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环节展开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4523677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560.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环节展开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环节展开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环节展开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环节展开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环节展开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环节展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环节展开(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环节的展开,王荣生 博士 上海师范大学 学科教育研究所 教授 博士生导师,课程概要,一、教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 二、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 三、根据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 四、教学环节就是组织“学的活动” 五、教学流程就是“学的活动”充分展开 六、营造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教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1、课堂教学研究的基本假设,1,基本假设一,广大老师是想努力做好教学工作的。,基本假设二,语文课堂教学中尚存在许多问题,甚至是严重的问题。,基本假设三,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往往是大规模的、长时期的、集团性的。,举例,2、教学设计的双重扭曲,1,教学设计的双重扭曲,从教法

2、入手而困于教学内容,着眼于教师的教而较少顾及学生的学,课例讨论,背 影,3、国外正式观察前的准备工作表和课后反思表,1,观察前的准备工作表,1. 对该班学生进行简要介绍(包括有特殊要求的学生)。 2. 该课的教学目标,即学生在这堂课上将会学到什么? 3. 为什么教学目标是适合这些学生的? 4. 这些目标是怎样来支持学区课程以及内容标准的? 5. 这些目标是怎样与更广泛的课程目标相联系的? 6. 计划怎样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你怎样做?学生怎样做? 7. 在这一领域,学生面对的主要困难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去克服这些困难? 8. 你上课需要哪些教学器具(列举)? 9. 你打算怎样去评价学生?你用的评

3、价程序是什么? 10 你对评价结果将如何处理?,课后反思表,1. 据我回想,学生在多大程度上进行参与了教学活动? 2. 学生都学到了我想要教给他们的东西了吗?我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多少? 3. 在教学中,我是不是改变了我的教学计划?如果改变了,为什么? 4. 如果有机会再次给同样的学生上同样的课程,我会在教学时做出哪些调整?为什么? 5. 提供学生的作业样本,这样应该反映本班同学的能力水平以及你对学生提供的反馈。,4、语文教师备课的两个关注点,1,教师备课的两个关注点,合宜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设计,合宜的教学内容,文本的教学解读,依据体式 根据学情,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学环节 组织“学的活动”,教

4、学流程 “学的活动”充分展开,根据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经验,1,背影案例,董水龙 只教不懂的,不教已懂的背影教学案例 语文学习2006年第6期,背影案例,1、文章有一条分界线,分开了回忆与现在两个部分,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2、为什么是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而不是说“我与父亲没有见面已二年余了”? 3、为什么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只是背影”而不是其他像外貌或体态或品德之类呢?,2、课例讨论,1,课例讨论,百合花开,3、文本的教学解读:根据学情,1,陈隆升 语文教师“学情分析”基本状况,605份教学设计类材料,115份说到学情,陈隆升 语文教师“学情分析

5、”基本状况,存在问题: 做过“学情分析”(考虑学生)的比例较低; “分析”手段比较单一(经验式判断); “分析”过程粗疏(只结论,少过程); “分析”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够(浅表印象)。,猫的案例,邹兆文 我们的教学离学生的期待有多远关于猫的教学设计与学生的“期待视野”的相关度调查 语文学习2008年第10期,猫的案例,113份学生问卷,12份教学设计,猫的案例,1、读了这篇文章,你最突出的感受(感想)是怎样的?你能联想到社会生活的哪些现象? 2、在内容和写法方面,还有什么疑问吗?请提出来交流。,4、名课研习,1,钱梦龙施教的死海不死,选定篇目与题解:1、让学生“猜”要学的课文;2、问:标题上的

