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七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4741858 上传时间:2019-01-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新乡七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南省新乡七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南省新乡七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南省新乡七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南省新乡七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新乡七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新乡七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乡市第七中学高二年级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5分,共50分)1.下列反映中华民族精神的言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是明末清初顾炎武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汉代司马迁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春秋战国的论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宋代范仲淹的名言。故正确的时间顺序是,故排除ACD,选B。2.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等差”。墨子曰:“兼相爱

2、,交相利”“爱无等差”。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A. 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B. 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 学术思想不同D. 谈论的问题不同【答案】B【解析】【详解】孔子站在奴隶主阶级的角度提出“仁”的学说,但爱是有等级差别的,并非一视同仁;墨子站在小生产阶级的立场,反对有等级的爱,主张真正的博爱。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墨子生活在战国初期,都是社会大变革时代,故A错误;学术思想不同只是由于所处阶级不同,二人不同的阶级利益造成了二者不同的认识,故B正确,C错误; 二者都针对“爱”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都对剧烈变化的社会状况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二者讨论的是相同的问题,故D错误。3.从汉代至明清,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3、演变的总趋势是A. 直面社会现实,逐渐关注民生B. 不断传承发展,服务专制皇权C. 根植于自然经济,逐渐落后于世界D. 博采众家之长,紧随世界潮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总趋势。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汉代独尊儒术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是在不断传承发展的,但已经沦为维护统治、服务专制皇权的工具,到明清更加明显,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适合春秋战国时期的主流思想而不适合汉代至明清的主流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特点而非总趋势,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错在“紧随世界潮流”,到明清时期不符合题意,中国传统文化主

4、流思想已经落后于世界潮流;故本题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总趋势【名师点睛】明初统治者对儒学的推崇,对教化的重视,使儒学的忠孝思想在明朝知识分子的头脑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虽然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其统治也江河日下,但在儒学的哺育下,许多知识分子把儒学倡导的忠、孝当成毕生奋斗目标,并出现了数量众多的忠臣,加强了皇权。4.著名思想家说: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的阶级、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董仲舒和朱熹的思想都A.

5、使儒学和皇权更加充满宗教色彩B. 得到了当朝统治者推崇C. 提出了一定程度上限制君权的主张D. 进一步稳固了儒学的统治地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董仲舒新儒学宣扬“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思想,他开启了儒家宗教化的进程,故A项不符合朱熹,故错误;朱熹的思想在南宋以后才成为官方哲学,故B项错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理论,朱熹的“理欲二分”、“以理制欲”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君权,故C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开始确立儒学的封建正统地位,朱熹的思想巩固了儒学的统治地位,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6、宋明理学董仲舒和朱熹的思想5.明清时期徽州妇女贞节牌坊数量惊人,下表是歙县历代受旌表的贞女烈妇的数量。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朝代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数量2人5人21人710人7098人A. 政府治国严谨B. 世风需要改进C. 妇女地位很高D. 理学摧残人性【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表格可知贞节牌坊的数量在唐宋较少,可见唐宋时期对妇女的约束较小,而自元代以来,贞节牌坊的数量逐渐增加,表明妇女受到的纲常伦理束缚越来越大,到了明清时期则格外严重。贞节牌坊是封建统治者和民间共同宣扬程朱理学的见证,理学宣扬伦理禁欲,使封建礼教、贞节观念渗透到人的行为规范和心灵深处,导致贞女烈妇人数的膨胀,反映的实质问题

7、是理学对人性的摧残,故选D。治国、世风是现象,排除AB;唐代以来,受三纲五常的毒害,妇女地位低下,排除C。6.“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这句话最有可能出自A. 王阳明B. 朱熹C. 董仲舒D. 孟子【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表明花之存在在于被感知,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王阳明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范畴,而朱熹思想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范畴,故选A,排除B;董仲舒和孟子尚未对世界本原进行哲学探讨,排除CD。7.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焚书的起名是他认为将来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他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

