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小车文献综述(超详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4588437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小车文献综述(超详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小车文献综述(超详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小车文献综述(超详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小车文献综述(超详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小车文献综述(超详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小车文献综述(超详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小车文献综述摘要: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智能技术广泛运用于各种领域,智能小车不仅在工业智能化上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运用于智能家居中的产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国外智能车辆的研究历史较长。相比于国外,我国开展智能车辆技术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在智能车辆技术方面的研究总体上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是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控制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就智能小车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做一个全方面的介绍。关键词:智能技术,STC89C52单片机,自动循迹,避障1.前言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数码相机、DVD、

2、洗衣机、汽车等消费类产品越来越呈现光机电一体化、智能化、小型化等趋势。智能化作为现代社会的新产物,是以后的发展方向,他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自动的运作,无需人为管理,便可以完成预期所要达到的或是更高的目标6。智能小车,也称轮式机器人,是一种以汽车电子为背景,涵盖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等多科学的科技创意性设计,一般主要路径识别、速度采集、角度控制及车速控制等模块组成。一般而言,智能车系统要求小车在白色的场地上,通过控制小车的转向角和车速,使小车能自动地沿着一条任意给定的黑色带状引导线行驶1。本次课题设计以此为背景,设计一种简易的运动小车,运用直流电机

3、对小车进行速度和正反方向的运动控制,通过单片机来控制直流电机的工作,从而实现对整个小车系统的运动控制。2.主题智能车辆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是许多高新技术综合集成的载体。智能车辆驾驶是一种通用性术语,指全部或部分完成一项或多项驾驶任务的综合车辆技术。智能车辆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在一定道路条件下实现全部或者部分的自动驾驶功能,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国内外智能小车研究的发展情况3。2.1国外智能车辆研究现状国外智能车辆的研究历史较长,始于上世纪50年代。它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20世纪50年代是智能车辆研究的初始阶段。1954年美国Barrett Electronics 公司研究开

4、发了世界上第一台自主引导车系统AGVS(Automated Guided Vehicle System)。该系统只是一个运行在固定线路上的拖车式运货平台,但它却具有了智能车辆最基本得特征即无人驾驶。早期研制AGVS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仓库运输的自动化水平,应用领域仅局限于仓库内的物品运输。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传感技术的发展,智能车辆的研究不断得到新的发展。第二阶段 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对智能车辆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在欧洲,普罗米修斯项目于1986年开始了在这个领域的探索。在美洲,美国于1995年成立了国家自动高速公路系统联盟(NAHSC),其目标之一就是研究发展智能车辆的可能性,

5、并促进智能车辆技术进入实用化。在亚洲,日本于1996年成立了高速公路先进巡航/辅助驾驶研究会,主要目的是研究自动车辆导航的方法,促进日本智能车辆技术的整体进步。进入80年代中期,设计和制造智能车辆的浪潮席卷全世界,一大批世界著名的公司开始研制智能车辆平台。第三阶段 从90年代开始,智能车辆进入了深入、系统、大规模研究阶段。最为突出的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机器人研究所一共完成了Navlab系列的10台自主车(Navlab1Navlab10)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目前,智能车辆的发展正处于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代表了当前国外智能车

6、辆的主要发展方向。在世界科学界和工业设计界中,众多的研究机构研发的智能车辆具有代表性的有:德意志联邦大学的研究 1985年,第一辆VaMoRs智能原型车辆在户外高速公路上以100km/h的速度进行了测试,它使用了机器视觉来保证横向和纵向的车辆控制。1988年,在都灵的PROMRTHEUS项目第一次委员会会议上,智能车辆维塔(VITA,7t)进行了展示,该车可以自动停车、行进,并可以向后车传送相关驾驶信息。这两种车辆都配备了UBM视觉系统。这是一个双目视觉系统,具有极高的稳定性。荷兰鹿特丹港口的研究 智能车辆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工厂货物的运输。荷兰的Combi road系统,采用无人驾驶的车辆来往返

7、运输货物,它行驶的路面上采用了磁性导航参照物,并利用一个光阵列传感器去探测障碍。荷兰南部目前正在讨论工业上利用这种系统的问题,政府正考虑已有的高速公路新建一条专用的车道,采用这种系统将货物从鹿特丹运往各地。日本大阪大学的研究 大阪大学的Shirai实验室所研制的智能小车,采用了航位推测系统(Dead Reckoning System),分别利用旋转编码器和电位计来获取智能小车的转向角,从而完成了智能小车的定位。另外,斯特拉斯堡实验中心、英国国防部门的研究、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奔驰公司、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韩国理工大学对智能车辆也有较多的研究。 相比于国外,我国开展智能车辆技术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

