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怨诗羁旅诗》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4533013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907.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闺怨诗羁旅诗》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闺怨诗羁旅诗》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闺怨诗羁旅诗》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闺怨诗羁旅诗》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闺怨诗羁旅诗》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闺怨诗羁旅诗》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闺怨诗羁旅诗》ppt课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羁旅漂泊到天涯 羁旅诗鉴赏,羁旅诗概述 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羁旅行役诗也被称作“羁旅思乡诗”通常表现: (1)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 (2)游子漂泊在外(四处漂泊)的凄凉,艰辛,孤独(孤苦无依) 愁苦,寂寞的心境, (3)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羁旅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借景抒情),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读读诗感受诗情,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2、温庭筠 商山早行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盂浩然宿建德江) (即景抒情,表现了在旅途中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 )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 (写远在异乡,深秋景色,旅愁归思,即景点染。)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张说蜀遭后期) (借抱怨秋风,抒发不能归的烦恼,含蓄委婉 ),杂诗 无名氏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评析】:这是歌咏游客居外不得返乡之情的诗。意思是在说寒食、清明将到,客居不能返乡,却听得杜鹃悲泣,更为伤感,故叫“杜鹃休向耳边啼”,大有“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慨。

3、,羁旅行役诗特点,1.常描写的景物(意象):驿道,马,客船,杜鹃,鸿雁,归雁、月、家书,故园,孤灯、晚钟、凄风、苦雨、浮萍,飞蓬.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 “望月怀远 “鸿雁传书” “折柳送别” “杜鹃啼血 2.景物特点:萧瑟,凄凉,冷清,孤独,寂寞. 3.常用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衬托(乐景衬哀情) 对比, 联想,想象(想象家人想自己的情景) 虚实结合,鉴赏羁旅诗方法,(一)把握情感类别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 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4、 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zh)花照驿(y)墙。 因思杜陵梦,凫(f)雁满回塘。, 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如杜甫的 登高 范仲淹的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二.挖掘关键信息 (1)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 如宋 晏几

5、道的鹧鸪天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2)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等,三、注意常见手法,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乐景衬哀情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6、何日是归年 。 诗的前两句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 极言春光融洽. 如此美景, 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 ,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侧面落笔. (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妻子写得娇美动人, 也衬托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动人. 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 从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06

7、江苏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 “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

8、强烈共鸣。,高考示例,(2009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 答: (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鹜“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

9、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1)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有怎样的表达特色。(4分) (2)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1)(4分)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或:以乐景衬哀情)。(2分)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昭示着春天的生气,可是作者面对这美好的景象,却感到忧愁、苦涩。(2分)(乐景的介绍为1分,作者的感受为1分)(如果考生回答触景生情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6分)惜春之情(1分)。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1分);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

10、尽(1分)。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1分)。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1分);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1分)。故国之思(1分)。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心忆念着的长安生活(1分),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1分),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三点任意答出两点即可给6分,但每点必须附带分析。具体到每点,答出情感给1分,分析给2分),课堂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10分) 二月二日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

11、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释】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元亮井:陶渊明字元亮,这里用“元亮井”指代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首联和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4分) 描写了风和日暖、笙歌笑语、花柔柳嫩、蝶紫蜂黄的早春景象。(2分)手法:拟人、对偶(2分)。 对“万里”、“三年”两个词进行赏析。(2分) “万里”强调空间渺远,蕴涵飘零天涯而欲归家不能的苦闷;为尾联抒发作者的悲情做铺垫。 “三年”点明时间漫长,流露

12、羁旅的愁苦和疲惫。为尾联抒发作者的悲情做铺垫。 请结合全诗,简析作者感情变化的过程(4分) 本诗作者的情感由乐而悲,进而由悲而怨。前两联先写欢乐春景;中间一折,抒发悲抑归情;末句再折,转责新滩不解人意,情感变化一波三折.,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诗的鉴赏,闺怨诗是我国古代诗坛上的一朵奇葩。它多以弃妇、思妇为(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表现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境遇下复杂的心理状态。虽多由男性所写,但它反映的是女子对男子无条件的依附关系。从其内容上讲,主要包括下面几类。 一、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王昌龄在闺怨一诗中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

13、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李益的江南词:“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诗歌以白描手法,曲折而传神地表达了一个商人之妇的怨情。,二、表现对游子的思念、想望 丈夫在外出征或在外谋取功名,闺中的妻子自然是日思夜想。唐代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就生动地写出了一位妙龄少妇的思夫心情。 沈佺期的杂诗写出了一个征妇的怨词:“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这首诗,写闺中少妇和久戍未归的丈夫的两地相思之情。诗中不仅表达了他们深挚的恋情,而且也委婉、含蓄地讽刺了边将的无能。,

14、三、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 唐代王驾之妻陈玉兰的寄夫:“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写的是一位女子不顾西风吹在自己身上的寒冷,却对丈夫体贴入微,嘘寒问暖,十分生动地写出了少妇的焦虑。 陈陶陇西行用沉痛的笔墨描绘了这一情形:“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闺中妻子不知征人已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还在梦境中盼他早日回来团聚。 元代姚遂的寄征衣:“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诗用一个女子的口吻写出了一个闺中少妇为丈夫寄寒衣时的矛盾心情。同时,那种对丈夫的关切、体贴之情也溢出纸外

15、。,四、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 这类诗犹以表现宫女的寂寞之情的最为突出。 唐代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几个玄宗天宝年间进宫的老宫女,年轻时都是月貌花容,娇姿艳质,她们被禁锢在古行宫中,红颜憔悴,成日价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此情此景,好不凄绝!,独不见 【参考答案】描写少妇思念征夫的情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疾苦。 【参考答案】以“海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独;用“秋夜长”的细节刻画少妇的寂寞难眠;用“明月照流黄”烘托少妇的愁思;少妇居室之美与思夫之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少妇精神上的痛苦;寒砧声、落叶声烘托少妇思念,悲伤的心情;人物心情与环境气氛密切结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其它说法言之成理),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 山长水阔; 久戍边关; 宦游不归; 漂泊在外; 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 逢年过节 。,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妙喻传情:乡愁。,思乡怀人诗鉴赏要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