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慈溪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4736760 上传时间:2019-01-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慈溪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江省慈溪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江省慈溪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浙江省慈溪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浙江省慈溪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慈溪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慈溪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Word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六校联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共60分)1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除道,道九原(今包头市九原区),抵云阳(今陕西淳化县),堑山堙谷,直通之。”这一举措A加强北部边防 B.“西南夷”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C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D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管辖2“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这是司马迁史记中对秦实行的郡县制的一句评价性的话。下列关于秦郡县制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基于分封制的某些教训而实行 B形成中央间接管理地方的形式C要害在于强干弱枝避免国家分裂 D基本上将国家的权力集中

2、于中央3. 唐太宗时期,在某一地区实行“授以生业、教之礼仪选其酋长”,“子孙世袭,各安其居,不编户籍、不上贡赋”的政策。这一地区主要在A. 吐蕃地区 B. 厥地区 C. 西突厥地区 D. 西南夷地区4. 康熙三十年(1691年),康熙帝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标志着外蒙古纳入了清帝国的版图。这次会盟A. 接受了全体喀尔喀蒙古贵族的臣服B. 为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问题创造了条件C. 册封了达赖、班禅、章嘉等四大活佛D. 彻底平息了噶尔丹分裂叛乱势力5. 昭莫多战役后,康熙认为“塞外其地不毛,运粮尤苦,不可妄动”。康熙五十四年,他派人在喀尔喀蒙古牧地察勘地亩,试图让军队从事农耕。康熙五十五年初,又决

3、定:“今岁停止进兵,候种地及一应事务预备完毕,审察两下军情,再行定夺。”这表明康熙帝A. 以农耕吸引蒙古百姓归顺清朝B. 从缓和满汉矛盾出发重视农耕C. 强化后勤保障以保卫北疆安全D. 让军队农耕戍边防备殖民侵略6. 平生不得志的孔子不会想到他的思想在汉武帝时居于正统地位,更不会想到儒家思想不仅是官方的意识形态,更影响着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究其原因很难穷尽,其中最根本的一条是A. “仁”“礼”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等级制度B. 礼法并用符合统治需要C. “忠恕”思想、爱有差别适应中国社会的要求D. “内圣外王思想被广泛采用7战国时期有思想家主张:“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

4、存亡者亦然。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这一主张A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B体现了对孔子“德治”思想的发挥C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 D具有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8.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他认为人为了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可以放弃现实的幸福B. 他否定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认识是主观感受C. 他对柏拉图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D. 他的理论是完全的唯心主义9. 古代某一思想家曾说:“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该思想家A. 论证了人生而平等

5、的理论 B. 改变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C. 主张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 D. 认为奴隶占有制是天然合理的10到了十九世纪工业革命完成后,不少人开始回顾起“为他们海外扩展开辟道路”的克伦威尔。这主要是由于他颁布了航海条例 与葡萄牙等国签订商约 抵制法国的“大陆封锁令” 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A B C D11.温斯顿丘吉尔在他的英语国家史略中写到:“当不受法律约束的克伦威尔死后,许多人心中暗自怀着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英国为克伦威尔举行了一次最欢乐的葬礼。”英国民众的这一反应从本质上说明了A. 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不得人心B. 英国民众认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C. 英国的政治发展趋向于民主化D. 护国公的措施

6、阻碍资本主义发展12. 独立宣言声明:“政府从被统治者的同意获得公正的权力”,“任何政府一旦破坏这些目的,人民即有权变革或废除它,并且建立新的政府,并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民的安全和幸福的方式组织它的权力”。以下是关于这段表述的评论,其中恰当的是体现社会契约论的思想 承认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这是北美人民赢得独立斗争的标志 表明北美人民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A. B. C. D. 13.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里说:“世界经济如不曾大崩溃,希特勒肯定不会出现。十之八九,也决不会有罗斯福这号人物。”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说:“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偶然现

7、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有另一个人来扮演的”。这两则观点都A. 反对脱离经济背景讨论政治B. 认为经济危机催生独裁政治C. 认同历史人物影响历史进程D. 认可社会环境影响历史人物14. 有学者指出:“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在17世纪的英国,上述“极端道路”表现在A. 议会军和王军的战争B. 克伦威尔建立共和国C. “光荣革命”D. 英王“统而不治”15. 华盛顿作为美国的政治中心,是世界重要城市。下列内容所涉及的文件签订于华盛顿的有意大利主力舰吨位为175万吨 签字国用全部力量反对轴心国集体安全原则的确立 德国及其盟国应承担战

