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期末文言文复习2011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4561404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97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期末文言文复习2011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初一期末文言文复习2011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初一期末文言文复习2011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初一期末文言文复习2011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初一期末文言文复习2011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期末文言文复习20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期末文言文复习2011(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一期末基础知识复习文言文,安静,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略无阙处 ( )夏水襄陵 ( )良多趣味 ( ) 属引凄异 ( ) 沿溯阻绝( ) 飞漱其间( ) 晴初霜旦 ( ),2解释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 自非亭午夜分( ) 长:常有高猿长啸( ) 巴东三峡巫峡长( ),3翻译下列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 (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 答: 5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 。 6文章为何没有按照“春夏秋冬

2、”的顺序来描写三峡的景色?谈谈你的看法。,7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内容与唐朝哪位诗人写的哪首诗一致?请将诗人的名字及其诗写出来。 答:_。 8作者描写三峡壮丽景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 9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 _。,答案,四、1、同“缺”; 涨; 实在; 连续;顺流而下;冲荡;早晨。 2、从、由;如果长时间地;长度大 3、(1)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2)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山石林木的倒影。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4、这两句的意思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

3、,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句中以“回清”写“素湍”的动态,以“倒影”写“绿潭”的静态,极言江水这清澈。“素湍”见浪花之雪白;“绿潭”显潭水之清澈,“回清”写江水之动态。 5、清荣峻茂 6文章布局匠心独运。作者描写的是三峡四季的山水景物,劈头落笔于山极为自然。夏水暴涨承山高江窄而来,最富三峡特色。下面先春冬合写,后独记秋天,也是顺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顺势而下,入情入理。 7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8对祖国山水的喜爱之情。 9渲染萧瑟的秋景,表现旅人的哀愁。(侧面表现了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元丰中,庆

4、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1在画线的文段中该停顿的地方用“/”隔开。,2解释加点字。 其喙有钳( ) 岁以大穰( ) 悉为两段( ) 旬日子方皆尽( ),3下列各组中的加点字相同的两项是( )( )。 A方为秋田之害 方两三级 B而动如初 匠师如其言 C以钳搏 以瓦布之 D问塔动之因 其虫旧曾有之 E旬日子方皆尽 人皆伏其精练,4翻译: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译文:,5填空(用原语句填写)。 文章一开始就用一个“ ”字显示虫害的紧迫,治虫实为当务之急。接着介

5、绍子方虫的天敌,用 “ ”说明为数众多,用“ ”说明它剿灭害虫时威力大。最后用“ ”的结果突出了“以虫治虫”的成功。,1.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2. 嘴;年成;都,全;十天。 3. C、E。 4.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5. 方、千万蔽地、悉为两段、岁以大穰。,梵天寺木塔选自 ,作者 , 代科学家、政治家。,患其塔动( ) 未布瓦( )贻以金钗( ) 盖钉板上下弥束( ) 人皆伏其精练( ),3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钱帅登之 ( ) 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 匠师如其言( ) 此易耳 ( ),4解释句中

6、文言虚词。 于杭州梵天寺( )贻以金钗( )但逐层布板讫( ) 5“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的意思是: 。 6“皓笑曰”中的“笑”表现了喻皓当时怎样的心态? 答:,六、1梦溪笔谈,沈括,(北)宋。 2担心;铺排;赠给;因为;同“服”,佩服。 3塔;匠师;喻皓;指固塔这件事。 4在;拿;只。 5匠师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 6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止有剩骨 ( ) 并驱如故 ( ) 顾野有麦场( ) 一狼洞其中 ( ),2把下边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

7、耳。 译文:,3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字。 其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 屠乃奔倚其下 ( ) 以 以刀劈狼首 ( ) 投以骨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可以为师矣 ( ) 之 复投之 ( ) 两狼之并驱如故( ) 久之,目似瞑 ( ) 又数刀毙之 ( ),4狼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5、“屠大窘”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问题。 6、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l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 )其一犬坐于前 7、文章通篇写“狼”,最后归结到“禽兽”上,请你说一说作者这样写的深刻含义。 8、汉语里有关狼的成语比较多,请写出3个。 9、蒲松龄如何看待狼?你怎样看待狼?(4分),七、1

8、同“止”;原来的样子;转头看,看见;打洞。 2 狼也算是够狡猾的了,但是顷刻间双双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3 指代狼;代积薪。用。把。如。凭借。代狼。助词,用在主谓间,不译。调节音节,无实义。代狼。4参考: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8( l )然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 2 )其中一条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9作者由“狼”写到“禽兽”,是由点到面,由小到大更深广地揭示了本文的主题思想。10.略 11.此题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默而识之( )不耻下问( )不亦说乎( ) 不亦君子( )学而不厌( )人不知而不愠(

9、)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2“而”的用法有: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而”的意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温故而知新( ) 学而不思则罔( )择其善者而从之( ),3翻译下列句子: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15论语是记录 的书。“论”是 的意思。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 的创始人。 16解释下列

10、加点的字 默而识之( )( )学而不厌( )( )必有我师焉( )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 )( ) 17翻泽下列句子 何有了我哉: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8“默而识之”说的是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方法?,八、1记。以为羞耻。同“悦”,愉快。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满足。恼恨、怨恨。迷惑而无所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表转折表承接 3聪敏而又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所以被称为“文”。 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从不感到厌倦,对于我有哪些呢(在我这里有什么呢、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背诵,1“今夜月明人尽望, ”是唐代诗人 十五夜望月中的咏月名句。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11、有的作者 ,是 代著名文学家,号东坡居士。词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词句是:“ , ”;直接写明月的词句是:“ , , ”; 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 , , ”;道尽千载离人心愿表明诗人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名句是“ , ”。 3一首律诗可分四联, 代诗人 次北固山下的颔联是:“ , ”。诗中有一个对偶句,暗示时光流逝,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 。” 4. 代诗人 的赤壁中,“ , ”两句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更妙的是“ , ”两句议论,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6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是北宋文学家 写的一首词。词

12、中“ , !”两句表现出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0 代文学家 被人们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如画家设色作画,描绘早春特有景色的句子是:“ , ”;后两句“ , ”,转为议论,突出早春的可爱。 11.南宋爱国词人 在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雀)中用嗅觉和听觉捕捉夏夜景物特征,描绘丰收在望的诗句是:“ , ”。诗中的两组对偶句分别是:“ , ”和“ , ”。 12.唐代文学家 的秋词一反前人悲秋之作,写出了秋高气爽的独特感受。其中“ , ”写出了秋天胜过春天的原因。诗中直抒赞秋胸臆的诗句是:“ , ”。 14.迢迢牵牛星想像丰富,把天上的两颗星星写得像

13、人间的恋人一样,写的是天上神话,表达的是人间悲情。“终日不成章, ”“盈盈一水间, ”。,16.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众多著名诗人,其中最负盛名的三位诗人是 、 、 。诗人 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 , ”两句,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 18.幼时记趣选自 。作者 , 代文学家。文章以生动的笔调记述了作者儿时的一些“神游其中, ”的趣事,充满童真童趣。 19.论语是 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 。孔子,名丘,字仲尼, 时期 家、 家, 学派的创始人。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 ,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