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设计4高考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五第一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4714157 上传时间:2019-01-29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维设计4高考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五第一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维设计4高考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五第一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维设计4高考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五第一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维设计4高考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五第一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维设计4高考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五第一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维设计4高考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五第一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维设计4高考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五第一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考纲下载,考纲解读,1.区域农业生产的条 件、布局特点、问题。 2农业持续发展的方 法与途径。,1.识记: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条 件、 农业布局及发展方向。 2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对 农业生产的影响。 3应用:运用农业区位原理分析 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布 局。,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范围 A 、B吉林、C 三省和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黑龙江,辽宁,2地位 我国重要的 、林业生产基地和 生产基地。 3自然条件 (1)气候:,商品粮基地,畜牧业,(2)地形:E 、F 、G ,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3)土壤: 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2、。,高原,平原,山地,黑土、黑钙土,4社会经济条件 (1)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 (2)交通发达,利于 型农业发展。 (3)开发晚,人口密度 。 温馨提示 “开发晚,人口密度低”一方面使得东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大,经营规模大;另一方面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外向,较低,二、农业布局特点,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划分的依据 、地貌、 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 的不同。,气候,植被,农业生产方式,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松嫩,三江,辽河,玉米,水稻,安岭,大兴,小兴安岭,长白山,兴安落叶松,红松,人参,鹿茸,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

3、基地建设 1地位 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 (1)大规模 生产。 (2)地区 生产。,三江平原,机械化,专业化,温馨提示 图解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四、农业发展方向 1东北农业发展出现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盐碱化,农业生态,环境,草场退化,2.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商品粮,粮食需求,绿色食品,生态建设,人工草地,草业,生态农业,舍饲畜牧业,集约化草食性,森林资源保育,特色农业,特产,品,原料及产,品加工,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一个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状况受发展条件的影响,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应

4、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1自然条件,条件,具体影响,典例,气候,光照的强弱,昼夜温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农产品品质,新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瓜果糖分含量高,品质好,条件,具体影响,典例,气候,热量条件决定了积温和生长期,从而决定了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南稻北麦,南甘(蔗)北甜(菜);海南一年三熟,东北一年一熟,降水的多少及分配影响土地利用状况和生产能力、农业产量和水利工程投入,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降水少且变化大,中低产田多,产量不稳定,地形,坡度影响土层厚度及水土保持状况,从而决定利用类型和耕地面积大小,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丘陵适合发展林牧业,山地适合发展林业,水源,地表河湖及地下水的丰歉和稳定性决

5、定枯水期农业产量,西北内陆降水少,但夏季冰川融水和山麓地下水丰富,适宜发展绿洲农业,2.社会经济条件,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商 品率高,人口密度决定人均占 有耕地,影响商品率,人口,高品质农产品和时令性 农产品的市场范围扩 大,上市及时,是农业生产物资和农 产品流通的保障,促 进了商品农业的发展,交通,美国工业发展使其农业 机械化程度高,工业生产为农业发展 提供生产资料,影响 农业生产效率的高低,工业 基础,典例,具体影响,条件,欧洲奶酪市场大,奶酪产业规模大,供求关系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市场 信息,我国农业税取消和农业补贴增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方向的导向,影响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政

6、策,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高,生产技术影响产量、品质和竞争力,技术,典例,具体影响,条件,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大规模机械 化生产;地形多样,为农业发展多种经营提供 了条件,地形,雨热同期,集中于夏季,利于作物生长; 降水变率大,容易产生水旱灾害,降 水,热量不足,作物只能一年一熟,还易遭受低温冷 害的影响,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照较强,粮食品质好; 冬季寒冷,病虫害少,气 温,气 候,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位置,表现,区位,3.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区位,表现,水源,河湖众多,水源充足,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肥力较高,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有大面积的沼泽土需要改良与合理开发,工

7、业,是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工业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交通,交通发达,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市场,广阔的国内市场,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扩大农产品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人口,地广人稀,为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和商品化经营提供了条件,例1 (2012海南高考)下图中甲地出产的小枣因核小肉厚、含糖量高而成为优质红枣品种。据此完成(1)(3)题。,课件演示更形象 见配套光盘,超链接,(1)甲地因地制宜种植该品种枣树,主要是因为其 ( ) A耐旱 B耐涝 C抗病虫害 D占耕地少 (2)对甲地枣树生长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 A干旱 B洪涝 C台风 D冻害 (3)