8、争罪责A. B. C. D. 16. 一战时期某一战役的过程如下:“7月15日,德军集中优势兵力越过马恩河,楔入法军阵地3-10公里。7月18日,协约国联军转入反攻,夺取德军占领的马恩河突出部、亚眠突出地带和圣米耶尔突出部。德军遭受重大损失,退守兴登堡防线。”对这一战役分析正确的是A. 是一战中双方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B. 德国视此役为“碾碎法军的磨盘”C. 巨大消耗战之后双方未能分出胜负D. 美军大规模加入让协约国实力大增17. 法国的罢工人数在1916年为41000人,1917年猛增至29万人,罢工工人提出了“打倒战争”的响亮口号。这一事实说明A. 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B. 社会主义运动

9、开始成为时代潮流C. 苏维埃俄国退出战争的影响D. 战争加剧交战国内部的各种矛盾18.第一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两大军事集团相持到同盟国集团瓦解的过程。下列大事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索姆河战役开始 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布列斯特和约签署 凡尔登战役结束A. B. C. D. 19.“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材料中的“开端”应该是指 A.社会主义运动 B.和平主义思潮C.民族解放运动 D.殖民主义扩张20.列宁称凡尔赛和约是“刽子手的和约,屠夫的和约是骇人听闻的掠夺性的和约”。下列关于

10、这一条约的内容,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A、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 B、严格限制德国军备C、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共管 D、以“委任统治”的方式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21.下列有关到20世纪初才出现世界性战争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A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体世界形成 B.科学技术为世界性战争提供了必要手段C少数大国成为拥有全球性利益的大国 D欧洲开始衰落22. 凯恩斯1919年撰文道,“但法、英两国人民的代言人却用凡尔赛和约去冒完成德国人开始的毁灭欧洲的危险。凡尔赛和约如果付诸实施,就定会更进一步破坏它本来可以恢复一战那已被战争弄得脆弱复杂的经济组织如果欧洲内战是以法意两国滥用其暂时的胜利威势去毁灭现已

11、屈服的德国和奥匈而告结束,那么它们就将导致它们自己的毁灭。”该文反映了作者意识到凡尔赛和约的潜在危险性 不满巴黎和会对欧洲经济问题的政策主张战后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力度 强调欧洲妥善处理战后事务的重要性A. B. C. D. 23.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有这样的描述:西线战事成为杀戮战场。几百万人隔着沙袋筑起壁垒,彼此虎视,日夜在战壕里面,人鼠同居将领们一再想要突破对峙的僵局,于是每回攻击令一下,便是几昼夜,甚至几周无休止的炮火轰击,之后举目狼藉,到处是泥浆满身的弃尸。下列结论不能从文中得出的是A. 描述的是二战惯用战术阵地战B. 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性C. 战争呈现持久作战的状态D. 交战一

12、方中有德国军队24.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的浩劫,但客观上又在某些方面促进了历史的进步。例如,战前法国士兵的服色比较鲜艳,随着战争的发展,换成了新式的为战壕战量身定做的军服。以下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说法正确的是A. 在索姆河战役中德军率先采用新式武器坦克B. 大战后期爆发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C. 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流程的改进D. 战后英法美建立了国联,倡导集体安全,具有进步意义25. 二战期间的一份文件强调:“他们不寻求任何领土的或其他方面的扩张;不希望看见任何与有关人民自由表达的意志不相符合的领土变更”有关这一文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背景是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已

13、对全人类的安全构成威胁B.中国人民坚持抗战、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利得到国际公认C.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D.表达了反对战争、反对殖民扩张的决心26. 由于中国军民的不屈抵抗,迫使日本陆军省首脑及参谋本部1940年3月决定,预计自1941年开始由中国内地撤退只是此计划刚一经各方同意,即有欧洲局势之急转直下于是将整个撤兵计划放在脑后。下列符合影响日本放弃撤兵计划的“欧洲局势”是A. 德国出兵吞并了奥地利B. 法国贝当组建傀儡政府C. 徳国实施“巴巴罗萨计划”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27. 阿拉曼战役前夕,隆美尔飞回柏林求援。希特勒避而不谈增援的事,却授给他一根元帅手杖。希特勒未提供增援的原

14、因最有可能是A. 怀疑隆美尔的军事指挥能力 B. 苏德战场激战正酣难以增援C. 防备英美盟军乘机在西欧登陆 D. 轰炸英国本土受挫元气大伤28. 下图是二战中一次军事行动路线图,此军事行动后A中国战场开始进入局部反攻B日本关东军遭受毁灭性打击C德国投降欧洲战事结束D盟国发表公告敦促日本投降29. 关于美国是否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就得知了这一计划,一直是战后史学家争论不休的问题。一些西方学者认为美军有先进监听机关“魔术”,而且美军在太平洋地区布置了大量的监听站和情报机构,对日军这么大的军事行动不可能毫无察觉。而我国史学界则普遍认为,日本重心在中国战场,不可能将进攻的矛头首先对准强大的美国,更不可能直接袭击远在数千公里之外且有重兵防守的珍珠港。这说明A. 历史事实虽是客观的,但历史真相却不易还原B. 由于研究者立场的差异,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C. 两种观点均存疑待解,须找到最有力证据求证D. 历史学术问题应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