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

上传人:luoxia****01805 文档编号:74749019 上传时间:2019-01-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 班 号 姓名_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判断出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2分)A水尤清冽(li) 往来翕忽(x) 觥筹交错(gng) 脱笼之鹄(h)B为坻为屿(ch) 悄怆幽邃(cung) 淫雨霏霏(fi) 曝沙之鸟(p)C怡然不动(y) 浩浩汤汤(tng) 林壑尤美(h) 呷浪之鳞(xi)D俶尔远逝(ch) 薄暮冥冥(mng) 飞沙走砾(l) 瀚海阑干(hn) 2.指出下列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2分)A.政通人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峰回路转 B.觥筹交错脱笼之鹄虎啸猿啼樯倾楫摧 C.与民同乐朝辉夕阴忧馋畏讥岸芷汀兰 D.长烟一空伛偻提携浮光跃金

2、静影沉璧3.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C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4.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设问)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对偶)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拟人)5.下列各项中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己亥杂诗的作者龚自珍,他是清代作家,我们还学过清代作家的作品有王维的童趣和蒲松龄的山市。B、行路难的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本首诗抒发了他怀才不

3、遇的悲愤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C杜甫,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因此他的诗被人称为“诗史”。D岑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他的代表作。6、名句积累(20分)(1)_,欲辨已忘言。(2)春蚕到死丝方尽, _ 。(3)停杯投箸不能食, _。(4)不畏浮云遮望眼, (5)长风破浪会有时, 。(6)岳阳楼记描写洞庭湖壮观雄奇景象的语句是: , , , ; , 。(7)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四时美景的句子是: , , , ,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夸张地描写胡地异常寒冷的诗句是: , 。(9)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

4、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 , !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呼喊二、阅读理解(46分 )(一)(32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

5、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6分)(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 (2) 或异二者之为( )(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4) 伛偻提携 ( )(5)故自号曰醉翁也( ) (6)野芳发而幽香( ) 8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不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B或异二者之为 或以钱币乞之 C杂然而前陈者 颓然乎其间者D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9.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是( ) (2分)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行者休于树C微斯人,吾谁与归 D、往来

6、而不绝者,滁人游也10“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两个“忧”所指的内容依次是(各用两个字回答) ; (2分)11“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的政治抱负是什么?(2分) 12翻译段中画线的句子(8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13乙文第段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用来比喻:(2分) 14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以 为主,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甲文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乙文表达了作者 的政治思想。(2分)1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呼应前文什么话?(1分) 16想一想,两位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地方是值得肯定和继承的。(

7、3分) (二)小石潭记 (19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7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1)佁然不动( ) (2)悄怆幽邃( )(3)

8、斗折蛇行( ) (4)往来翕忽( )18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3分)第二段写鱼 ,既写静态,如:_ ;又写动态,如:_ 。还写了鱼似通人性,如:_ 19.翻译下列句子(8分)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0.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景色和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21.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什么? (2分) (三)(19分)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

9、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试,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已亥之二月也。22、文段中直接描述作者当时快乐心情的语句是(1分) ;文段中有几句表现出春光中人物的活动极有生气,这几句是:(2分) 。23、这段文字描写的满井早春的景物有 ,是按照由及 ,由及的观察角度进行的。(4分)24、解释加横线词的意义。(4分)泉而茗者( ) 呷浪之鳞( )红装而蹇者( ) 而此地适与余近( )25、本段主要写城郊的春景,以写景为主,兼有抒情议论,作者抒发的是()(2分)A、歌赞春光明媚B、赞美满井山于水秀C、抒发春游感慨D、抒发春游时悠然轻松之喜悦26、画线句子在文中起何作用?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