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本扩张推动力研究【经济其它相关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474310 上传时间:2017-09-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有资本扩张推动力研究【经济其它相关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国有资本扩张推动力研究【经济其它相关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国有资本扩张推动力研究【经济其它相关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国有资本扩张推动力研究【经济其它相关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国有资本扩张推动力研究【经济其它相关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有资本扩张推动力研究【经济其它相关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有资本扩张推动力研究【经济其它相关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其它相关论文-国有资本扩张推动力研究摘要:伴随着金融危机以来国家刺激经济举措的出台,许多国有企业在不同程度上都由扩张的行为。本文从国有企业的目标以及地方政府的利益权衡角度出发,分析国有资本扩张的自身因素以及地方政府推动因素,认为产业间发展不平衡以及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导致国有企业兼并扩张的风潮。 关键词:国有资本 地方政府 民营资本 0 引言 90 年代的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一方面国有资本抛下了繁重的负担,提高了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但是,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政府出台刺激经济的政策,中央政府也进行了大规模

2、的投资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在 4 万亿投资中,国有企业获得了相当大的份额,承担了大量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与此同时,有关国有资本不断扩张出现“与民争利”的讨论越来越激烈。一方面,类似山西煤炭业重组和山东钢铁收购日照钢铁等国有企业兼并的案例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国资背景的企业不断在各地投标土地以及邮政法中有关邮政专营条款的规定表明国有资本正在民营资本经营的领域扩张,进行跨产业的渗透。这种扩张现象引起了极大的争论,很多学者担心国有企业改革进程出现了倒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进行兼并重组这些产业的发展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比如煤炭钢铁行业的确存在企业规模参差不齐、行业集中度不够、规模经济不能实现以及事故频

3、发难以监督管理等问题。但是,为什么在行业重组中多数由国有企业兼并民营企业,而不是相反的现象,这引起和很多思考。本文认为,在国有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动力驱使下,必然会采取兼并和进入高利润行业的手段来提高收益。而地方政府一方面是产业投资过度地制造者,另一方面在重组过程中又扮演了国有企业收购的“推手”角色。 1 国有企业的扩张动力 有关国有企业的问题讨论由来已久,从是否应该存在国有企业到国有企业应该扮演何种角色,这些都说明国有企业问题依旧是改革问题的关键。虽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营资本的发展壮大,使得国有资本的比重不断下降。但是从几年前关于“国退民进”的大讨论,再到现在国有资本扩张的问题,不难发现国有

4、企业的问题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仍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国有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决策个体,其行为是由决策者的目标函数来决定的。从经济的角度分析,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目标函数差异在于,民营企业以本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国有企业以社会福利最大化,并因此来获得政府的支持(平新乔,2000)。这样,国有企业承担了很大的社会责任,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最大化就业等等。理想状态下,企业的所有权性质导致国有企业在决策时会涉足一些民营企业难以进入的高成本领域,这种资源配置会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也会弥补私有化的不足。但是,由于国有资本的产权问题始终不能彻底解决,企业的决策往往会受到各种政治

5、因素和利益集团的干扰,因此国有企业的低效率是本身生产性质和政策性负担共同决定,这就导致国有资产运行的成本不仅高于民营资本,也高于完全信息市场下的自身应该承担的成本。同样,作为部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组织,国有企业的管理层为了保证个人晋升和经济利益,也会有追求利润的动机。在企业本身所从事的生产工作面临高成本和低利润的同时,向民营企业生产的领域进行扩张,涉足高利润行业来平衡总的利润,已达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目的,就成了管理层决策的动机。 总体来说,国有企业的目标函数就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完成包括政策性负担的高成本的自身产出,另一个就是在完成所必须的生产之后利用剩余资源进行投资获得更多的利润。从逻辑

6、上看,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在必须实现第一个目标的前提想要实现第二个目标,必须获得额外的资金支持。在完全信息的状态下,国有资本所有权执行部门了解国有企业实际的成本函数,只要根据生产所需来提供资源即可。但是,正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国有资本的所有权缺位,使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事先从事高利润的生产,然后将成本计入到其承担的自身生产中,以期获得额外的补贴,这就形成了国有企业的软预算约束问题。特别是由于产业本身发展不平衡而产生高成本,或出现外力如金融危机和贸易环境下降而导致生产成本提高时,国有企业往往更具有动机去追求高利润。但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不断加快,企业的扩张行为受到市场规则的限制,使得国有企业实现扩张需

7、要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国有企业必须通过正常的经济手段来和民营企业进行竞争,或者通过更好的价格获得资源和市场,或者用足够的资金来收购民营企业。这就涉及到两各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在扩张行为之前产业有足够的理由进行整合,或者民营企业同样面临较高的成本,另一个就是在扩张过程中需要足够的第三方支持来降低扩张的成本。下面我们将看到,创造这两个条件都与地方政府有着密切的关联。 2 地方政府竞争的影响 地方政府在投资建设中关于行业和企业的问题一般要行使两个只能,一个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保证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和运行,另一个就是向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国有企业提供相应的支持。为了激励地方政府保护市场,建立有利于投资的制

8、度环境,我国对地方财政进行了一些列改革,最终通过财政分权来鞭策地方政府深化改革。一方面,这种制度的确使地方政府更加关注本地的经济发展,争相进行市场化改革来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并逐步剥离国有企业的政策负担,但是另一方面,单一的对经济增长数据指标的考察使地方政府一味追求本地市场的扩大,实行地方保护主义,甚至创办国有企业来进行生产,以扩大投资规模。 对于社会总福利来说,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以支持民营资本的发展与适当的支持国有企业应该保持一个最优的比例。但是,为了短期内实现更大规模的投资收益,并且获得更明显的政绩,地方政府往往更倾向于直接投资于生产性领域。一方面由于政治利益与大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有很大

