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形象浅析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74582607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贾政形象浅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贾政形象浅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贾政形象浅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贾政形象浅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贾政形象浅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贾政形象浅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贾政形象浅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贾政形象浅析内容提要:贾政是红楼梦中的一个角色,他是荣国府的实际支撑者,在全书中的地位极其重要。但他生性疏懒,不管世务,庸碌无为,对时事不管不问;为人踏实,忠厚诚实,品德高尚,行为端正;忠君孝亲,一心想报效朝廷,光宗耀祖;为人处世迂腐古板,对待下人严厉生硬;没有治事理家的才干和变通的为官之道;他还严格遵守封建礼教,力做封建卫道士。关键词:贾政, 疏懒庸碌, 忠孝迂腐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之作,它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的描写,有力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人性和生活状况。“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离合悲欢之致。红楼梦的感人至深,正在于它深刻地写出了复杂社会生活中的真的人物,以及人的心灵世界和人的命

2、运。”在当时社会,人性的扭曲和剥夺表现得十分突出,社会是封建末世,地主阶级早已经全面腐朽堕落,气息奄奄,官场会面腐败,道德全面滑坡,信仰全面危机,整个社会已经是回光返照的末世阶段。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作家塑造了一批批形象十分典型的人物,其中,贾政就是小说中形象十分鲜明的一个人物。作为贾府的二老爷,作为全书中心人物贾宝玉的父亲和对立面,作为荣国府的实际支撑者,他在全书中的重要地位就不言而喻了。本文将从贾政的社会地位以及他和贾宝玉的对立角度来浅析他的鲜明的个性形象。一,生性疏懒,不顾世务贾政性格的一个特点是生性疏懒,不懂世务,碌碌无为。作为朝廷的命官,贾政对老百姓做过什么呢?在小说中,我们似乎找不到

3、贾政为朝廷或是为百姓做了一件什么有价值的差事,相反,他只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朝廷里,他碌碌无为,根本没有什么事业可言,他所在的官职也只是一个清水衙门,而且他也没有掌握着任何生杀大权,他所做的事情都是一些平凡小事,不过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酬礼仪等等,远远赶不上祖父的丰功伟绩。作为贾府的二老爷,荣国府的实际支撑者,他又干了些什么呢?他也只不过整日呆在书房里,有时和清客们下下棋,谈谈诗书礼仪,有时就干脆背着手来回踱着方步,赏赏自然风光,早晚给贾母请请安。他实质上什么也没干,他干脆把府中的一切大小事务全都交给了侄子贾琏和侄媳凤姐去管理,全部由他俩去操纵,让他们胡乱折腾,让凤姐贪污营私,家人铺张挥

4、霍,穷奢极欲,以至于到抄家时,贾政才知道这几年家中生计已经十分艰难,只是虚名在外而已。由此反映,贾政对于家务是从来不闻不问的,才使贾家寅年已经用了卯年的粮。还有,对于凤姐扣留下人的月钱,重利盘剥,贾政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对于贾府不但没有设置一些赚钱的产业,而且连家人的挥霍他也不管,不去节制。对贾府中其他爷儿们的穷奢极欲、荒淫无耻,他也不加管束,任其堕落。作为荣国府的实际支撑者,贾政的生性疏懒、不顾世务的性格特点,对于贾府的未来和命运,是有一定的关系的,从一定的角度说,这个百年望族的衰亡,这一点也是其中的因素之一。二,忠厚诚实,端方正直 “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梁轻薄仕宦之流”,“

5、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这不正是贾政忠厚诚实、端方正直的写照吗?为了表现贾政以上的这些品格,作者在小说中进行了精心的剪裁和布置。如在小说第二十二回中,作者描述了贾政所制的灯谜“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在这里,作者作了精彩的安排,寓游戏文字以深意,从一个侧面来刻画了贾政的形象。砚台的“端方”,是指贾政为人“端方正直”,砚台的“坚硬”,是说贾政封建思想的顽固性。贾政的品行端方正直、性格坚韧刚强的特点就通过这一个谜语生动地表现出来了。我们再来把贾政和贾府的其他爷儿们作一个比较,就可以十分容易地发现:其他爷儿们的龌龊之事在贾政身上一件也找不到。他为人忠厚、不骄不奢