6、两个“死”字意思一样吗? 帮助学生回忆地理课所学的知识。(地理位置;得名原因;海水趣事。) 让学生看课文和课后习题,商议“什么可以不教?”(让学生交流已懂的) “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三个“死”(死海真的要死了) 两个词语(游弋,谕告,由老师提出的。) 换一个角度:“哪些知识还需要老师教的?”“你们知道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说明文知识小品) 1、说明文知识小品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 2、重点学习“趣味性”,钱梦龙施教的死海不死,重点学习“趣味性” 课文中哪些地方引起了你的兴趣?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引起你的兴趣? 标题 故事 设问句 第一、二段圈词语,比较两种表达的效果 材料的组织 高难度问题:课文最后

7、一段说死海数百年后可能干涸,作者推断的依据是什么? “让死海继续活下去”的两个作业。,名课的经验:钱梦龙施教的死海不死,一、请同学们讨论“什么可以不教?” 二、换一个角度:“哪些知识还需要老师教的?” 三、高难度问题:“课文最后一段说死海数百年后可能干涸,作者推断的依据是什么?”,支玉恒施教的只有一个地球,题解:1、围绕“地球”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2、围绕“只有一个”的讨论(让学生理解只有地球能够养育生命) 朗读课文(采用“朗读权竞争”的方法) 转入学生默读,并让学生“猜”老师要问的一个问题。(在这一段里,教师的表演相当精彩) 老师端出没有被学生猜中的“一个问题”:“读

8、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酸甜苦辣,你是那一味?” 学生谈“味”,并朗读课文中相应的语句,力图将“味”表现出来。 学生分别提到苦、酸、甜(由甜变苦)等;之后教师边范读边指导。,支玉恒施教的只有一个地球,让学生就课文的五个方面内容(段落),分别写一个“抒情的句子” 教师示范:“啊!美丽的一叶扁舟!” 逐次讨论学生写的“抒情的句子”。 采用“发表权竞标”的方法,每一个方面的内容竞选出写得最好的两句“发表”在黑板上。 教师通过适当的增删、调序,将黑板上的十个“抒情的句子”“变成一段小小的散文”。 组织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实话实说”节目。 老师为主持人,学生分别扮演环保局长、生物学家、地质学家

9、、女宇航员、“破坏过环境”的公司老板。,名课的经验:支玉恒施教的只有一个地球,1、“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酸甜苦辣,你是那一味?” 2、让学生就课文的五个方面内容(段落),分别写一个“抒情的句子”,名课研习,只有一个地球确是一堂成功的课。而成功的要诀,在我们看来,在于教师把握住了适宜的教学内容。具体说是两个方面: 1、引导学生体验被课文唤起的情感, 2、指导学生将所体验到的情感表现为“抒情的句子”。,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学环节 组织“学的活动”,教学流程 “学的活动”充分展开,教学环节就是组织“学的活动”,1、概念:“教”的活动与“学”的活动,1,课堂教学的两个方面,教的活动 学的

10、活动,观察前的准备工作表, 6. 计划怎样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你怎样做?学生怎样做? ,怎样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 把握一堂好课的标准,较高标准 教学内容的现实化 6、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 7、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区分:教师做什么/学生做什么,阅读教学中教师教的活动 1、“讲” 2、“问”,阅读教学中学生学的活动 1、引发学生更好地理解、感受课文。 2、促使学生思考、探究课文的意思或意味。,建议备课方式,教学内容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 一 1、 1、 二 2、 2、 ,2、问题症结:以“教”的活动为基点,1,教学设计的双重扭曲,从教法入手而困于教学内容,着眼于教师的教

11、而较少顾及学生的学,问题症结:以“教”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我就是要教这些,我就是要这样教,课例讨论,秋天的怀念,课堂教学的两种怪现象,教师“教的活动”比较有结构、完整; 学生“学的活动”非常零散、没有结构。,教师“教的活动”相对丰富、多样; 学生“学的活动”非常机械、单调。,3、解决途径:转向以“学”的活动为基点,1,解决途径:转向以“学”的活动为基点,学生需要学什么,学生怎样学才好,名课的经验:支玉恒施教的只有一个地球,1、“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酸甜苦辣,你是那一味?” 2、让学生就课文的五个方面内容(段落),分别写一个“抒情的句子”,名课的经验:钱梦龙施教的死海不死,1