9、关联,地方政府给打的国企更多的优惠政策,比如更低的土地使用权租金,另一方面随着地方需求的不断扩大地方政府也会投资创办或补贴地方的国有企业,涉足各种各样能够活的利润的行业。这就对各产业中民营资本产生了两个影响:第一,地方政府将资金政策投向国有企业会导致应该投向民营企业的资源直接减少,表现为基础设施的不足,投资环境差,缺乏鼓励民营资本的优惠政策甚至由于监管不利时民营企业面临很高的地方行政成本。不难发现,越是国有经济比重高,改革进度缓慢的地区,外来资本和民营资本的投入越少,寻租行为越严重。第二,随着国有资本进入民营资本的产业,加上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建设不足,导致产业整体的生产性投资过度且社会成本增加

10、,国有企业在于民营企业争夺利润的同时导致了产业资源浪费严重,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并产生了大量的社会问题。 综合以上的分析,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和私人利益的行为产生的根本性影响就是产业的生产性投入和非生产性投入比例严重失调。这就使产业的整体生产成本包括社会成本提高,这就使民营资本相对国有资本的成本和技术优势消失,如果再面临当地政府的掠夺,它们甚至经营状况要比国有企业还差。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类似煤炭行业无论是国有矿还是民营矿都会矿难频发,而且产业整体生产分散、混乱,技术进步程度缓慢。因此我们可以说,地方政府间的恶性竞争和投资过度导致了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地下,使其重新整合和升级的需要增强,而民营企业

11、同样担负了过高的经济和社会成本,为国有企业兼并扩张提供了机会。 3 地方政府在兼并过程中的角色 即使地方政府偏离社会最优投资配置的行为造成了产业内民营企业成本的上升,由于国有企业本身存在所有权缺位和政策性负担的问题,民营资本在大多数领域中更具有效率的本质不会改变。那么为什么在产业升级整合过程中是国企兼并民企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则是我们下面要思考的问题。从地方政府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将国企分为大型央企和本地国企,而其它地方的国企如果具有很强的势力则属于央企范畴,否则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与外来民营企业无异。 首先来看央企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由于地方政府本身基础设施建设的缺乏,以及刺激经济发展的契机,国家

12、投入大量的项目资金来促成大型央企支持地方的建设。从中央政府本身的动机来看,这一方面能够缓解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萎缩,另一方面可以趁机纠正地方政府以往的建设偏离。但是,大型央企本身就有着最大化利润的追求动机,并且有强大软预算约束资金支持。因此,它们有可能为了增加利润使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而攫取地方资源,进行计划外的投资。地方政府由于之前的投资偏离而吸引力下降,本身具有很大的投资需求,而不佳的财政状况也会使它们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捉襟见肘,因此争相依附于这些大型央企。 其次来看地方国有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地方政府和本地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一方面,地方国有企业企业要承担一定的政策性负担,

13、兼顾就业率等非生产性的指标,而效益较好的国有企业往往还会受到各个利益部门的掠夺,绩效反而会下降,另一方面,地方国有企业也是地方财政和争取中央政府和银行支持的重要来源,因此会受到地方政府的保护。在产业整合兼并的问题上,如果地方国有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关联非常密切,无论是能够创造收入还是承担社会责任,地方政府都会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得以保留。如果企业的低效率需要以兼并的手段来进行,地方政府就会帮他们“牵线搭桥”,寻找适合的民营企业。因此,地方政府是国有企业兼并民营企业的重要推动力。最后我们分析地方政府与民营企业的关系。在先前的民营企业进入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掌握着很多资源使用的决定权和地方政策的分配

14、权,因此地方政府具有绝对的谈判力。在低效生产产生社会成本的情况下,民营企业为了获得利润进行某些违规操作或躲避规制部门的监督,也需要地方政府的合谋。因此,在需要产业重组时,民营企业大多数缺乏这正的讨价还价的能力。但是应该注意到,并非所有的民营企业都会受到排挤,如果民营企业本身规模够大,或者能够分担地方政府的社会责任,以及与地方官员的利益高度相关,那么它们将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 总之,在产业升级浪潮的过程中,企业是否幸存和资本的所有权性质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最重要的是它们是否关系到地方政府切身的利益,以及在于地方政府谈判时是否具有足够的谈判力。只是从总体上来说,国资背景的企业与地方政府利益的关联度更

15、高,因此地方政府倾向协助国有资本吞并民营资本。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地方政府的投资建设行为扭曲以及外来经济因素造成许多产业整体效率低下已是不争的事实,对产业进行升级和整合,改变不合理的资源配置是大势所趋。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国家通过大规模投资刺激经济并帮助地方政府建设的设想也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不能理清相关各方的利益关系,规范其操作过程中的权力范围,则很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特别是在国有企业获得大量投资项目的情况下,如何保证这些资源正确使用的问题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李军杰.经济转型中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变异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5(1).39-46. 2王永钦,张晏,章元,陈钊,陆铭.中国的大国发展道路论分权式改革的得失.J.经济研究.2007(1).4-16. 3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7).36-50. 4Qian.Yingyi and Roland. Gerard.“Federalism and the Soft Budget Constraint”.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8.88(5).1143-11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