8、甲地小枣品质优良,主要是因为该地 ( ) A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B气温日较差小,降水多 C降水少,地形平坦 D绿洲广布,土壤肥沃,获取和解读信息,解析 第(1)题,由图中年降水量线可知该地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属于干旱地区,故该地种植小枣树是利用了其耐旱特征。第(2)题,由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受冬季风影响强,故多冻害。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洪涝多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枣树耐旱,干旱对其生长影响较小,故D项正确。第(3)题,由“品质优良”可知要选择有利区位。由图可知,该地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降水少,地形崎岖,土壤水分缺乏,故A项正确。 答案 (1)A (2)D (

9、3)A,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商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问题,成因和危害,农业耕作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土地生产力低,低产田占多数,开垦不宜耕作的土地,林地和草地比重下降,开荒、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几十年大力开发,湿地功能失调,洪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农产品不适应市场,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作物品种单一,林业和畜牧业商品化程度低,水土流失严重,黑土层流失近半,土地生产力下降,引发生态问题,2.我国商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我国商品农业的发展历史较晚,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较多,并日益突出,问题的出现往往与人口增长过快、农

10、业压力增大导致农业发展方向和实施出现偏差有关。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3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 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积极推进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4)加快

11、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例2 (2012北京高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概述制约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解析 华北地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易导致旱涝灾害;人口、经济密集,需水量大但总降水量较少,水资源严重不足;农业需灌溉补偿降水不足,但蒸发旺盛易导致次生盐碱化;纬度较高,位于冬季风、寒潮主要移

12、动路径,多风沙、寒潮灾害等。应对措施主要包括生物、工程、技术措施和监测预报等方面。 答案 制约因素:降水偏少,水资源短缺,多旱涝、寒潮、冰雹、风沙、病虫害、土壤盐碱化等。 应对措施: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和防护林体系;增加农业技术投入,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预防;培育和种植优良作物品种。,“综合迁移能力快得分”系列之(十) 我国的三农与粮食问题,知识整合,“三农”即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是我国政府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而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也一直是考试的重点。,1把握农业发展的思路 区域农业的发展应主要从农业发展的条件

13、、农业发展的特点和农业生产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评价某地发展农业生产条件的思路:要综合考虑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土地。 (2)分析农业生产特点的思路:一般从耕作制度、主要农作物类型等方面分析。耕作制度主要看所处的温度带,热量丰富,复种指数就高。 (3)分析发展农业生产与保护生态环境问题之间关系的思路:强调农业可持续发展观点,如农牧业生产与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退化等问题及相应措施。,2我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均农产品占有量还比较低。 (2)“靠天收粮”“靠天养畜”的局面尚没有根本扭转,农业综合生产力

14、比较低,抗灾能力、机械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还不高,农业生产波动较大。 (3)农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太大,林、牧、渔业比重太小。 (4)农业的“新、特、优”产品还比较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收入水平低。 (5)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破坏严重,如耕地减少,土壤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沙化,森林面积减少等,使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日趋频繁。,3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4.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 在稳步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绿色农业,因地制宜,根据市场需求,对各种作物合理布局;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大力发展加工业,提高农业效益;调整农村经济

15、结构,根据各地域情况,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为农民增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因素,内容,自然因素,主要是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等导致耕地退化,人为因素,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退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促进基地与龙头企业共同发展;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加强治涝和灌溉工程建设,提高防洪和抵御旱灾的能力,实现旱涝保丰收;加大中、低产田治理力度,合理用肥,加快水土流失耕地的治理;加强农畜产品加工和市场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效益,吸纳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依靠科学技术,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科学种田,科技兴农,如:改良耕作制度、良种培育等。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5我国的粮食问题及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 (1)我国的粮食问题:受自然条件影响,粮食总产量不稳定;受社会经济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人口规模大,人均粮食占有量低;受世界粮食价格影响较大。 (2)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要实施科学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