6、、崇尚诗礼,有着一般社会贤达和文人儒士的风习。又如第三十三回中,贾政为什么对宝玉大打出手呢?其一是他平时对宝玉要求严格,期望较高,宝玉犯错误,他不可容忍。其二,恐怕是他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的一个侧面烘托吧!在他听了贾环的谗言后,他的良知能平静吗?“淫辱母婢”、“流荡优伶”,在贾政的思想体系中是不能忍受的。这些情节,都从不同的侧面表明了贾政的端方正直、品德高尚的性格。贾政的确是典型的封建文化和传统熏陶出来的士大夫,他执着地追求自己的传统价值取向和人伦道德。作者赋予贾政这样的形象是有其独特意义的,在家族末落的过程中,贾政的品格特点随之逐渐展开,这样,一个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的封建家长的失败,就表达出了

7、强烈的艺术悲剧性,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三,忠君孝亲,希望显亲扬名贾政是一个典型的忠臣楷模,在元春归省一回中,他的这种忠臣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元春动情地说着:“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时,贾政也含泪说道:“臣,草莽寒门,鸠群鸦属之中,岂意得征凤鸾之瑞。今贵人上锡天恩,下昭祖德,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华、祖宗之远德钟于一人,幸及政夫妇。虽肝脑涂地,臣子岂能得报于万一!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外,愿我君万寿千秋,乃天下苍生之同幸也。”在这刻板的公文式言辞和以满面泪水为表征的奏白中,贾政的忠臣形象就鲜明地表现出来了。在贾政的为官生涯中,他还时时以报效朝廷为口头禅,因为皇上抚恤先臣,才额外赐了贾政

8、一个主事之衔。这样,他对朝廷就有着一种特别的报恩感,朝廷皇恩浩荡,自己有什么理由不为朝廷尽忠效力呢?因此,家族的荣誉、祖父的期望让他在子侄辈中不得不做好表率。这样,贾政为国效力的动机和愿望就清楚地显现在读者面前了。贾政作为封建大族的家长,其孝子形象也十分鲜明。在家庭中,贾母的话是对每一个人的命令,每一个人都得听从,贾政就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在宝玉挨打一回中,王夫人的哭劝只能让贾政感到伤心,而只有贾母的喝骂,能使他认错,并且叩求认罪。我们总不会认为是贾政的思想转变得如此快吧?而这正是因为贾政所奉行的“孝”,他认为对长辈要毕恭毕敬。由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孝道观念在他心目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一切

9、都要听从贾母的话语,这在贾政头脑中已经形成了一种自觉的反射,而这种孝道,也正是封建社会制度下的产物,一种扭曲的“孝”。但贾政的孝子形象,也有其感人至深的一面,如二十二回猜谜这个情节,贾母出谜给贾政猜时,贾政已经猜中但仍故意说错多次,待罚了许多东西之后,才说出正确的谜底,而当他出谜给贾母猜时,他又让宝玉去作弊,等贾母猜出后,自己又亲手献上大盘小盘的新巧物品,同时说道:“到底是老太太,一猜就是。”在这个情节中,古板而迂腐的贾政却做了戏剧性的举动,但我们不得不相信这是真情的自然流露,这一幕是闪耀着人情美和人性美的场面,是至真至纯的孝的表现,这是值得我们提倡和肯定的。然而贾政认为的孝道最根本的是使家族

10、绵长,光宗耀祖,这也是他作为贾府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他将女儿元春送入了不得见人的深宫,他逼迫宝玉读书,都是为了贾府的前途,为了光宗耀祖。他牺牲了自己的放诞的天性,以威严的家长面孔来教育后代。正如在他打了宝玉之后,受到贾母的责骂,他是这样说的:“为儿的教训儿子,也为的是光宗耀祖。”他期望宝玉将来能继承家业,他忍受不了宝玉的日益堕落,在宝玉犯了错误后,他当然忍无可忍,终于大打出手。他在家庭中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显亲扬名,能使家族绵长。甚至他在朝廷中,在官道上,他都把报效朝廷和光宗耀祖结合起来,作为他人生的目标,生活的全部,他已经被塑造成了一个忠君孝亲的典型形象。四,为人处世迂腐古板,对待下人

11、严厉死板一提起贾政,读过红楼梦的人都感觉得到,他迂腐古板、严厉生硬,这是因为在小说中作者对贾政这方面的性格描写颇多的缘故。在第九十九回中写他被李十儿拨弄的情形,第一百零五回在禁衣军查抄宁国府时对贾政的描写,都生动形象地表露了贾政的迂腐、古板:他委琐鄙俗,举止荒谬滑稽,首先是魂魄不定,心惊肉跳,后又是跺脚叹气,泪流不止。贾政对待禁衣军的表情行动,正是他为人处世的活的灵魂。另外,在元妃省亲这回中,他的那段标准的公文式的奏白,以及他的行动表现,就是他迂腐古板的性格的写照了。而在大观园题额一回中,贾政没有作诗,他自己是这样解释的:“你们不知,我自幼于花鸟山水题咏上就平平,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

