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与千克》单元教材解析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4802362 上传时间:2019-01-29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309.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克与千克》单元教材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克与千克》单元教材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克与千克》单元教材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克与千克》单元教材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克与千克》单元教材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克与千克》单元教材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与千克》单元教材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亲历亲为中发展,-克和千克,五亩乡中心小学 李茹茹,一、依据课标说教材,二、以学定教说策略,三、注重体验说过程,说课流程,一、依据课标说教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量与计量应用越来越广泛。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本单元是内容是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所以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一、依据课标说教材,二、以学定教说策略,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质量观念还比较淡薄,况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第一次接触,

2、还缺乏认识。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克与千克质量观念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几克和1千克、几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通过再现生活化情景和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常见的称,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有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情感,二、以学定教说策略,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观念。,二、以学定教说策略,二、以学定教说策略,三、注重体验说过程,一

3、是人们常用“克”和“千克”作单位表示物品的轻重; 二是物品的质量可以用秤来称量。 三是学生发现自己不知道1克和1千克有多重,从而形成生活的需要与个人认知空白的反差。揭示课题克与千克。,七、教学过程设计,1 动手操作,体验1克。,2 小组合作,探究1千克。,第一步:总结学习“克”的方法,制定 “千克”的研究方案。,第二步:小组合作探究。,第三步:反馈交流。,三、注重体验说过程,第一次:学生通过提一提、估一估、称一称获得自己书包质量后质疑,“为什么同学们的书包质量不同呢?”激起学生对书包大小、质地和书包内学习用品的探究。 第二次:质疑“如何使自己的书包轻起来呢?”引发学生对学习用品合理选择的思考。 第三次:质疑“按照你们的想法,看看自己的书包减轻了多少?”再次把学生推进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中。,谢谢!,欢迎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