8、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而且大多数研究处在于针对某个单项技术研究的阶段。虽然我国在智能车辆技术方面的研究总体上落后于发达国家,并且存在一定得技术差距,但是我们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3 ,主要有:(1)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国防科技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与2003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辆自主驾驶轿车。该自主驾驶轿车在正常交通情况下的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最高稳定速度为13km/h,最高峰值速度达170km/h,并且具有超车功能,其总体技术性能和指标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院校联合研制了7B.8军用室外自主车,该车装有彩色摄像机、激光雷

9、达、陀螺惯导定位等传感器。计算机系统采用两台Sun10完成信息融合、路径规划,两台PC486完成路边抽取识别和激光信息处理,8098单片机完成定位计算和车辆自动驾驶。其体系结构以水平式结构为主,采用传统的“感知-建模-规划-执行”算法,其直线跟踪速度达到20km/h,避障速度达到5-10km/h。智能车辆研究也是智能交通系统ITS的关键技术。目前,国内的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都在进行ITS关键技术、设备的研究。随着ITS研究的兴起,我国已形成一支ITS技术研究开发的技术专业队伍。并且各交通、汽车企业越来越加大了对ITS及智能车辆技术研发的投入,整个社会的关注程度在不断提高。交通部已将ITS研究列入

10、“十五”科技发展计划和2010年长期规划。相信经过相关领域的共同努力,我国ITS及智能车辆的技术水平一定会得到很大提高。可以预计,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实力将为智能车辆的研究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前景。我们要结合我国国情,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对智能车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为它今后的发展及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4。2.2发展前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控制必将迎来它的发展新时代。机器人领域近几年有如下几个发展趋势4:(1)性价比逐步提高,性能不断提高(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便于操作和维修),而单价不断下降。(2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向基于PC机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

11、,便于标准化、网络化。同时,器件集成度提高。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易操作性和可维护性。(3)传感器的作用日益重要,除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外,视觉、声觉、力觉、触觉等多种传感器的融合技术已用来进行环境建模及决策控制。(4)虚拟现实技术在机器人中的作用已从仿真、预演发展到用于过程控制,如使遥控机器人操作者产生置身于远端作业环境中的感觉来操作机器人。(5)当代遥控机器人系统的发展特点不是追求全自治系统,而是致力于操作者与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控制,即遥控加局部自主系统构成完整的操作系统,使智能机器人走出实验室走入实用化阶段2。 3.总结智能小车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涉及传感技术、电气技术、

12、电气控制技术、智能控制等学科,智能控制技术是一门跨科学的综合性技术,当代研究十分活跃,应用日益广泛的领域14。智能作为现代社会的新产物,是以后的发展方向,它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块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自动的运行,可运用于科学勘探等用途,无需人为的管理,便可以完成预期所要达到的或更高的目标。智能机器人正在代替人们完成这些任务,凡不宜有人直接承担的任务,均可由智能机器人代替,可以适应不同环境,不受温度、湿度等条件的影响,完成危险地段,人类无法介入等特殊情况下的任务,智能小车就是其中的一个体现。对于智能小车研究还可以从以下方向展开:在小车上装摄像头进行实时视频监控采集,通过无线传给远端的主机,主机可以发

13、送命令给小车,执行相应的动作等等。还可以扩展其他的模块。就可以广泛的应用于科学研究、地质勘探、危险搜索、智能救援等。参考文献1 赵海兰.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智能小车的设计J. 无线互联科技, 2011年3期.2 何立民. 单片机技术的现状与未来J. 中国计算机报, 1995年 No:30.3 胡汉才.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4.4 尹念东.智能车辆的研究及前景J上海汽车,2002.2.5 张毅刚,彭喜元,彭宇.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6 陈铁军. 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7 李瀚霖等. 智能小

14、车研究与设计J. 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6期.8 姚培等.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智能循迹避障小车J. 机电信息,2010年12期.9 赵振德. 多功能遥控智能小车的制作J. 电子制作, 2011年4期.10 刘南平. 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技术J. 科学出版社,2008.11 杨刚. 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J.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3.12 周淑娟. 基于单片机智能寻迹小车的设计方案J.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1年6月第9卷第2期.13 于连国,李伟,王妍玮.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小车设计J.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11年4期.14 RowelO.Atienza,MarceloH.AngJr

15、. A Flexible Control Architecture for Mobile Robots: An Application for a Walking RobotJ. Journal of Intelligent and Robotic Systems, Springer Netherlands, 2001,1(30), 2948.15 Zhu, W., Ruan, H. Design and research of sola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controller based on 89C51 microcontroller.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345, 2011,pp. 66-6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