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四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听课手册-课件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74736824 上传时间:2019-01-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四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听课手册-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四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听课手册-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四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听课手册-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四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听课手册-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四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听课手册-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四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听课手册-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四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听课手册-课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搭建体系 核心提炼1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2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3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4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命题点一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及新老岩层的判读12015天津卷 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图41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图41某古火山及附近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1)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A岩浆喷发岩层断裂风化、侵蚀搬运、沉积B岩浆喷发岩层断裂搬运、沉积风化、侵蚀C岩层断裂岩浆喷发风化、侵蚀搬运、沉积D岩层断裂岩浆喷发搬运、沉积风化

2、、侵蚀(2)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A变陡了 B变缓了C无变化 D无法判断 考点透析1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解读(1)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此找准岩浆是判断该类图的基础。(2)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应为岩浆岩,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一般为沉积岩和变质岩,有三个箭头指向的必为岩浆。(3)在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才可能含有化石,它保存了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而岩浆岩、变质岩中则不可能含有化石。2如何根据地质剖面图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地质剖面图中往往呈现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我们可以根据岩层的相邻关系来判断它们的新老关系,判断依据如下:(1)沉积岩是经沉积作用而形

3、成的,因此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2)岩浆岩的产生时间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岩浆喷出通道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的形成晚于被侵入的岩层。(3)变质岩是变质作用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新题预测河南郭亮村位于太行山绝壁之巅。这里海拔1700米,三面环山,一面临崖,岩石以砂岩为主。图42为郭亮村绝壁景观图。读图,完成12题。图421郭亮村绝壁岩层()A具有层理构造 B含有丰富的化石C由变质岩构成 D由岩浆冷凝而成2郭亮村绝壁景观形成的过程大致为()A断裂抬升、外力侵蚀、流水沉积、

4、固结成岩B固结成岩、断裂抬升、外力侵蚀、流水沉积C外力侵蚀、流水沉积、断裂抬升、固结成岩D流水沉积、固结成岩、断裂抬升、外力侵蚀命题点二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22015浙江卷 图43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1)(2)题。图43(1)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2)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A石灰岩、砂岩 B花岗岩、流纹岩C大理岩、石英岩 D安山岩、玄武岩32015全国卷 图44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

5、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1)(2)题。 图44(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2)推测19921997年期间()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考点透析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宏观地貌是板块运动的结果。板块构造理论应结合图示从以下几点进行复习: 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岩石圈与板块、板块内部与边缘。 生长边界(海岭、断层)与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部分地形区的板块位置:a

6、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b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群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加勒比海诸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c冰岛(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消亡边界。d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解释地理现象,如山脉、裂谷、海洋、岛屿等的形成与分布,地震、火山、地热资源、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等等。(2)微观地貌主要表现为构造地貌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a看岩层是否连续

7、,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b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一般向上拱起为背斜,未侵蚀前形成山岭;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为向斜,未侵蚀前常形成谷地或盆地。c看岩层的新老关系: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为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为向斜。d看岩层是否受力被破坏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图452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不同干旱、半干旱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高山地区多

8、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碛湖地貌。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流水作用地区特点典型地貌河流上游地势陡、落差大,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峡谷、瀑布等流水侵蚀地貌河流中下游地势平坦、流速减慢,以堆积作用为主河漫滩、三角洲等流水堆积地貌冰川作用:高山上冰川侵蚀形成角峰、冰斗、“U”形谷,山下堆积形成冰碛湖。风力作用地区特点典型地貌风的源地附近风力强,以侵蚀作用为主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风蚀地貌离风源较远地区风力减弱,以堆积作用为主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风力堆积地貌(3)堆积地貌的差异风力、流水堆积都具有明显的分选性,颗粒大、

9、比重大的先堆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堆积;而冰川的堆积没有分选性,大、小颗粒混杂在一起。 新题预测考向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读某区域地质构造及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图46),回答34 题。图463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a段地质构造为背斜Bb段构造地貌为向斜谷C岩层分布处的最大高差约200米D图中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4从地形和岩层新老关系看,下列四图中与岩层分布处最接近的是() A中国陕西红砂岩大峡谷 B中国狼牙山石灰岩峰林 C新西兰峡湾国家公园 D新西兰瑙鲁赫伊火山图47考向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丹霞地貌演化阶段可分为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它们所对应的侵蚀量分别是小于40%、40%70%和大于7

10、0%。读丹霞地貌不同演化阶段的景观图(图48),完成56题。 图48图495不同时期的侵蚀和保存量图(图49)与景观图相对应的组合,正确的是()Aa、b、c、d Ba、b、c、dCa、b、c、d Da、b、c、d6下列与丹霞地貌成因相似的是()A尼罗河三角洲 B桂林山水C黄土高原 D鸣沙山沙丘命题点三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2014全国卷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410所示。读图,完成(1)(3)题。图410(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2)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

11、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3)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 考点透析具体体现人口分布一般平原地区人口分布较为密集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山区发展立体农业,平原以种植业为主交通铁路平原地区有利于铁路建设,山区铁路多沿河谷地带分布公路平原地区公路建设不受地形限制,山区公路避开陡坡,多沿等高线修建,形态上呈“之”字形聚落平原地区聚落分布多呈团状,规模较大;山区聚落受地形限制,多沿河谷分布,呈带状 新题预测读厄瓜多尔示意图(图411),

12、回答78题。图4117厄瓜多尔约一半人口居住在中部,其优势自然条件是()A地势低平 B降水丰富C气候凉爽 D河网稠密8影响厄瓜多尔铁路线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A资源 B气候 C经济 D河流突破四 地形、地质剖面图 典题示范2015北京卷 图412为华北某地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图412(1)图中()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2)图示地区()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判读技巧1地形剖面图的判读(1)仔细阅读图例、水平距离、

13、垂直高度、剖面线的方向和经纬线位置、注记及图示说明。(2)根据剖面图上的地势起伏状况、对应坐标轴上的数据读出沿剖面线各点的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分析海陆分布、地形分布、地势起伏等特点。(3)根据地形剖面图所示位置及地形等自然地理特征,判断与该剖面图密切相关的各种地理事象,通过读图观察、空间想象,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地质剖面图是指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包括地球内部结构剖面图、火山构造图、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等。判读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图的不同判读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特征、地垒和地堑的形态特征、火山的构造等,或分析并判断某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等。判读地质剖面图要把握以下要领:(1)观察地层分布看图例,通过图例了解图示地区的地层组成和地层的新老关系。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的地质年代里,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若地层出现弯曲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岩层弯曲形成褶曲,褶曲的基本形态是向斜、背斜。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a.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b.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c.当时一开始有沉积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社会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