欲求超胜,必须会通”,借鉴、继承与创新是各地区各民族文化发展面临的亘古常新的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传统文化的优秀精华: 忠于民族、国家,追求全民利益的爱国主义价值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重视精神境界的提升,追求崇高的理想人格:儒家强调人格价值、道德价值高于生命价值、物质价值。

8、“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孔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提倡仁爱,强调人际和谐:“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爱”、“非攻”、“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重视人伦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协调,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儒家重“信”为立身处世的基础。传统道德提倡“仁、义、礼、智、信”、“亲、慈、友、义、恭、序、信”,如敬老爱幼、孝敬父母、诚实守信等就是人伦关系传统要求。 重视道德品质的修养和以事论理、以史为鉴的道德教化方法:儒家提倡自我道德修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日三省吾身”、“知行合一”。 中华传统文化格言,材料二 韩国不仅把忠孝一致作为儒教的行为模式,而且

9、通过风俗礼仪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安国立命的伦理纲常,让青少年以及所有的公民都从中强烈地感受到浓厚的道德熏陶和民族精神感染,从而形成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韩国的繁荣提供精神动力。至今,儒教在韩国社会中仍占有绝对的比重,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摘自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材料三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

10、族的另一种“色彩”。 摘自中西对比500年,材料四 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曾说:“导致中国落后的一个原因恰恰就是中国文明在近代以前已经取得的成就。” 中西对比500年,请回答: (1)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内涵? (2)根据材料二,韩国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哪些优秀成分?这些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对韩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四,简要分析中华传统文明的特征并再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传统文明这一特征产生的根源。 (4)结合明清之际中西方的历史进程,论证材料四费正清的观点。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认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

11、流。,【参考答案】(1)内涵:热爱祖国,自强不息,勤勉好学,诚实守信,敬老爱幼、孝敬父母等等。 (2)优秀成分:忠孝一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强不息,团结协作。 影响:丰富了韩国的民族精神,为韩国的繁荣提供了精神动力,促进了韩国的经济发展。,(3)中华传统文明的特征:一方面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这些成就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继续发展。 事例:印刷术和造纸术可以促进文化发展亦可用来大搞迷信活动;儒家思想核心是“仁”、“礼”,可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社会,也可以被统治者改造成为封建统治的精神工具。(其他例子言之成理亦可) 根源:中华传统文明是在农业文明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4)论证:中国在传统农业文明取得巨大成就,但当近代世界由传统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由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过渡时,中国的传统文明就成为中国变革的阻力。 (5)正确处理不同文化的关系;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