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发祥》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4708782 上传时间:2019-01-29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的发祥》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中国文化的发祥》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中国文化的发祥》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中国文化的发祥》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中国文化的发祥》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的发祥》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的发祥》ppt课件(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发祥,一、中国人的起源,二、原始物质文化,三、原始观念文化,四、原始社会组织,一、中国人的起源,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所以有了人就有了文化,或者说正因为有了文化才有了人。因此中国人的起源和中国文化的起源实质上是一个问题。考古学资料显示,从猿到人的标志是元谋人的出现,即170万年前,这就是中国文化的起点。,人类发展线索:,(类人猿-南方古猿),猿人,智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现代人,世界上只有中国这一线索的各个阶段材料最为完整,没有缺失任何环节。,70年代以来,人类的直系远祖腊玛古猿的许多材料,以及人类从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古人)到晚期智人(新人)各个

2、发展阶段的丰富材料相继发现。,禄丰腊玛古猿元谋猿人、北京猿人 丁村人(早期智人 ) 、山顶洞人(晚期智人 ) 半坡人(现代人 ),腊玛古猿类型的下颌骨化石,1980年12月1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云南省博物馆联合组成的发掘队在云南省禄丰县石灰坝挖出了一个腊玛古猿的头骨!这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一个800万年以前的腊玛古猿头骨。,1965年,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出土了两颗早期人类的牙齿化石和一部分遗物。这是迄今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遗存之一,距离今天已有 170万年。,元谋猿人,北京猿人,1927年以来,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内陆续发现了不少猿人的牙齿、头盖骨、肢骨等化石 。能够利用

3、天然火 。,丁村人是50年代初期在山西襄汾丁村一带发现的,共有20多处旧石器中期的文化地点,都散布在汾河两岸。这里有旧石器时代早期直至晚期的丰富文化遗存,其晚期文化距今约7万年左右。,丁村人属早期智人,1933年,在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顶部发现了一个经过修整的大洞。保留有三个完整的头骨化石、一些头骨碎片和牙齿。经鉴定,它们是距今1.8万年以前 的人类遗骨化石。他们的体格、外貌已基本上和现代人相同,脑容量也接近现代人。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钻孔的技术,能用兽皮缝制衣服来御寒了。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方法。,山顶洞人,半坡人 复原图,半坡人 的聚落布局和房屋建筑,二、原始物质文化,原始时代的物质文化主要指生

4、产工具,即石器。石器是最早出现的文化。石器又分旧石器和新石器。旧石器是打制得较为粗糙的石块,新石器是磨制得较为精致的石器。,从元谋猿人(170万年前)直到距今约7000年前的四川资阳人均处于旧石器时代(中间经历了北京人、丁村人和河套人、山顶洞人等阶段)。,旧石器,新石器,火的使用 火的使用是旧石器时代先民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化创造。,早期智人在预备生火,从距今7000年开始,中华先民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磨制的较为精致的石器取代了打制的粗糙的石器。农业、畜牧业取代采集狩猎,成为首要的生产部门。,陶鸟、陶鸡和陶狗新石器时代屈家岭文化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邓家湾出土 。,陶猪新石器时代晚期河姆渡文化1

5、973年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出土长6.7厘米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燧人氏、伏羲氏和神农氏的传说: 相传,燧人氏、伏羲氏和神农氏分别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是我国远古时代对人类有巨大贡献的三个发明者。,元代王祯农书中的神农教稼图。,以“泥条盘筑”为主要制作方法的陶器也广泛出现。,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多达七、八千处,旧石器时代多称某某“人”,新石器时代多称某某“文化”。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旧石器时代主要是一个“化人”的阶段,新石器时代才进入一个“人化”的时代。化人时代最主要的文化成果是人自身,包括大脑、器官、肢体等的形成,人化时代才更以自然界为文化对象。,三、原始观念文

6、化,1、原始宗教,2、原始艺术,1、原始宗教,原始宗教又包括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三种。,自然崇拜 :对大自然(太阳、大地)的崇拜,生殖-祖先崇拜 :繁衍生殖保存种族是原始人最关注的事情,也是“化人”的第一等大事,由此发展出原始生殖崇拜。,图腾崇拜 :原始人一般都相信自己的氏族与某中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之间有一种特殊的亲密联系,并以之作为氏族崇拜的对象(作为氏族部落的徽章、保护神、吉祥物),这就是图腾。,广西宁明县花山崖壁画(局部),花山石画祭神舞蹈图(战国至汉?新石器时代?待考)清晰无误地出现了太阳神的形象。,云南沧源新时期时代太阳神巫祝岩画,画中间手持弓箭的是太阳神,旁边头戴长羽

7、冠饰、手举弓箭的当为对着太阳祭祀舞蹈的巫祝。,地母崇拜演化为后世的郊祀社稷,红山文化的祭坛东山嘴祭坛辽宁喀喇沁左翼自治县,中山公园内的“社稷坛”牌坊,北京天坛园丘,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的地方,明/天坛祈年殿,左:陶塑女神像辽宁喀喇沁左翼自治县东山嘴出土;右: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男性生殖崇拜物-石祖、陶祖,新疆呼图壁县境内的大型生殖崇拜岩画,展示了原始人对生命的庄严情感。,鱼、鸟、蛙、龟、蛇、猪、马等也都曾是原始人的图腾,除了实有物外,还有原始人运用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创造出来的对象,中华民族最著名的图腾是龙与凤。闻一多曾指出:作为中国民族象征的“龙”的形象,是蛇加上各种动物而形成的。它以

