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下大学之道的反思【高等教育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462844 上传时间:2017-09-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场经济下大学之道的反思【高等教育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市场经济下大学之道的反思【高等教育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市场经济下大学之道的反思【高等教育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市场经济下大学之道的反思【高等教育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市场经济下大学之道的反思【高等教育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场经济下大学之道的反思【高等教育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场经济下大学之道的反思【高等教育论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等教育论文-市场经济下大学之道的反思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学和其他机构一样受到很大冲击,功利主义蔓延、道德沦丧、人格异化等不和谐的现象也出现在大学校园里,人们把这些现象归咎于市场经济下大学精神的失落,何谓大学精神?何谓大学之道?论文将就市场经济与大学之间关系及矛盾进行具体分析,重塑现代大学精神之道。关键词 大学之道 市场经济 传统 精神一、市场经济对大学的威胁和挑战从大学的历史发展来看,大学经历了世俗化、民族化、大众化及民主化等历程。20 世纪以后,以市场为主的经济力量在大学的发展中起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的力量越来越深刻介入到大学的发展中。市场经济对大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

2、面:一是竞争机制,精英教育时期,各高等院校十分相似,大学既要高度的统一性和较高的共同标准,然而目前的大众教育却愈来愈显示出多样化的特质。事实上,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很大程度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可以看到,目前高校从招生到管理到毕业生择业,整个高校的运行都渗透着竞争机制,而高校为了在竞争中取得胜利,采取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中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手段。二是效益观念 精英教育时期,办学过程中是没有效益观念的,作为国家的公益事业,高等教育的经费及运营是由国家提供和管理。随着大众高等教育的到来,政府无法再像以前一样负担起庞大规模的高等教育系统营运,于是开始缩减经费,加强高校的自主管理,效益的观念在高等教育领域愈加受

3、到关注。用最低的成本创造出最大的收益,这是经济学中最高的法则,而今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着高校发展之路。竞争机制与效益观念是传统大学与现代大学的主要差别,而这也正是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因为它们必须通过市场才能实现。从大学的发展趋势来看,竞争和效益观念只会不断深入,因此市场对大学的影响也会不断加深。市场机制的引用可以给大学带来很多有益的影响,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它对大学的威胁和挑战,市场经济对于大学的威胁源于他们两者本质上的对立矛盾:二、大学与市场经济之间矛盾解析(一)精神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矛盾。“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随波逐流”,千百年来,大学以探求真理、完善人格为宗旨,以教化社会、泽被人类为目标。

4、这种追求学问、追求真理,不为功利所左右的文化传承、文化批判和文化创造的精神,正是大学精神所在。然而,大学建设不又得不面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满足社会大众追求功利目标的需要,在大学扩张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大学也不得不在办学目标中渗透经济价值目标。显然,大学的精神价值与经济价值是不可调和的,精神价值的非功利性要求大学远离社会经济的尘嚣,摒弃物质利益的诱惑;而经济价值不仅要求大学本身的教育和研究活动注重效率及效益,而且要求大学参与社会的经济活动,把追求经济利益纳入到大学的目标中。经济价值与精神价值之间的冲突决定了中国大学从目标到行为已经成为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成为

5、一种跨文化与经济两大领域的社会组织。(二)教育理念与市场理念的矛盾。韩愈先生说“传道、授业、解惑”,大学作为教育机构,办学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在大学教育过程中,不存在“等价交换”,学生作为大学的教育对象,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他们会思想、会选择、会创造,大学所提供的教育只是一种外在的教育环境或条件,这种环境或条件能够产生什么效果,还取决于学生自身的接受性。在计划经济时代,所有市场理念都被政府的干预过滤得所剩无几了,而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理念对大学的影响就规范许多,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市场运行的规范化以及大学对市场规则的借鉴。市场理念出发点是效益,而教育理念出发点是人,是谋求人的自由和谐发展,是与市场理