12、怡情悦性文章上更生疏了。纵拟了出来,不免迂腐古板,反不能使花柳亭园生色,倘不妥协,反没意思。”这也正是他对自己的一个公正评价。在题额过程中,他时而拈髯寻思,时而拈髯沉吟,也想题一联,但是直到出园,他也一联都没题,这也是作者有意表现贾政的迂腐古板。贾政平常的为人处世,对清客们的接待应酬,小说中都表现了他的这些性格。对待下人贾政则严厉死板,这也是由于他想振兴家族、光宗耀祖所导致的,为了家族的未来,他要严管子侄,尤其是宝玉这个略可望成的继承人。因此,宝玉会时常被贾政责问,甚至挨打。对待家里的下人,贾政总是严厉教训,如第九回中,贾政责问跟宝玉上学的李贵,吓得李贵双膝跪下,摘下帽子,碰地有声,连连答应。

13、可见,家里的下人是十分害怕贾政的,也说明了贾政对下人一向是十分严厉的。贾政对下人的严厉死板,是作者精心赋予这个形象的,这既符合贾政的身份地位,也创造了贾政独特的艺术形象一个封建末世的贵族家长形象。五,没有治事理家的才能和随机应变的为官之道贾政没有治事理家的才能,在家庭中他把一切事务推给贾琏和凤姐,让他们一手操持,一切事务他不管不问。这与他生性疏懒的性格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根本没有能力来接管这些事情,他只不过是一个庸碌无为的人,在偌大的一个贾府,他是一个多余的人。而管理贾府的凤姐,则是一个心机极其深细又极有管理能力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把贾府的秩序维持下去,把一切事务尽可能地办妥。而贾政

14、呢,他就根本不能,在治理家务方面,他真的就是一件事也不会做了。另外,贾政在官场上也是平庸无为,他事事小心谨慎,生怕出什么乱子。他做官多年,不但不懂仕途经济,做官的窍门,反而觉得力不从心,疲劳不堪。他一心想当一个清官,在外任江西粮道时,他不仅不捞钱,而且反补贴了不少,他一概不受外县馈送的礼物,也禁止随从多收粮米、剥削百姓,这些都说明了他谨慎从官,循规蹈矩,不懂变通。在手下们的怨声中,他毫无办法而又心无主见,最后,他只有说:“我是要保性命的,你们闹出来不与我相干。”他只想保住自己的性命和祖上的名声,从来不会随机应变。固守传统、清廉正直就成了他做官的标准,时时以此为据,不敢多跨出半步。这就与贾雨村的

15、为官之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贾雨村顺应时势,钻营名利,最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美梦,做了大官,而贾政,正是因为他不会随机应变,处处循规蹈矩,不会钻营,虽然做了多年官,却仍未得到升迁。其实,凭借元春的地位,贾政的人缘,以及四大家族的地位,他完全是有升迁的机会的,而且他推荐的贾雨村都升迁了。究其原因,就是他没有应变的才能,他在官场上从来没有狡猾的手腕,也没有谋略,对于官道他可以说毫无变通之术。而且我认为,贾政是多么地想光宗耀祖,而不至于他就甘心做一个一般的行政领导吧,因此,并不是他不想升迁,相反,他很想升迁,很想做一个大官,让祖上的荣耀更辉煌,只是他的为官之道制约了他的升迁。由此可以看出,贾政的官场生涯

16、是十分的失败的,他是一个想升官但又不懂得钻营和应变的人,在官场中,他小心谨慎,不让人抓住把柄,尽力让自己循规蹈矩,但是这一切只能让他疲劳奔命而毫无效果,他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官场中的失败者。六,严格遵行封建伦理教条,力做封建卫道士贾政在小说中始终被作者塑造成一个忠臣、孝子、严父的形象,作者也正是通过这些来揭示贾政的封建伦理教条思想和封建卫道士形象的。在贾政生活的年代,已经是封建社会回光返照的末世阶段,社会上已经到处可见衰退的迹象,在这样的环境里,贾政严格遵守封建礼教,抱守封建礼教而不越雷池半步,他想以此来振兴贾府。在官场上,他严格遵行礼教思想,努力做一个忠臣,事事以伦理教条为依据,把自己的行为和礼教规范结合起来,循规蹈矩,小心谨慎,不敢有半点疏忽。在家庭中,他对贾母毕恭毕敬,对兄长礼让三分,严格遵守着封建等级秩序,他事事不闻不问,时时小心谨慎,处处与人为善,竭力维护宗族团结,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封建卫道士形象。为了维护封建伦理教条,他可以棍棒相加,在第三十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社会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