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飞红滴翠记黄山》课件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4714104 上传时间:2019-01-29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飞红滴翠记黄山》课件3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飞红滴翠记黄山》课件3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飞红滴翠记黄山》课件3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飞红滴翠记黄山》课件3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飞红滴翠记黄山》课件3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飞红滴翠记黄山》课件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飞红滴翠记黄山》课件3(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飞红滴翠记黄山,柯蓝,学习目标 1了解解说词的一般写法。 2掌握课文中使用的多种表达方式。 3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黄山风光,黄山甲天下 方毅 黄山甲天下, 松与石最奇。 天阴知有雨, 白云拂青枝。,天都峰赋 赖少其 若非大手笔,难画黟山图。 云来天欲覆,日出地吐朱。 墨酣夹风雨,一点为天都。 图成神鬼泣,百岳竟狂呼。 吁嗟乎,余生八万九千岁, 始信高士巨眼识沉浮。,咏黄山 周扬

2、奇峰云海峥嵘, 苍松破壁挺立。 观止三都景色, 无愧名山第一!,本文是一篇解说词,是为多部电视旅游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它有别于一般的游记,因为它是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的,使用了现代影视的表现手法,所以,第一,它能自由地变换角度来表现出,或环景、全景,或中近景、特写,或俯视,或仰视,或平视;第二,它要配合画面,要着眼于解释画面,讲出画面中不为人注意或隐含的东西,不宜过分发挥;第三,它应该口语化,要使观众一听就懂。本文对于这三个特点体现得比较充分。,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的思路(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构思文章的),体会作者的感情。,1、课文在整体组合上,设置了哪三条线索?,2

3、、从整体上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结构全文的?,讨论,下一页,本文在整体组合上,设置了三条线索:其一是时间线,从古至今,开头从徐霞客的话谈至黄山的地质形成史,再到黄山现貌;其二是空间线,从上山到出山,历群峰,或观黄山种种景物,或体验黄山生活;其三是逻辑分类线,如体现黄山特点的景物:奇峰、古松、怪石、云海、日出和温泉,是逐一带出的,彼此间相对独立。这些线索并非贯串全篇,如黄山的历史状况只是开头提一下,接下去就讲黄山现貌,而不是去讲黄山的开发史;再如空间线,也是若隐若现,并不是游人行经路线的再现。正是由于作者的精心组合,虽然所写到的内容相当复杂,但是把握起来并不困难。,返回,全文按逻辑顺序可分为三个部

4、分: 第一部分(第1-3段),总写黄山。概括介绍黄山概貌、地理位置,从地质史上说明其形成的过程。 第二部分(第4-17段),分别介绍了黄山的各种景观:奇峰、古松、怪石、云雾、日出。 第三部分(第18段),介绍黄山温泉。从山上写到山下,为全文作结。,返回,2、从整体上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结构全文的?,思考:浏览课文,看作者在写第二部分时,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作者分哪几部分介绍了黄山的美景?,第1层(4-6)介绍黄山奇峰,着重写天都峰。 第2层(7-8)以“迎客松”为主体,介绍黄山松。 第3层(9-14)简介莲花峰,细写黄山怪石。 第4层(15)描写黄山烟云。 第5层(16-17)描写黄山日出。,课文第二部按逻辑顺序可分为五层,课堂练习一 1、认真阅读课文写黄山松、黄山烟云和黄山日出的段落,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它们的特点。 2、黄山石“千姿百态,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力”,请你根据这些饶有趣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