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k细胞联合树突状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74609444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ik细胞联合树突状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cik细胞联合树突状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cik细胞联合树突状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cik细胞联合树突状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cik细胞联合树突状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ik细胞联合树突状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ik细胞联合树突状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IK细胞联合树突状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严 芳 张 智 张 珍 李亚红 李泽泳 邱厚匡(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生物实验中心,广州,510317)摘要: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对恶性肿瘤进行免疫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一种崭新模式,部分已经进入临床应用阶段,并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尤其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联合树突状细胞(DC)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显示出良好的效果,本文综述了CIK细胞和DC的一些基础研究现状及近年的临床应用情况。关键词:CIK细胞,DC,肿瘤Progress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DC-CIK cells immuno

2、therapy for cancerYan Fang Zhang Zhi Zhang Zhen Li Yahong Li Zeyong Qiu Houkuang(Biology Experiment Center, Guangdong NO.2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Guangzhou, 510317, China)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iological technology,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has been the focus of cancer treatment stu

3、dy. Immunotherapy is a new approach for cancer treatment, parts of which have been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obtained prominent curative effect, especially dendritic cell-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 (DC-CIK) in treating cancer. In this article, the new progress on study and clinical practice for c

4、ancer is reviewed in the past few years.Key words: 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 dendritic cells, cancer细胞介导的过继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患者放、化疗后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对于促进患者免疫系统的重建、消除残留病灶及骨髓净化都具有良好效果。通过研究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LAK)细胞、肿瘤浸润淋巴(TIL)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等,表明CIK细胞是一种新型、高效、具有广谱杀瘤活性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限制性免疫效应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显露出巨大的应用价值。树突

5、状细胞(DC)是人体内功能强大的主要的抗原递呈细胞,能诱导出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淋巴细胞(CTL)反应 1,并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影响细胞(胰腺的胰岛中能产生胰岛素的细胞)的增殖,活化体液免疫应答2。将CIK细胞和DC联合治疗恶性肿瘤,有助于解除肿瘤患者的T细胞免疫无能,有协同抗肿瘤的作用。 1 CIK细胞的免疫生物学特性1.1 CIK细胞的来源及表型特点CIK细胞是将人外周血或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如IL-2、IFN-和CD3单克隆抗体等诱导而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CIK细胞主要分布于肝脏中,其次为外周血。通过对细胞的表面标志物研究发现,CIK细胞为CD3、CD56双阳性细胞群,而

6、这些CD3+CD56+细胞主要来源于CD3+CD56-的T淋巴细胞,而非CD3-CD56+的NK细胞。来源于CD3+CD56-CD8+ T细胞的CIK细胞最终分化为CD8 T细胞,它们表达为多克隆的T细胞受体,并获得CD56、NKG2D以及大颗粒淋巴细胞的形态学特征,能杀死K562靶点,但是缺乏NK细胞特异性激活因子(NKp30, NKp44, NKp46)和抑制因子(KIR2DL1, KIR2DL2, KIR3DL1, NKG2A, CD94)受体3。1.2 CIK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目前认为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有关识别结构以及与CD3受体结合可激活CIK细胞,导致胞浆毒性

7、颗粒释放而杀伤肿瘤细胞;另外CIK细胞可产生大量炎性细胞因子、活化肿瘤细胞凋亡基因,使得FLIP、Bcl-2、Bcl-xL、DAD1和survivin基因表达上调。另外,CI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具有非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限制性,可杀伤多种不同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但其靶点上需有MHC分子与CD3-T细胞受体复合物相互作用4。1.3 CIK细胞的抗肿瘤作用CIK细胞是以CD3+CD56+T细胞为主的异质细胞群,较LAK细胞和CD3AK细胞具有更强的杀瘤活性,而且CIK细胞表面高表达IL-2R并能分泌内源性的IL-2,较易维持其体内杀瘤细胞毒性。施玲燕等5在研究CIK细胞体外增殖特性及治疗肿

8、瘤的过程中发现,体外培养5天后,CIK细胞扩增倍数明显高于LAK细胞,表型分析发现CIK细胞中杀伤作用细胞CD8和CD3+CD56+的比例分别为70.9%和36.9%,而LAK细胞为50.6%和1.63%。2 DC的免疫生物学活性DC的前体细胞由骨髓进入外周血,再分布到全身各组织。DU Z等6利用肝癌病人手术中流失的血液中的单核细胞经RhGM-CSF和rhIL-4诱导可分化成为具有典型形态学和表型的DC,虽然其表达的表面标志物要比脐血诱导的DC少,但仍可有效地与CIK细胞联合发挥抗肝癌的作用。DC 是专职抗原呈递细胞(APC),其递呈抗原、激发 T 细胞增殖的能力是其它 APC 细胞的 100