8、之后世”。李贽通过这些著作A. 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B. 大力宣扬道学思想C. 大力宣扬程朱理学观点D. 对佛家学说提出质疑【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教材知识,李贽的思想是“离经叛道”的,对正统思想发出了挑战,而根据材料中“颠倒千万世之是非”、“与世不相入”分析可知,李贽认为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说明李贽著作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A项正确;他批判的是道学思想和程朱理学,B、C错误;作者主张与佛家学说无关,D错误。所以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的思想8.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思想束缚的“异端”思想,其社会原因包括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欧美

9、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封建专制统治极端腐败社会阶级矛盾非常尖锐A. B. C. D. 【答案】D【解析】明清之际,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是“异端”思想产生的经济条件,封建专制统治极端腐败是其政治原因,社会阶级矛盾非常尖锐则是其社会条件,故符合题意;这时欧美民主、自由思想并没有传到中国,故排除;所以正确答案为D。9.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呈汉武帝,所用的竹简奏章需两个人抬进宫。以后改变这种携书不便的现象首先得益于A. 活字印刷术B. 雕版印刷术C. 制墨技术D. 造纸术【答案】D【解析】【详解】选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引发了书写材料的革命,纸张逐渐代替竹简,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纸张轻

10、便易携带,很好地解决了携书不便的问题,极大地推动了信息的传播,故D正确。ABC是关于印刷及其相关技术的改进,并不能改变携书不便的现象,且它们出现时间较晚,故排除。10.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些诗词的文学形式分别是A. 宋词、唐诗、楚辞B. 楚辞、唐诗、宋词C. 汉赋、楚辞、唐诗D. 唐诗、宋词、元曲【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各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其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的楚辞,“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李白的唐诗,“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宋词,故排除ACD,选B。11.拍

11、案惊奇总结的社会通则是:“那富的人,怕的是见官。”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A. 农本思想根深蒂固B.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C. 抑商传统仍然盛行D. 专制统治严重压制了商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富的人是因为经商才富,怕的是见官是因为专制统治会严重压制了商业的发展,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经商思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商业而非农业,选项B说法太笼统,不准确,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认真思考“富人怕见官”现象背后的政治因素。12.“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

12、诗句是对下列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A. 书法B. 绘画C. 戏剧D. 杂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可知是我国戏曲艺术虚拟特点的体现,戏剧用虚拟手段表现戏剧时空场景的更替,故C项正确。书法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并具有审美功能的艺术形式,与题意无关,排除A。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与题意无关,排除B。杂耍是旧时对曲艺、杂技等技艺的合称,与题意无关,排除D。点睛:本题以古代戏剧为切入点,考查戏剧的特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等,结合古代戏

13、剧的特点,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3.有学者认为:借助传统文化外衣宣传适应时代需要的新思想不失为一种高明的手段。以下能作为该观点论据的是A.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B.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C. 洋务运动和国民大革命D. 戊戌变法和文艺复兴【答案】D【解析】【详解】戊戌变法期间, 维新思想家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借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文艺复兴是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而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故选D;洋务运动和国民大革命均没有“借助传统文化外衣宣传适应时代需要的新思想”,故排除C;宗教改革挑战教皇权威,启蒙运动对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进行了猛烈抨击,与材料不符,排除B;

14、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和全盘肯定西方文化,五四运动没有“借助传统文化外衣宣传适应时代需要的新思想”,排除A。14.以下是中国各政治阶层在那一时期的政治言论,其共同诉求是1865年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1894年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1903年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1913年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A. 实现中国工业化B. 实行民主政治C. 启蒙与救亡并重D. 推动中国近代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分别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主要

15、内容。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学习的是西方的科技,推动了中国的物质方面的近代化;郑观应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章太炎是革命派的宣传家,宣传革命,建立共和。他们都推动了中国的政治近代化;梁启超的言论体现的是中国人民的思想的解放,是思想领域里的近代化。根据以上分析,ABC三项均错误。故选D。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中国近代化15.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和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则把斗争矛头直指孔教,两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A. 儒家思想已不适应时代需要,成为革命对象B. 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C. 儒家学说倡导社会变革,成为维新派维新变法的有力工具D. 儒家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答案】B【解析】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对待孔子的不同态度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的深远影响,无论是利用还是坚决清除都是以宣传资产阶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