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临床医学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480191 上传时间:2017-10-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临床医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临床医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临床医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临床医学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临床医学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临床医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临床医学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医学论文-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作者:张守钗,陈苏婉,邓晓慧,孙爱慧,刘小康 【摘要】 目的:观察头孢哌酮与他唑巴坦联用后对临床分离的 291 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41)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头孢哌酮、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1)和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81)进行比较。结果:头孢哌酮钠与他唑巴坦钠联用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头孢哌酮钠单用的体外抗菌活性,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1)的抗菌活性相似,略优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81)的抗菌活性。结论: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41)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他唑巴坦增强了

2、头孢哌酮对 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关键词】 抑菌浓度;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 内酰胺酶抑制剂In Vitro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Cefoperazone/TazobactamAbstre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 vitro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cefoperazone in combination with tazobactam against 211 strains of clinically isolated pathogenic bacteriaMethods The antibacte

3、rial activity of cefoperazone /tazobactam(41) against 291 strains of clinically isolated pathogenic bacteria in vitro were detected by two fold agar dilution method and compared with cefoperazone, cefoperazone /sulbactam(21) and piperacillin /tazobactam(81). Results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cef

4、operazone in combination with tazobactam was superior to cefoperazone and piperacillin /tazobactam(81),and similar to cefoperazone/sulbactam(21). Conclusion The stability of cefoperazone /tazobactam(41) to lactamases was improved and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cefoperazone were enhanced by tazoba

5、ctam.Key words :MIC;Cefoperazone;Tazobactam;1actamase inhibitor随着 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上大量和不合理应用,致使细菌对 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逐渐增高,其最主要的机制是此类细菌产生了能水解该类药物的 内酰胺酶,从而使药物失去活性而耐药。目前,在临床上常联用 内酰胺酶抑制剂来解决细菌产 内酰胺酶引起耐药的问题,不失为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本研究用临床分离的 291 株致病菌对头孢哌酮钠联用他唑巴坦钠后的体外抗菌效果进行了试验,并与头孢哌酮钠单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进行比较。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药物 头孢哌

6、酮钠,规格:2.0 g/瓶,含量 96.71% , 批号:60705701,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生产;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41),规格:2.0 g/瓶,含量 76.79%,批号:070103,海南通用三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1),规格:1.5 g/瓶,含量 63.41%, 批号:0602021,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生产;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81),规格:2.25 g/瓶,含量效价 84.99%,批号:05118301,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生产。以上试验药物均用无菌注射用水溶解、稀释, 试验前新鲜配制。1.2 试验菌株 试验菌株由四川抗生素

7、工业研究所提供,共 291 株,均为产 内酰胺酶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 28 株,表皮葡萄球菌 20 株,粪肠球菌 25 株,大肠埃希菌 48 株,肺炎克雷伯菌 53 株,铜绿假单孢菌 40 株,阴沟肠杆菌 32 株,鲍曼不动杆菌 45 株;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 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为本实验室保存菌。所有菌株在试验前均经琼脂平板作单菌落分纯,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新鲜菌体适当稀释用于试验。1.3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在 MH 培养基(含 2%NaCl),35培养 24 h,其它菌株均采用 MH 培养基,37恒温培养箱孵育 18 h20 h。1.4 产

8、内酰胺酶菌株鉴定 用 Nitrocefine 试剂来测定。用微量进样器抽取 Nitrocefin 溶液 10 l滴在新鲜菌苔上静置 1 h,如果菌苔颜色由黄色变为红色,则此株菌为产酶菌株,颜色不变,则不产酶。经此法检测结果,291 株菌均为产 内酰胺酶菌。1.5 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 采用 NCCLS(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 2000)推荐的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 MIC1,用多点接种仪将含一系列浓度琼脂平皿表面定量接种细菌,每点细菌含量约为 105 CFU,药物终浓度为0.015 mg/L、0.03 mg/

