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四单元《研究型实验》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4533974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6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第四单元《研究型实验》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化学:第四单元《研究型实验》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化学:第四单元《研究型实验》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化学:第四单元《研究型实验》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化学:第四单元《研究型实验》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第四单元《研究型实验》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第四单元《研究型实验》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研究型实验 单元复习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探究化学问题的实验研究思路,复习探究物质性质的常见方法,复习实验设计,课堂小结,复习探究常见离子的方法,复习探究未知物质的性质的方法,复习基本仪器、 基本操作,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仪器、药品,一、探究未知物的性质的方法,1、探究物质性质的常见方法,(1)证明酸性: (2)证明弱酸性: (3)证明氧化性: (4)证明还原性: (5)证明为胶体分散系: (6)证明有碳碳双键(或三键): (7)证明酚羟基: (8)证明醛基: (9)证明醇羟基: (10)比较金属的活动性: (11)比较非金属的活动性: (12)比较酸(碱)的酸(碱

2、)性强弱;,2、探究常见离子的方法,例题1 怎样探究氯水的成分?用什么方式可以得出结论?,引导讨论:,1、通过观察颜色可以知道是否含有Cl2; 2、用石蕊检查其酸碱性; 3、用活泼金属(如镁、铝等)检验酸性; 4、用氯水与有色纸条、干燥氯气与干燥有色纸条 的褪色情况来讨论具有漂白效果的真正微粒是 Cl2还是HClO; 5、用日光照射盛满氯水的倒置烧瓶,有气体产生, 用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看氧气的产生; 6、用稀硝酸加硝酸银探讨氯离子的存在 。,例题2 设计实验比较下列各种物质分子 中OH上氢原子上的活泼性顺序。 水、 乙酸、 乙醇、 碳酸、 苯酚,提醒: 1、注意顺序,可否利用前一步的结论解决

3、下一步的问题。 2、试剂的合理选择,例题3 为探究纯碱溶液呈碱性是由 CO3 引起的,请你设计一个 简单的实验方案:,2,例题4 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表中叙述的结论不正确的是,B,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些常见仪器及其用途,例题5 设计一套制取氢氧化亚铁的装置,注意:防止空气(氧气)进入,参考装置,例题6 草酸晶体与浓硫酸共热可制得一氧化碳气体,其化学方程式如下:,现利用该反应制取一氧化碳并要求: (a)验证CO的还原性及氧化产物; (b)剩余CO不能排入大气。,试从下图选用几种装重复使用,连接成一套实验用的装置及连接顺序是什么?,答案: 连接顺序: AEFCFH,组装成一套完整的装置。,学会根

4、据题目的要求选择仪器、药品,1、当食盐加入冰水中时,会使冰块 ,同 时温度 至 ,这是因为盐使体 系熔点 ,此规律可用在冬天路面 , 但融化后再次结的冰就更 融化。,课堂习题:,融化,下降,56,下降,除冰,难,2、金属一般能发生的反应有: 、 、 等。,课堂习题:,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反应,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与某些盐溶液反应,3、Zn(OH)2和Al(OH)3都是 氢氧化物, 既能与 反应,又能与 反应。,课堂习题:,强碱,两性,强酸,课堂习题:,4、食物的酸性、碱性实际上是指食物的 或 。可通过食物 后溶液的酸碱性来了解。较简单的方法是:将食物 后用 、 ,然后测其水溶液的 ,也可以用 的方

5、法定量测定水溶液的酸碱度。,酸碱滴定,成酸性,灰化,烧成灰,水溶解,浸泡,PH,成碱性,课堂习题:,5、消毒液的成分一般是 盐,溶液呈 性,与空气中的 (即 酸)反应后产生强氧化性的 ,但该物质不稳定,见 易分解,所以消毒液要 保存。,次氯酸,碱,CO2,碳,次氯酸,光,避光,课堂习题:,6、测定饮料中的VC 可用滴加了 的淀粉溶液是否 来判断,因为VC具有较强的 性,也因为这样,配制该实验药品要用 的蒸馏水,防止水中的 氧化VC。,碘水,褪色,还原,新煮沸并冷却,氧气,第四单元 研究型实验 单元复习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实验方案的评价,实验原理的选择与判断,复习综合实验设

6、计,课堂小结,实验仪器、药瓶的选择,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操作步骤的确立,综合实验方案设计评价标准,例题1 向溴水中加入足量的乙醛溶液,发现溴水褪色,对“溴水褪色”有以下三种猜想: 溴水与乙醛发生了取代反应 溴水与乙醛发生了加成反应 乙醛将溴水氧化生成了乙酸。 为探究哪种猜想正确,某研究小组提出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检验褪色溶液的酸碱性 方案二:测定反应前后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和Br-的 物质的量 问题:(1)方案一是否可行? 理由是,否 乙醛无论发生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 溶液均显酸性,故方案一不行,2)设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为a mol,设反应后溶液中Br-的物质的量为b mo