12、、请同学们讨论“什么可以不教?” 2、换一个角度:“哪些知识还需要老师教的?” 3、高难度问题:“课文最后一段说死海数百年后可能干涸,作者推断的依据是什么?”,教学环节就是组织“学的活动”,根据对优秀课例的分析,我们初步认定,教学环节以2-3个为宜,组织学生较充分的学习活动。 语文教师的备课工夫,要花在起点的辨认,终点的确定,2-3个环节的把握。,4、名课研习,1,宁鸿彬施教的皇帝的新装,题解:1、默读提示,抓五点。 读课文之后,请给这篇童话加个副标题,一个什么样的皇帝?(一个的皇帝) 8个学生按座次读课文,师正音。学生拟副标题。 学生交流:爱美的,虚伪的,不可救药的,昏庸的,无能的,无知的,

13、不称职的(对课文的主要人物皇帝有了一定的认识。) 下面我们再来探究一下这个故事的情节,谁能用一个字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或者说这个故事围绕哪个字展开的? “蠢”,“骗”,“伪”,“假”,“傻”,“装”,“新”,“心” 指导学生用排除法“筛选”(故事情节) 指导学生用检验法进一步解决。 指导学生用比较法来解决。(骗,心),宁鸿彬施教的皇帝的新装,请同学说说,文中的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骗”字进行活动的? 第二节 这些人上当的原因是什么呢?结合课文谈自己的见解。 这个小孩为什么说实话呢? 归结阅读方法:析因分析法。 复习学了(学生说到)的五个词语:称职,不可救药,理智,骇人听闻,随声附和,名课的经

14、验:宁鸿彬施教的皇帝的新装,一、读课文之后,请给这篇童话加个副标题,一个什么样的皇帝?(一个的皇帝) 二、谁能有一个字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或者说这个故事围绕哪个字展开的? 三、请同学说说,文中的各种人物师怎样围绕“骗”字进行活动的?,郑桂华施教的安塞腰鼓,“圈传递这种感觉更强烈一些的句子” “发现词语和句式的特征” 介绍作者,教学流程就是“学的活动”充分展开,1、课例学习:教学流程,1,课例风筝 杭州市采荷实验学校 汪湖英,运用解读知识“点评”阅读风筝 “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重心,现在应该转移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建设上来。”王荣生先生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变“鉴赏者取向”为“解读者取

15、向”,也就是像正常状态下阅读文章时的阅读方式。鉴于此,在曾老师的指导下,风筝一文我采用了评注式阅读教学法,旨在让学生带着发现、探索的眼光解读文本,通过交流探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点划评注”不仅仅是阅读方法、教学方法的问题,在哪里点,在哪里划,在哪里评,在哪里注,关乎阅读的内容、教学的内容。,运用解读知识“点评”阅读风筝,一、自由诵读,把握全文大意 问题一: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问题二:你觉得作者是带着什么情感来写这篇文章的? 二、用点划评注的方式把握作者情感 请学生阅读下列两则评注的示例,在文中另找出一处或者两处加以评点,揣摩作者情感。,示例一: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评注:晴朗的有积雪的冬季,是一幅色彩明丽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冬之美,但“灰黑色的秃树枝”却使得这幅画面的色彩陡然变得黯淡,这个词语在一开头就为文章添上灰色沉重的一笔,使得晴朗的有积雪的冬季变得寒气四射,作者感受的不是“冬日暖洋洋”的舒适而是冬季的肃杀和寒威。这种情感作者在后面一句直接点出了,即“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正所谓景为情生,一句景语蕴含着作者沉重悲哀的情感。,示例二 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评注:“重”、“堕”用了反复的手法,与前面“心变成了铅块”相照应,可见作者当时心情是多么沉重,这沉重是由于虐杀了弟弟游戏的童心造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