9、L、0.06 mg/L、0.125 mg/L、0.25 mg/L、0.5 mg/L、1 mg/L、2 mg/L、4 mg/L、8 mg/L、16 mg/L、32 mg/L、64 mg/L、128 mg/L、256 mg/L,于 37恒温培养箱孵育 18 h20 h,其中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在 35恒温培养箱孵育 24 h,次日观察结果,以未见细菌生长的平皿所含药物最低浓度为该药物对细菌的最终 MIC,用大肠埃希菌 ATCC25922 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25923 作质控,用不含抗生素培养基作生长对照。根据所测每株菌MIC 值统计出 MICrange、MIC50 和 MIC90。2 结果四种

10、药物对 291 株临床分离的产酶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比较见表 1。由表 1 可见头孢哌酮钠与他唑巴坦钠联用可不同程度的提高头孢哌酮钠单用的体外抗菌活性。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41)对产酶菌的抗菌活性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1)大部分相同,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81)相比MIC50、MIC90 的值略低。表 1 四种药物对 291 株临床分离的产酶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比较(略)3 讨论头孢哌酮钠(cefoperozone CPZ)属第三代头孢菌素,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在胆汁中浓度高的特点。对多数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具有抗菌活性,尤其对铜

11、绿假单胞菌有良好作用, 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其对多数 内酰胺酶的稳定性相对较差,不同程度地被质粒和染色体介导的 内酰胺酶所水解2。本组资料显示头孢哌酮钠对大部分产 内酰胺酶细菌抗菌活性较差,对产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 MIC50 分别为 32 mg/L、64 mg/L、32 mg/L,MIC90 都为 128 mg/L。对产酶的 G 杆菌的抗菌活性也很低,对产酶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孢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MIC50 均在 32 mg/L64 mg/L 之间,MIC90 均在 128 mg/L 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头孢哌酮钠对目前引起临床感染的常

12、见产酶细菌已经十分不敏感,给临床治疗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研究和开发新的抗生素以解决细菌产酶而导致的耐药问题势在必行。为了使抗生素能继续发挥作用,如在临床上,常在原药的基础上联用 内酰胺酶抑制剂来解决细菌产酶耐药的问题,不失为一快捷、经济而有效的方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 内酰胺酶抑制剂主要有克拉维酸、舒巴坦和他唑巴坦。其中,他唑巴坦是舒巴坦的衍生物,是一种竞争性不可逆 内酰胺酶抑制剂,它可保护 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被细菌产生的 内酰胺酶所破坏,与 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用,能增强抗生素的抗菌活性,扩大其抗菌谱,减少不良反应,又可发挥抑酶增效作用3,抑酶作用优于克拉维酸和舒巴坦3。本组资料显示头孢哌酮钠/他唑

13、巴坦钠(41)复合制剂对产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 MIC50 分别为 8 mg/L、16 mg/L、8 mg/L,均为头孢哌酮钠单用的 1/4,MIC90 分别为 32 mg/L、32 mg/L、64 mg/L,分别是头孢哌酮钠单用的 1/4、1/4、1/2,较头孢哌酮钠单用 MIC 都有所下降。对产酶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孢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MIC50、MIC90 分别为头孢哌酮钠单用的 1/41/16 和 1/21/8。以上结果提示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41)复合制剂对产酶细菌的抗菌活力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参考文献】1National comm

14、ittee for clinical Labarotory Stands.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nin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J. NCCLS documents,2000:1799 2汪复,张婴元.实用抗感染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80181.3朱延军,胡军,鲁映青,等.一种新型 内酰胺酶抑制剂 他唑巴坦J.国外医药 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99,20(5):297.4Lister PD,prevan AM,Sanderscc.Importance of beta lactamase inhibitor phamacokinetics in the phamavo dynamics of inhivitordrug combinations:studies with piperacillintazobactam and piperacillinsulbactam 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1997,41:7217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