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教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462827 上传时间:2017-09-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1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岳麓版必修 1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基础知识:1、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2、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能力培养: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二)过程与方法: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即自学,深思,讨论,点评诱导。授课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分组讨论:前后桌一组,选出组长一人,记录讨论的中心论点并作好发言准备。分阶段进行问题解决,在学生自学阶段,老师走下讲坛,深入各组讨论中,以便随时发现学生在解决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或难点,增加课堂解决的针对性。(三)情感态度与价

2、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的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力,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源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共四课,内容以中央集权制度为核心,介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要注意把握一条线索: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从夏朝开始;商周时,经过了从方国联盟到天下共主的转变;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要围绕两个基调:一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二是专制皇权与相权的斗争。要知晓四大重点:商代的内服外服制度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秦 “皇帝制 ”、“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汉武帝的中外朝、隋

3、唐三省六部制、宋的强干弱支措施;明清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清朝达到了顶峰。第 1 课主要讲述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这两大制度构成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最基本特征。三、课标理解及重难点:应该以理解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内容为核心来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封制概念、对象、目的;宗法制核心、内容、作用、工具;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的关系。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难点:商代的内服、外服制度;周礼与周朝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四、教学要求:掌握基本知识熟悉商、周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学会归纳商代内服、外服制度的内容,以及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作用与

4、影响。应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夏、商、周三个朝代政治体制的变化情况,认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应用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上政治体制的变革;三代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早期的政治文明。五、教学过程【导课】: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与经济、文化密切相关。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先进的政治制度会促进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而落后的政治制度则会破坏优秀的文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从今天开始,我们将洞察中外政治制度的演进变革,探究东西方政治文明的巨大差异,思索未来发展应遵循的最佳政治模式。【单元概述】随着夏王朝的建立,我国开始出现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王

5、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经过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到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并不断完善与发展【本单元的主要线索】:一是以血缘纽带维系的宗法分封制向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转变;二是中央集权和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其核心就是权力高度集中。君主专制是指皇帝独裁,与民主对立;中央集权指中央对地方进行有效控制,与分裂割据对立。在中国封建社会,权力集中到中央(中央集权),最后集中于皇帝(君主专制),这就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中央集权

6、制度内的两对基本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演变是围绕分散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的,到北宋,这一矛盾基本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演变主要是围绕分散相权、加强皇权而进行的,到清朝,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先了解三代的更替情况:见课件从课件中反映出我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随着夏朝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而开始出现。夏代约建立于公元前 2070 年,已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公共权力一般是指由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先例的权力),但还保留着氏族社会的许多特点。如最高统治者称为“后”,以祖宗的身份来行使统治权力,号令各个部族等,表明它刚刚从氏族社会组织中脱胎

7、出来,还带有氏族社会组织的痕迹。2、商王朝大约建立于公元前 1600 年,是一个以商部落为中心的方国联盟,主要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概念理解“方国联盟”与“内外服”。A、方国联盟:远古时期,人们把活动在一定区域、血缘纽带牢固的部族集团称为方国,若干个方国联合起来组成方国联盟。B、“服”:的本意是指服事天子。内服、外服是指不同部族活动的区域。这里的内服,是指聚集在国王周围的官吏;外服指臣服于王朝的地方诸侯。在某种程度上,“外服具有一定的地方行政区划的性质,与王朝直接控制的地区共同构成国家的地方政权,这种地方行政区划体制称为“服制”。地方诸侯根据与王朝关系的远近,形成不太牢固的臣服和贡纳关系。

8、“外服”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不完全相同的,臣服于商族的部落,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商王的中心地位。臣服只是在商王强大的军事征服下才结成的一种臣属关系。正因为商代附属国只是在商王强大的军事征服下才与之结成臣属关系,它的服从与否是随着中央力量的强弱而变化的,所以商王还不得不依靠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以此加强控制附属国的能力。3 归纳夏商政治制度的特点:(1)夏代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 制度:出现公共权力 特点: 保留氏族社会的特点(2)商代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成汤灭夏建商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特点: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商代的附属国的服从与否是随着中央力量的强弱而变化的,还得依靠垄断神权