9、-1000 倍,能摄取、加工、递呈抗原,高表达MHC-、MHC-类分子、共刺激分析和黏附分子,并分泌高水平辅助性T细胞1(Th1)型细胞因子IL-12,2干扰素(IFN-),进一步加强T细胞活化的功能细胞因子。Michiels等7研究表明,联合双链RNA和肿瘤抗原编码mRNA的DC能介导完全活化抗原负荷的DC,从而提高抗原特异性的CTL反应。利用特异抗原冲击致敏 DC,激活体内特异细胞毒反应,是 DC 为基础肿瘤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如何使 DC 呈递抗原更特异、效应更高,是当今研究的热点。CD40 与配体 CD40L(CD154)在免疫系统存在于不同细胞表面,二者相互作用在调节体液与细胞免疫反

10、应具有枢纽作用。CD40 不仅表达于增殖潜能较强的造血与淋巴细胞,许多肿瘤细胞表面也有表达,并且与肿瘤的发生有某种内在联系。近年研究发现,CD40 信号的激活可为恶性肿瘤治疗开拓新的途径。一定状态下,CD40L 与肿瘤细胞表面 CD40 结合,可以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增加抗肿瘤制剂的敏感性8。更重要的是 CD40L 可以增强患者抵抗肿瘤的免疫能力。3 CIK细胞与DC协同抗肿瘤作用CIK细胞是由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非特异性杀伤细胞,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IL-4,IFN-等),而DC作为体内功能强大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在细胞毒性细胞的活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将CIK细胞和DC联合应用

11、于治疗恶性肿瘤,有助于解除肿瘤患者T细胞的免疫无能,起到抗肿瘤的作用。Wei XC等9将CIK细胞和DC联合培养,并设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组,发现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共培养中CIK细胞的双阳性率如CD3(+) CD8(+), CD3(+) CD56(+)明显增高(p 0.05),第三天IL-12 和 INF-水平明显上升(p 0.01, p 0.05),靶点效应与对照组分别为5:1和4:1,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效果明显高于参考组(p 0.05),同时显示了靶点效应与杀伤效果之间的关系。Wonqkajornsilp A等10对接种了人胆管癌的SCID小鼠进行CIK细胞与DC

12、联合治疗,通过对小鼠体内细胞毒素、肿瘤大小和免疫组织化学的观察,发现联合治疗显示了最佳的肿瘤抑制效果。Shi YJ等11研究发现将DC加入到SKBr3细胞5分钟后发现SKBr3细胞被DC环绕,48小时后,透射显微镜下发现许多DC质中靶点细胞的膜结构细胞器发生凋亡,60的DC对IgG(Fc-RI或CD64)表现为高亲和力的受体,CD14在成熟的DC中表达较少,HLA-DR和HLA-ABC在对照组即曲妥单抗组中表达较高,CD1a, CD80, CD83 和CD86在曲妥单抗组中的表达要比未成熟的DC组中要高, DC-CIK细胞负载SKBr3抗原引起SKBr3抗原减少的能力大约是单独CIK细胞的1.

13、7倍,DC-CIK诱导的SKBr3细胞的减少是通过DC与曲妥单抗结合捕获SKBr3细胞抗原完成的。Shi M等12发现慢性肝炎B(CHB)病人体内骨髓和血液中的DC(mDCs, pDCs)的功能明显削弱,经CIK细胞免疫治疗后有50%的病人CHB DNA减少,mDCs、pDCs和细胞因子产生频率和能力增加,且这些病人体内的DC亚型相同,说明CIK细胞免疫治疗CHB病人的功效与mDCs, pDCs的频率和功能恢复至少部分相关。4 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CIK细胞和DC在联合抗肿瘤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望成为肿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首选方案,目前该免疫疗法已进入临床试验。但目前用联合治

14、疗恶性肿瘤的临床试验病例还不多,确切疗效需进一步评价;CIK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如何解除肿瘤患者体内的免疫抑制状态,使DC-CIK细胞联合免疫治疗在体内更好的发挥抗肿瘤的作用更需进一步探讨。进一步探讨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放疗、化疗、手术及中草药治疗13,将有助于减少恶性肿瘤的转移与复发,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1 Banchereau J, Steinman P M. Dendritic cells and the control of immunityJ. Nature, 1998, 392 (6673): 245-2522 Zoll B, Lef

15、ierova P, Ebert O, et al. Modulation of cell surface markers of NK-like T lymphocytes by using IL-2, IL-7 or IL-12 in vitro stimulationJ. Cytokine, 2000,12(9):1385-13903 Franceschetti M, Pievani A, Borleri G, et al.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are terminally differentiated activated CD8 cytotoxic

16、T-EMRA lymphocytesJ. Exp Hematol, 2009,37(5): 616- 6284 Linn YC, Lau SK, Liu BH,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ecognition and functional heterogeneity exhibited by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 subsets against acute myeloid leukaemia target cellJ. Immuology, 2009, 126(3):423-435 5 施艳玲, 刘继武, 刘晓玲, 等. CIK细胞实验研究及治疗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09, 22(2):141-1426 DU Z, 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