6、念交换原则等一系列观念互不相容的。(三)人文向导与职业向导的矛盾。“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所以诸君需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大学教育利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建构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家园,大学不但要培养出全面发展心智健全的人,还要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各行各业的职业者。二者是互相排斥又相互联系,相互排斥是指二者是不同性质的教育,常常在教学安排上相互挤占学时、学分,相互联系是指二者是缺一不可的,缺乏人文向导的高等教育可能造成受教育者的人格缺失、心智的不健全等等,而缺乏职业向导则会造成受教育者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难于在社会立足有所作为。 (四)公益目标与经营目

7、标的矛盾。美国高等教育学者弗莱克斯说:“大学不是一个风向标,对社会每一流行风向都做出反应。大学必须给予社会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并不是社会所想要的,而是社会所需要的”大学作为特殊的服务行业其特点就表现在公益性,大学的服务向全社会开放,大学提供的学术成果及潜在的精神导向作用则更具有公共品属性。除了公共服务目标外,大学还有自身办学的经营目标,除了基本教学和科研活动外,开展多样化的合同培训研究开发乃至生产项目,当大学专任人员奉行谁出价高就为谁服务的原则时,学术自治和专业整体性就会受到损害。如果大学抛弃公益目标,专注经营目标,大学就丧失了自我,而蜕变成为纯商业机构。三、市场经济下的大学之道的反思市场经济是

8、中国大学所必需面对的社会环境,大学与市场经济之间的难以调和的矛盾也是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问题。随着双方矛盾日益尖锐,大学不应随波逐流,而应反思大学的传统和传统的理念、价值、目标与精神,反思大学之道。1、重拾中国大学的传统精神。大学者,有人谓之“大人之学”也。然而,现在的大学仅为一传播知识的场所,与“大人之学”相差甚远,“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温良场景更是不复存在。无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所学校,价值就在于它的传统,只谈改革创新不谈继承发扬,把传统都弄丢了,历史又有何用呢?现在,我们迫切需要的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深入的挖掘、整理、吸收、和消化,将其中优秀的精神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去。在高等教育领域

9、,就是要把传统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融入现代大学的教育实践中去。例如,人们常关注的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教育就是传统教育的总要内容与有机组成部分。传统教育尽管以德行的养成为最高目的,但并不只是德育教育、更不只是道德教条的教育,而是包括技能、情趣、艺术、性质在内的全面性教育。孔子四科有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六艺有礼、乐、书、数、射、御,内容非常丰富,几乎囊括了当时的文化全体;又如传统的诗教,讲究“诗言志”、“兴观群怒”、“温柔敦厚”涉及到高尚完美的心理、人格、气质的养成,就是似乎枯燥的礼教也有可借鉴的丰富资源。中国传统高等教育的精神体现在大学提出的三纲领、八条目中,即以修身以本,以止至善为目的,这就

10、是孔子所说的“为己”之学,强调个人品德的完善、独立人格的养成和内在快乐的追求,以成就自己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应当着眼一个人的全部生活,而领着他走人生大路,于身体的活泼,心理的朴实为至要”真正的大学其立足点与归宿点都应该是关心与成就人的解放与完善,而不是将人培养成“受训练的狗”,“把人变成机器”。且不论市场化趋势下大学追求实用技能与技术的趋向在大的方面造成忽视科学基础的教育和研究对国家长期发展带来的巨大隐患,就是在具体的个人生存和发展方面带来的弊病也是非常明显的。就业的压力、激烈的竞争、广泛的交往更需要健全的人格和稳定的心理素质做基础,缺乏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素质,会产生大量的

11、个人和社会问题,这时传统的以德行统领的个人全面素质教育模式就显示出它的现实意义。虽然很多人承认个人精神素质和德行的重要性,当又觉得在具体培养中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是分开进行、互相排斥的。这其实是片面的,如何在专业教育中贯彻人文教育必然要具体分析,不能因人文教育影响和降低专业教育,但在思想上决不能把他们当作两回事。古代的工匠和艺人在收徒授艺过程中就是以德行为首,往小处说是职业道德,往大处说是一个安身立命之本,我们现在强调建设民主与法制的国家,也应当继承这一“士”的优秀传统。大学乃有“大师”之谓,大学更重要乃培养出“大人”之谓,这样的大学才配得上“大”也。2、理性精神的守望。理性(rationali