7、l, 若是猜想,则a与b的关系式为 若是猜想,则a与b的关系式为 若是猜想,则a与b的关系式为,小结:实验设计首先要弄清正确的实验原理 即你采取的方法是否能达到实验目的 否则就谈不上正确的实验设计,a=b,b=0 (a不为零),b=2a,方案二可行,例题2 实验室用甲酸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CO气体反应为:HCOOH H2O+CO,请设计一装置以制取干燥纯净的CO气体。,小结:根据生产物性质和实验目的, 绘好(或连接好)仪器装置,例题3 已知下列物质沸点,98.3%硫酸338、乙酸117.9、乙醇78.5、乙酸乙酯77.06、乙醚34.5。欲用制乙酸乙酯后的混和液回收浓硫酸,并用它和废铜屑等

8、物质制成较纯的CuSO45H2O,试回答下列问题: 若实验设计 第一步是蒸馏反应混和物除去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等,请从环保、硫酸的利用率等角度考虑,补全必需的实验步骤(不一定填满) 第二步_ 第三步_ 第四步_ 第五步_ 第六步_ 第七步_ 最后一步,倾倒残液,用滤纸吸干晶体。 (提示:当CuSO4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大于64%时,CuSO4全部转化为晶体)。,将铜在空气中加热成氧化铜,蒸发滤液,稀释浓硫酸,过滤,将稀硫酸溶解氧化铜,结晶,小结:根据实验原理明确实验操作步骤,搞好实验设计,要分析题给条件, 弄清反应原理,选准反应物, 明确生产物性质和实验目的, 绘好(或连接好)仪器装置, 明

9、确操作过程,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二、实验设计中的注意事项,怎样评价一个实验方案?,例题4 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MnO2制Cl2,再用Cl2和Ca(OH)2反应制少量漂白粉。已知Cl2和Ca(OH)2制漂白粉是放热反应,温度稍高即发生副反应:6Cl26Ca(OH)2Ca(ClO3)25CaCl26H2O。现有三位同学设计的三套装置如图(U形管中放有玻璃纤维,可使气体顺利通过):,(1)请从以下六方面对上述甲、乙、丙三套装置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将适当的选项序号填于下表内(错选、漏选、多选均倒扣分)。 a不易控制反应速率 b容易控制反应速率 c有副反应发生 d可防止副反应发生 e容易污染环境

10、 f可防止污染环境,d ae,f ac,b ce,(2)请从甲、乙、丙三装置中,选取合理的组成部分(A、B、C、D、E、F、G),组装一套你认为更完善的实验装置,连接顺序(按气流左到右方向)为_,在此装置及甲、乙、丙三装置中,你认为是否还缺少必要的装置,说明原因 _。,F B E,缺少除Cl2中的HCl的洗气装置 ,一个好的实验方案要从经济可行、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绿色环保等方面进行设计、评价和比较,怎样评价一个实验方案?,1、能清楚地列出研究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验证该问题。 2、能选择合适的仪器、运用恰当的实验技巧进行实验,并注意安全。 3、选择的材料常见易得。 4、实验设计中每次只改变一个

11、变量。 5、对其他变量的控制有清晰明确的表达。 6、懂得选择合适的仪器装置,设计恰当。 7、实验中涉及的危险化学药品均有所提示。 8、实验步骤的设计中考虑到要尽可能减少实验的危险性。,三、综合实验设计评价标准,9、没有做任何无效假设。 10、探究方法的表述清晰准确,可以由其他组学生 采用,做重复性验证。 11、标示出要准确测量用量的化学药品。 12、实验设计中包含“多次重复测量,取平均值”的部分。 13、实验设计中包含实验开始前和“实验试做”的部分。 14、化学用语使用正确。 15、实验设计中能使用不同的图表(如装置图)帮助水面实验步骤。,三、综合实验设计评价标准,1、实验探究的过程主要可概括为四步;一是要明确我们 或 ,也就是要提出探究的问题,即 ;二是要选择 ,包括合适的 等,设计出实验探究的 ;三是要认真仔细地进行实验,如实 ;四是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的 , 得出结论。,课堂习题:,整理、讨论、分析,要知道什么,证明什么,实验目的,合适的方法,具体步骤,记录数据、现象,反应、仪器、条件、,2、化学实验的六要素: (1) (2) (3) (4) (5) (6),课堂习题:,实验操作及操作规程实验结果的处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药品、仪器、装置,实验操作及操作规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