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课件3(108张ppt)(人教版八年级上)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4719345 上传时间:2019-01-29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6.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课件3(108张ppt)(人教版八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文言文》课件3(108张ppt)(人教版八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文言文》课件3(108张ppt)(人教版八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文言文》课件3(108张ppt)(人教版八年级上)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文言文》课件3(108张ppt)(人教版八年级上)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课件3(108张ppt)(人教版八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课件3(108张ppt)(人教版八年级上)(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复习,三峡,北魏 郦道元,巫 峡,西陵峡,俯瞰三峡,瞿塘峡,三峡更是万里长江上的山水画廊,是我国著名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它以奇秀、壮观的云雾山水,迷人的神话传说,远古的巴楚文化,浓郁的风土人情和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使无数人魂牵梦绕。,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人。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是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书,但内容非常简略。郦道元搜集了他自己游历各地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有很高价值的地理学专注,而且是一部散文佳作。课文选的是总写三峡的一段,是全注的精华所在。三峡,指的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认识作者,阙处,叠嶂,蔽日,曦月,襄陵,沿溯阻绝,朝发,乘奔御风,属引

2、凄异,素湍绿潭,绝巘,飞漱,读准字音,泪沾裳,略无阙处,不见曦月,夏水襄陵,虽乘奔御风,沿溯阻绝,不以疾也,毫无;阙,通“缺”,空缺,太阳,上 ; 大的土山(山陵),顺流而下; 逆流而上,即使; 飞奔的马; 驾驭,(动词)及; 快,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在,假如; 正午,素湍绿潭,白色,故渔者歌曰,飞漱其间,属引凄异,清荣峻茂,急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zh)连接; 延长,绝巘多生怪柏,极高的山峰,良多趣味,确实,实在,晴初霜旦,早晨,因此; 唱,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翻译: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之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翻译

3、: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那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翻译:,在,完全没有,假如,通“缺”空缺,正午,太阳,翻译古文方法小结:,1、找出句中关键词,加以解释。 2、翻译时,要做到词语释义“一一对应”。 3、作适当的增减:补充、意译或不译。 4、注意语句通顺流畅。,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翻译: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被阻隔断了。,方法运用:,到,漫上山陵,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翻译:有时朝廷的命令要紧急宣召,(则)时常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1200里,即使是骑着飞奔的骏马,驾驭着长

4、风,也不及船行得快啊。,有时,即使,飞奔的马,驾驭,不及,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翻译: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翻译: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互文修辞,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探究文章的精巧之美!,三峡,山,水,夏,冬春,秋,、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描写江水,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在一起?,本文重在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 ,秋季是水枯的时候。夏、春冬、秋的记叙顺序,是根据水由盛到枯的变化

5、过程来安排的。作者将冬春二季放在一道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皆有“良多趣味”的盎然情趣。,、作者描写三峡秋色时,着意突出一个什么字,你能从文中找出来吗?,、 “猿声”的作用是什么?作者引用渔歌的作用又是什么?,叙写猿声是为渲染三峡秋景的凄凉。引用渔者的歌谣也为说明三峡秋景的凄凉,以衬托游者哀愁的心情。,凄,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此段写三峡两岸的山。第一句写山的长、多。“”可见其长;“”可见其多。第二、三句写山的 、,尤其是第三句,从阳光和月光的角度,写了三峡山的雄伟高大、绝壁耸立。,七百里,略无,陡,高,侧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

6、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此段写三峡的夏水。可以用两个字概括下水的特点,分别是 _、_,文中相应的词有“_” 、“_”,表现江水迅疾的句子有“”使人感到惊心动魄,豪气万丈。,襄陵,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险,急,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此段写三峡的春冬景色。文章由夏水迅猛的紧张感变得轻松柔和,向人们展现了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是作者由衷的感叹。,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

7、三声泪沾裳。”,此段写三峡_的景象,和上层欢快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到处笼罩着_的气氛。最后用渔歌作结尾,体现了三峡丰富的人文景观。,秋、冬,悲寂、凄凉,答谢中书书,陶弘景,作者简介,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隐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作品简介,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写给谢中书的一封谈山水的信。 书,书信。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夏阳(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故称“谢中书”。 本文是作者给谢中书复信中的一部分内容,是作者写景的名篇。,抢答题,歇: 颓 与 交辉 竞跃 欲界,高峰入云,清

8、流见底,这里巍峨的山峰耸入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两岸的石壁,(在阳光下)各种色彩交相辉映。,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青葱的树木,碧绿的竹子,四季长存。,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清晨,夜雾将要消散的时候,可听到猿猴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傍晚,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可见到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 。,仰视:高峰入云 俯视:清流见底 平看:两岸石壁 青林翠竹 按时间: 晓 晓雾将歇 夕 夕日欲颓,作者是怎样描绘“山川之美”的?,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

9、和能够与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奇美的山水之中。,词语解释,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实是欲界之仙都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各种色彩交相辉映 ),(季节),(消散),(颓,坠落),(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 ),(人间的仙境),(复,再;与,参与,指欣赏),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杜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 张九龄),“举杯邀明月, 对饮成三人。”(李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举头望明月,低头

10、思故乡。” (李白),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世族地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7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之后他几经贬谪,直到宋徽宗接位,大赦天下,他才得到内徙的机会,但至常州便病逝了,时年66

11、岁。死后谥“文忠公”。,疏通文意,给加点字注音。 解( )衣 藻荇( ) 遂( )至 未寝( ) 看课文注释,了解大意。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全文。,ji,xng,su,qn,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户( ),门,欣然( ),愉快地、高兴地,念( ),想、思考,遂( ),于是、就,寝( ),卧、睡,相与( ),共同、一起,步( ),散步,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

12、,我们在庭院中散步。,(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夜游原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空明( ),清澈透明,盖( ),连词,相当于“原来是”,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叉,原来那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描绘庭中月光的澄澈),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不过,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柏?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惋惜无人赏月),解释加点字,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 遂至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门,高兴地,

13、想 的人,于是,一起、散步,清澈透明,交错纵横,原来是,只是、罢了,研究探讨,1.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因为月色很美,去寺庙寻张怀民一起赏月。,2.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横。,3.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月色皎洁,空灵,5作者虽贬谪黄州,成为担任闲职的“闲人”,但并未因此而消沉,依旧保持着旷达的胸襟。文中充分表达了这种“闲人”的“闲情”。作者是怎样流露出这种情感的?,文中开头写诱人的月色穿窗人户,勾起了作者赏月的情趣,“欣然”二字,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和闲适的心境。接下来的景物描写把人带入空

14、明澄澈、亦真亦幻、爽心悦目的境界,作者陶醉其中,愉悦之情溢于笔端。文章寓情于叙,融情于景,处处都能感受到作者乐在其中的闲情。,6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相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作者正是借“何夜”、“何处”句点明了这一真谛。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缘由。,7.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8.文章的结尾句流露出作

15、者怎样的情绪?,这句话的理解要考虑到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闲”是相对“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那样空灵,皎洁。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观潮,周密,世界上有两大涌潮现象:,一处是南美洲亚马逊河的入海口; 一处则是我国钱塘江。 苏东坡曾说:“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最壮观的潮汐钱塘潮,钱塘江潮,潮头高达8米左右,潮头推进速度每秒近10米,其壮观景象,汹涌澎湃,气势雄伟,犹如千军万马齐头并进,发出雷鸣般的响声,实为天下奇观。,简介南宋观潮盛事,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 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 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作者简介,周密(12321298),字公谨,宋代湖州(现在浙江湖州)人。,正音,正确朗读,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tng,w,正音,正确朗读,yn,mng ch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