9、来强化王权,加强控制附属国的能力。那么到西周这种现象有没有改变呢?二、西周的封邦建国西周建国: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开始推行分封制。武王死后,其弟周公旦继续推行分封制。1、分封制什么是分封制?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西周都分封哪些人去做诸侯?西周的诸侯国与商王朝的方国有何不同?西周时期,为 巩固统治 ,周公修改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而制定分封制、宗法制和起维系作用的礼乐制度。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周王室将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封赐给臣下,广建子国,用以拱卫周王室。受封的主要是 亲族、功臣、先代贵族(殷商降族、古方国) 等。周王室拥有天下共主地位(核心)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10、它与封国的关系 比商王与附属国的关系密切,臣属关系更加明确,统治效果得到加强。分封制使西周贵族统治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巩固了统治。其 主要特点 表现在:A、规定了周王的权力和受封诸侯的义务,形成了严格的统治秩序。B、周王是天下共主的最高统治者。C、诸侯在自己领地内享有相当的独立权力。D、分封与宗法制结合,互为表里,大宗和与小宗的关系,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但没有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为解决矛盾,西周又实行了分封与宗法相结合的制度。2、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主要从下几个方面理解:定义、实行宗法制原因、特点、核心、内容、宗法制作用

11、等含义: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渊源于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父权家族和宗族制度,是在 中国古代宗族国家制度的形成过程中,为调整人们之间的血缘亲属关系,维护其伦理道德秩序和社会等级制度,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家族和宗族集团的法律规范。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实质: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属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核心:即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原则上“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内容:()宗法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在宗法制度中,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

12、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地位尊贵,故嫡长子也被称为宗子。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称为大宗。小宗:在宗法制度中,嫡长子是大宗,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作用:保证了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影响: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思

13、考分析】宗法制度及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什么影响?积极:尊老爱幼,注重家庭观念,浓烈的“孝亲”情感和对传统的极端尊重,有利于社会和谐,国家观 念、集体观念较强,民族的凝聚力强 。消极:国人有严重的服从心态,对权威和权力的迷信,个人自信心的缺乏,学术、思想附属于政治。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周朝还制定了礼乐制度,称为周礼。3、西周的礼乐制度什么是礼乐制度?它是由谁制定的?起了什么作用? 礼:泛指宗法等级制度的各种典章、规则、礼节、仪式;乐:指音乐、舞蹈、歌咏等。由周公制定。前者的意义与作用在于使贵贱有等,各安其分;后者的作用在于上下“和同”。不同等级、身份要遵循不同的礼乐制度,但可以共同欣赏以使上下“

14、和同”。 对西周礼乐秩序的评价: A、后世学者通常用“礼乐文化 ”来总结西周文化。“礼”是西周文化的主构架。礼制维护了西周政治的安定,也保证了社会的和谐;礼制的形成也是中国早期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B、礼、乐的使用,限定在一定的社会范围之中,被看作是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 C、“礼乐文化”是当时文明创造中最为高贵、最为典雅、最为精致的内容。五、教学总结三代的政治制度: 夏朝-出现国家;商朝- 内服、外服制度;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西周三项制度的关系分封制:对国家政权结构的规定。将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受封者则必须对周王承担各种义务,并受周王控制 三者互为表里宗法制:对权

15、力继承、宗族关系的规定。 紧密相连,反是与分封制紧紧联系的、以血缘、姻亲为纽带的政治制度。 映了周朝政治 嫡长子继承制是其核心内容,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制度的成熟。礼乐制:对生活礼仪的规定,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图示三代政治制度:3、中国早期(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浓厚的血缘部族和宗法色彩,具有家国一体的特色。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其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血缘)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神权和王权的结合,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但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早期的政治制度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指导学生做课件练习:结束语: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早期的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形夏商、周三代政治格局。随着秦朝统一的完成,宗法制、分封制又被中央集权制度所取代。事实证明,一个旧制度的破坏和一个新制度的确立,都需要经过许多的坎坷和曲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