8、蛇身为主体,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毛,鬣的尾,鹿的脚,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伏羲考)。以蛇图腾为主的远古华夏氏族、部落不断战胜、融合其他氏族部落即蛇图腾不断合并其他图腾逐渐演变而为“龙”。凤则是东夷集团的图腾。,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的帛画龙凤仕女图。画面主旨是祈求奋飞向上的龙凤引导墓主的灵魂早日升仙。,2、原始艺术,原始人已经有初步的审美观念,原始艺术亦有生动发展,主要有:,原始陶塑艺术,原始雕刻艺术,原始岩画艺术,在山顶洞人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一百多件原始饰品,说明以山顶洞人为代表的原始人类已经具有审美观念。,陶猪头,距今约5000年,是中原地区发现的最早的陶猪形象。,彩陶纹饰除了一些象形纹

9、样之外,大多数是几何纹饰,最常见的有十余种纹样,马家窑文化中曲线构成的旋涡纹饰是结构最复杂、完美而又有典型意义的几何纹饰之一。作为器物纹样的几何装饰手法,这件作品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中高超的构图技巧。,旋涡纹瓶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陶质彩绘。,新石器时代 陶质彩绘画 器高12cm 口径32cm。出土于陕西华县柳子镇泉护村,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陶钵图案于夸张变形中,极富装饰趣味,用笔简括生动。,彩陶钵绘鸟纹,大汶口墓地出土的象牙筒花瓣交错,结构别致。,下图:新疆呼图壁县境内的大型生殖崇拜岩画,上图: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2.8米4米),四、原始社会组织,原始人为了生存,必须形成一定的群体。原始

10、社会的群体,按男女婚姻关系划分,主要包括血亲杂交、血缘群婚、族外婚等阶段。在社会组织形式上,原始社会又经过了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等组织。,1、原始婚姻,血亲杂交 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婚姻关系是杂乱的,同一原始群中不但兄弟姐妹之间就是不同辈分的人之间都存在着一种杂乱的婚姻关系。,血缘家族 基于生产的初步分工,同辈人担任相同相近的劳动,排除了不同辈分之间的通婚,而是兄弟姐妹之间的通婚(伏羲女娲),夫妻都有共同的血缘,故称血缘家族,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早期。,血缘家庭 又称“血缘家族”。建立在血缘婚基础上的家庭形式,也是人类第一种家庭形态和第一个社会组织。存在于人类由原始群向氏族公社过渡的整个时期。其特

11、征是:婚姻集团按辈分划分,即在家庭范围内,一群直系或旁系的兄弟姊妹互相通婚,但婚姻关系基本上排除祖辈与孙辈、父母辈与子女辈的婚配。这种家庭的典型形式是一对配偶的子孙中,每一代都互为兄弟姊妹,也互为夫妻。,族外群婚 随着原始生产力的发展,人口增加了,一个血缘家族分裂成几个氏族。首先是为了联络亲情,鼓励族与族通婚,其后发现族外通婚有利于人口质量,于是婚姻只能在有亲属关系的族与族之间进行,族内婚成为禁忌。 群婚家庭 群婚是人类最初的婚姻形式。存在于原始时代血缘家族公社时期至母系氏族社会前期。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整个旧石器时代。群婚家庭是血缘家庭与对偶家庭的过渡家庭形式。,2、原始社会组织形式,氏族是原始

12、社会最重要的社会组织,氏族社会又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阶段。,母系氏族社会 原始人在群婚(氏族群)条件下,只知有母,不知有父,形成以一个老祖母为核心的氏族制 。母系氏族社会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形成,贯穿整个新石器时代,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女娲氏、庖牺氏(伏羲氏)、神农氏、有巢氏、燧人氏,是这一时期中华先民创造的神。,中国古代传说的“有巢氏”大致相当于蒙昧时代的低级阶段; “燧人氏”大致相当于蒙昧时代的中级阶段; “伏羲氏”(或曰“庖牺氏”、“炮牺氏”、“宓羲氏”)大致相当于蒙昧时代的高级阶段和野蛮时代的低级阶段; “神农氏”大致相当于野蛮时代的中级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标志是农业经济的发展。,父系

13、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则已进入铜石并用时代(从4千多年前青铜器时代开始到氏族社会消亡),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私有制开始萌生。 产生的两个条件:一是对偶婚姻出现,形成较稳定的家庭,开始知道有父;一是生产力发展,男子开始成为主要劳动力。,儒家视野中的“黄金时代” 三皇五帝(部落联盟)时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儒家关于“大同”和“小康”社会的描述

14、:,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为小康。 礼记礼运,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便生活在儒家的所谓“大同”时期,这一时期部落联盟产生。部落联盟后期推举首领实行“禅让制”。大禹即位后,逐步把原来的部落联盟组织发展成国家组织。公元前21世纪,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建立了。,汉代石刻伏

15、羲、女娲和神农像,汉代石刻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像,汉代石刻大禹像,后世作夏禹王像,总之,中华文化在中国大地上的发生,一开始即呈多元状态。不但黄河流域,而且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甚至东北地区都有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广泛发现。,按大的划分,中华民族的远祖可分为华夏、东夷、苗蛮三大文化集团。,华夏集团发祥于黄土高原,后沿黄河东进,散布于中国中部及北部部分地区,首领有黄帝、炎帝(炎黄子孙),属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东夷集团活动区域,大致在今山东、河南东南和安徽中部一带,首领有蚩尤、后羿等,属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青莲岗文化。,苗蛮集团主要活动于湖北、湖南、江西一带,首领有伏羲、女娲等,属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向东延伸则有河姆渡文化(浙江余姚)、良渚文化(浙江余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