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约会诗》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4523400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459.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中的约会诗》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诗经中的约会诗》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诗经中的约会诗》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诗经中的约会诗》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诗经中的约会诗》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经中的约会诗》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中的约会诗》ppt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经中的约会诗,召南野有死麕,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死麕子撂在荒郊, 白茅草把它来包。 姑娘啊心儿动了, 小伙子把她来撩。 森林里砍倒小树, 野地里躺着死鹿。 茅草索一齐捆住, 姑娘啊象块美玉。 “慢慢地来啊悄悄地来啊, 我的围裙可别动啊, 别惹得狗儿叫起来啊!“,野有死麕作为一首民歌,场面尤其具有喜剧效果。前两段写小伙子的坚持,委婉了表达了求爱过程的艰难而漫长,以及女子的矜持。但最终小伙子的深情打动了女子,终于答应和他约会。诗的结尾以女子小心翼翼的叮咛作结,尤其具有民歌的质朴和率真。,这是

2、一幅采自河北望都汉墓的壁画,它反映了汉代人的一种信仰:獐子代表多子。,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仪礼士昏礼记载:纳徵,玄纁束帛、俪皮,如纳吉礼 。皮,鹿皮。,”林有朴樕“、与诗经中习见的“薪”有关。 如“翘翘错薪,言刈其楚”(周南汉广、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齐风南山)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唐风绸缪) 陟彼高冈,析其柞薪。析其柞薪,其叶湑兮。鲜我觏尔,我心写兮。”(小雅车舝),魏源在诗古微:“三百篇言取妻者,皆以析薪为兴,盖古者嫁娶必以燎炬为烛,故南山之析薪,车舝之析柞,绸缪之束薪,豳风之伐柯,皆与此错薪刈楚同兴。”,屯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

3、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屯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也。往,吉,无不利。 屯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贲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睽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娴静的姑琅撩人爱, 约我城角楼上来。 暗里躲着逗人找, 害我抓耳又挠腮。 娴静的姑娘长得俏, 送我一把红管草。 我爱你红草颜色鲜, 我爱你红草颜色好。 牧场嫩草为我采, 我爱草儿美得怪。 不是你草儿美得怪, 打从美人手里来。, 静

4、女首章“: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毛传的解释是“: 静,贞静也,女德贞静而有法度乃可说( 悦)也。姝,美色也。俟,侍也。城隅,以言高而不可逾。(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言志往而行正。 诗集传: 静者,闲雅之意。姝,美色也。城隅,幽僻之处。不见者,期而不至也。踟蹰,犹踯躅也。,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说 “ 彤管有人说是红色的笔, 有人说是乐器。古今学者, 对此聚讼纷纭, 迄无定论。只有朱熹说未详何物 , 态度最为谨慎。”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说 “彤管, 到底是什么, 向来说法不一, 一说是红色管状的初生的草, 就是下文的夷 。此说较妥。” 陈

5、子展先生著的国风选译说 “彤管是笔赤管, 还是针管, 或者乐器亦有管, 抑或未详何物。还有 自牧归夷,的芙是什么, 有什么用, 是否供祭祀, 彤管与黄是一是二。对于名物训沽上这一类的小间题, 也还不曾有一致的意见。”,桑中,爰采唐矣?沫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沫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沫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采摘女萝在何方?就在卫国沐邑乡。思念之人又是谁?美 丽动人是孟姜。约我来到桑林中,邀我欢会祠庙上, 送我告别淇水旁。 采摘麦

6、子在哪里?就在沐邑北边地。思念之人又是 谁?美丽动人是孟弋。约我来到桑林中,邀我欢会 祠庙上,送我告别淇水旁。 采摘芜菁哪边垄?就在卫国沐邑东。思念之人 又是谁?美丽动人是孟庸。约我来到桑林 中,邀我欢会祠庙上,送我告别淇水旁。,毛诗序云:“桑中,刺奔也。卫之公室淫乱, 男女相奔,至于世族在位,相窃妻妾,期于幽远, 政散民流而不可止。”朱熹等持前说者大多是受毛诗影响,并举姜、弋、庸乃当时贵族姓氏为证。 或纯从诗意把握,认为全诗轻快活泼,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炽烈爱情,并无讽刺之意,更谈不上是贵族男女淫乱后的无耻自白。如崔述读风偶识云:“桑中一篇但有欢美之意,决无规诫之言。若如是而可以为刺,则曹植之洛

