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复习13张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4582359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40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复习13张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复习13张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复习13张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复习13张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复习13张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复习13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复习13张(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识梳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全文中心】文章从战争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再加以引申,推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突出强调“人和”的重要性。

2、1. 词语解释 (1)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 (2)池非不深也 池: (3)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围,护城河,兵器,(4)委而去之 委: 去: (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6)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 (8)寡助之至 至: (9)亲戚畔之 亲戚: 畔:,放弃,离开,限制,巩固,威慑,极点,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通“叛”,背叛,(10)天下顺之 顺: 2. 句子翻译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环而攻之而不胜。 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

3、,却不能取胜。,归顺,服从,(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3. 句子朗读节奏 (1)是 天 时 不 如 地 利 也。 (2)域 民 不 以 封 疆 之 界。 4. 文意理解 (1)文中“得道多助”的“道”是什么? 施行仁政。,/,/,(2)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 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 要施行“王道”(“仁政”),实现“人和”,使天下归顺。(或“要体恤百姓,凝聚人心”),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14分)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全文 【乙】孟子曰:桀、纣

4、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注释】桀、纣: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与:同“为”,“替”的意思。尔也:而已。圹(kung):原野。,金题演练,1.下列句子中标色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寡助之至 至:极点 B. 亲戚畔之 畔:同“叛”,背叛 C. 所恶勿施尔也 恶:动词,厌恶 D. 兽之走圹也 走:跑 【解析】C项中“恶”是名词,意思是:所厌恶的东西 (事情)。,C,2. 下列句子中标色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5、(2分) ( ) A. 以天下之所顺 忠之属也 B. 环而攻之而不胜 是故谋闭而不兴 C. 失其民者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D. 得其民有道 其此之谓乎,【解析】A项中两个“之”,前者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后者为结构助词,译为“的”。B项中两个“而”都是连词,前者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后者表顺接,可译为“并且”;C项中两个“者”都是代词,都可译为“的原因”;D项中两个“其”,前者是代词,“他的”;后者是语气助词,表揣测。 【答案】C,3. 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1)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有利条件,去攻打连兄弟骨 肉都背叛的寡助之君。 (2)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人民归附仁德的君主,就如同水往低处流,野兽向 旷野上奔跑。,4. 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 中用 做了形象的描绘。乙文中说 到了“桀、纣”失天下的原因,印证了甲文中一句话, 即 (用原文回答)(4分)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