12、ty)一般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或能力,是建立在客观事理基础上的,而理性精神就是根据客观事理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等精神。大学在研究高深学问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理性精神具体体现于客观务实的作风,冷静理智的思考,严肃缜密的论证的果敢创新的魄力当中。一直以来,大学都是以高深知识为核心:教授的是高深知识,研究的是高深知识,转化为经济力量的同样是高深知识的研究成果。可见,大学的本质是研究和教授高深知识。这是大学之所以存在的理由,一方面它代表着人们对未知事务的渴求的本能,另一方面,它是藉此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客观务实的作风在大学是指在探索学问时要对第一手资料进行充分而全面地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做深

13、刻分析;在研究课题的选择上不追求名利,而以更有利于学科发展为先;对研究成果的评价不厚此薄彼,以踏踏实实的态度作实实在在的学问。冷静理智的思考是指大学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不随时尚不跟风。在研究事物本质的过程中结合社会问题进行深层次思考,是研究立足现实,并对现实提供参考。由于研究过程的冷静和理智,研究结果的意义必然会超越此在。严肃缜密的论争是指大学提出的每一个论点、每一个建议都必须出自缜密的论证。这本身就是客观的作风、严肃的态度和判断能力的体现。建立在上述基础之上的果敢创新是指大学在研究教学中不仅敢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方法,更要有提出新建的胆量和涉猎新学的魄力。大学的这种理性精神是永恒存在的,正是由于大

14、学的这种理性精神才“没有任何东西比大学更经受得住漫长的吞没一切的时间历程的考验”。可见大学的理性精神宛如一个人的灵魂,竺可桢曾把大学比作黑暗中的灯塔,这也是源于大学的理性精神。大学的发展不是大学本身的发展,更是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从历史上看,没有一个国家的发展离得开大学对它的推动,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带来了功利主义的倾向,浮躁和功利的气氛在大学飘荡,大学迫切需要呼唤反映大学本质的理性精神。如果大学不再以理性精神为核心,那么它所培养出的学生将是技能上的平庸者,思想上的追随者,很难谈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创新,成为黑暗中的灯塔只能成为空谈。3、大学的素养之教、学术之教、应试之教。从古

15、至今,谈大学之道,都是一言难尽的。以上我们探讨了大学的传统精神、理性精神,那么我们到底需要一个怎样的大学,大学究竟要给予我们什么呢?我想起码有以下三点: (1)素养之教。林语堂先生说:“为学在求知,求知在养趣”。大学需要传统,大学需要精神,大学更需要培养出继承传统、独立精神的有素养的学生。素养一词可以理解为一种教育、一种修养、一种态度。不知何时,音、体、美就成了特长,所有的爱好都变得如此功利,学生变成一部学习的机器。完善其人格,教养其德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各方面爱好兴趣,使其能够真正的全面发展,这也许应该是现代大学应该给予莘莘学子的。(2)学术之教。“求知是人类的本性”大学是一个做学问的场所

16、,这种学问应该是自己的、低产的、冷清的甚至是痛苦的。大学作为象牙塔,而不是金字塔,在知识的求索中,必须忍受这种孤独和清高。每逢期末考试,图书馆的书架扫荡一空,将借的书本拼拼凑凑,上网下载,复制粘贴,雇人出勤、考试、写论文现今大学中的种种司空见惯的现象拷问着当今的学术之教。学术自由历来是大学的核心精神,求真务实更是学术研究的珍贵品质,大学必须设法保护这种优秀的品质,否则平庸会取代创新。N.M.普西在学者时代一书中指出“每一个较大规模的现代社会,无论它的政治、经济或宗教制度是什么类型的,都需要建立一个机构来传递深奥的知识,分析、批判现存的指示,并探索新的学问领域。换言之,凡是需要人们进行理智分析、鉴别、阐述或关注的地方,那里就会有大学”,由此可见大学肩负着探索和传播高深学问的重任,那么我们就必须培养学生独立自由的思想和批判创新的精神,此谓学术之教。(3)应试之教。这里谈到的“应试”不仅仅局限于各种考试,还有社会的各种竞争,适者生存的考验。马克思说“定在的自由只能在定在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