7、神赋,李商隐之无题诗,韩偓之香集,莫非刺淫者矣。夫子虚、上林,劝百讽一,古人犹以为讥,况有劝而无讽,乃反可谓之刺诗乎。”,桑林首先乃是商的祭祀祈雨之地。吕氏春秋顺民篇云:“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左传昭公十六年:“有事于桑林,斩其木,不雨。”桑林者,社也,桑林即桑社,有着重要的祭祀功能,重大的祈雨仪式和社祭活动都在桑林中举行。 桑林亦是古代先民男女聚会,“声色生”、“属而观”之地。汉书地理志云:“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合,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墨子明鬼:“燕之有祖泽,当齐之社稷,宋之桑林,楚之云梦也,此男女之所属而观也。”(陈梦家:“属者合也,谓男女之交合也。”)可见

8、,宋、卫作为商之后裔,皆保留了商的桑林社祭特点,桑林乃宋、卫祭祀的场所,也是男女野合之地。 桑林是男女交合之场,桑社是生殖神的象征,桑林亦为社木,是生命神树扶桑木的替代,是男性阳具的象征,因此桑林也成为上古时代先民自由性交的场所。,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溱洧,溱水长,洧水长,溱水洧水哗哗淌。 小伙子,大姑娘,人人手里兰花香。 妹说“去瞧热闹怎么样?”哥说“已经去

9、一趟。” “再去一趟也不妨。洧水边上,地方宽敞人儿喜洋洋。” 女伴男来男伴女,你说我笑心花放,送你一把勺药最芬芳。 溱水流,洧水流,溱水洧水清浏浏。 男也游,女也游,挤挤碰碰水边走。 妹说“咱们去把热闹瞧?”哥说“已经去一遭。” “再走一遭好不好,洧水边上,地方宽敞人儿乐陶陶。” 女伴男来男伴女,你有说来我有笑,送你香草名儿叫勺药。,溱洧里男女相会的日子,是古代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上巳节。在农历的三月三,人们随主神官,祭祀管理婚姻和生育的神灵高禖(音同媒),同时焚香草,庇除灾邪,乞求苦难的日子里能够天降吉祥。宋书礼志引韩诗曰:“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祓不祥。”,中国

10、情人节古已有之,即农历三月三。它称为上巳节。又称女儿节。上巳节的风俗,是在春天聚会、在聚会时祭祀高媒和祓契于水滨以求子,诗经中有许多恋歌是在这节日里唱出的。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记录的就是当时的情境。王羲之兰亭序,“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在这里文人墨客曲水流觞,已趋风雅;更接近于上巳本色的应是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而今天,三月三,荠菜煮鸡蛋。我们多只记得“春在溪头荠菜花”。,诗中的蕑,即是我们今天植物学上菊科里的兰草。当我们的先祖祭祀神灵,想要把自己心里的福愿让异界知道的时候,往往要借助天地里的

11、某种器物,某种气味。道具之一,就是焚烧兰草,在鼓乐丝竹发出的庙堂之音里,和砖瓦木石筑起来的外在结构不同,兰草的熏香形成一种虚拟飘渺的幕幔,在这个幕幔的背后,藏着我们想象里寄托了希望的实体和空间。在古代,兰草的身上,除了藏有自然清淡久远的幽香之外,还有殊灵暗藏祝福的未知之力。佩兰而行的人,是受天降吉祥庇护的人,这是兰草身上的神性。,芍药,并非今日所指的木芍药,而是草芍药,为一种香草,今日所谓“江蓠”。郑笺:其别则送女以勺药,结恩情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又云“结恩情”者,以勺与约同声,故假借为结约也。总而言之,芍药是男女在离别时,男子送给女子的信物,借以表达爱慕之情和离别之不舍。,唐代诗人白居易经溱洧诗云:“落日驻行骑,呻吟怀古情。郑风变已尽,溱洧至今清。不见士与女,亦无芍药名。” 翠云和尚云:“清山隐隐水迢迢,溱洧交流锦鳞跃。夕阳垂钓柳荫翁,喜看游鱼夺故道。涉水彼岸勺药赠,花从云林赋深情。诗经三百零五篇,溱洧褰裳数郑风。”,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将仲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