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先进选》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4521717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55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先进选》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论语先进选》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论语先进选》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论语先进选》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论语先进选》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先进选》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先进选》ppt课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 先进(节选),会计1211 第五组,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人,祖上为宋国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简介,孔子于公元前551年出生在春秋时代的鲁国,即如今中国东 北部的山东省。他幼年丧父,与母亲过着贫困的生活。年青时,

2、这位未来的哲学家做过小官,几年后辞官不做。他在随后的十六年中教书,招募了大批信仰其哲学的弟子。约在50岁时,他在鲁国担任要职。四年后,被反对派逼下台,在随后的十三年中,他四处游说,晚年返回鲁国。五年后(前479年)与世长辞。在他的一生中完成了易、诗、书、礼、乐、春秋六经。他的学说成为历代儒生们的必修之课。在其死后,他的学生们将他的言语整理编撰成论语,他的理论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2500年之久。,生平,思想,政治: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 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经济: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

3、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教育: 孔子首次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权利。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该“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他认为学生应该有好的学习方法如“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学习还要结合思考“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美学: 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儒家文化,东周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周王室衰微,诸侯坐大,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周礼”

4、遭到极大破坏,诸侯争霸,社会处于动荡之中。这时候代表各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异常活跃,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他们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著书立说,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办法,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产生背景,各家评儒,墨家对于儒家学说非议颇多,批评孔子的“述而不作”,主张“述而且作”,批评孔子和儒家的繁琐礼仪。 道家以自然无为为宗旨,蔑视礼法,对于儒家的礼仪道德持否定态度。 先秦法家学说思想上与儒家对立,早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认为孔子学说与法家农战思想对立,致使国家“必贫而削”。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对孔子个人颇为尊重,但他认为孔子学说不合时宜。 当代一些非儒学者根据民间口头评论将儒释道三家对中国发

5、展贡献做出如下评论:“治世道,乱世佛,由治入乱是儒家。”,文化地位,今天儒家所拥有的地位,是由于儒家在产生以后,在从古到今的漫长历史进程中,尤其是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所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独占大一统思想地位后而形成的。儒家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伦常关系,尤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等。儒家在先秦遭墨、法、道等派的激烈批判,在秦代和汉初,遭统治者排斥;在六朝先后受玄学、佛学的挑战,在五四反孔非儒高潮下历空前之厄,但还是绵延至今,其原因是因为儒学植根于中国固有的价值系统而又能随时自我调整,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且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它是东方最有价值的知识系统,以至于今天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国

6、学(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儒家是国学的核心与主体。,文化影响,对中国 1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 2 儒家思想对中国政治、经济的影响 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对欧洲 有学者认为,儒家学说推动了欧洲近代启蒙运动,以伏尔泰、狄德罗、卢梭、洛克、休谟、魁奈、霍尔巴赫、莱布尼茨等人为代表的西方近代启蒙先驱吸取孔孟学说,打破欧洲封建世袭和神学统治,催生发展了自由观、平等观、民

7、主观、人权观、博爱观、理性观、无神论观等现代观念,促进了人文、政治、经济、社会乃至科学等方面学说的发展。 对现代教育 孔子门下弟子三千,因而总结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比如“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孔子更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台湾将“孔圣诞”定为“教师节”。“崇文”、注重教育是儒家思想也是华人的基本价值观之一。,论语的成书和特点,论语开始于春秋末期,而编辑成书则在战国初期。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论语以

8、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文体特征,先秦语录体,篇幅简短,平朴自然 多为只言片语,少神态、动作、场景及性格的描写 片断性较强而整体感较弱。,本文文体特征,本文在论语中几乎可以说是一个特例 出现了虽极简略、却颇为传神的神态、动作和场景的描写。 谈话的过程首尾完具,内

9、在的节奏跌宕有致。 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和人生况味。,侍坐,四子言志,子路:,可使有勇且知方也,-鲁莽直率,好胜自诩。,冉有:,可使足民。,-谨慎谦逊,不卑不亢。,公西华:,愿学焉,愿为小相,-委婉谦恭,善于辞令。,曾皙:,暮春者“浴”“风”“咏”,-从容稳健,机敏好学。,释“哂”由“与”点之因。,本文结构,文章分析,孔子诱导言志:平等民主。,本文的独到之处,艺术上: 自然而完整的结构 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简练而传神的笔墨 内涵上: 涉及人生志向的话题 有丰富的情感与人生况味,1. 你认为全文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为什 么?,曾晳一段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由动作、声音构成的场景,延缓叙述节

10、奏,预示变化。 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雨临风、一路酣歌的动人景象。,问题,2.以孔子积极入世的一贯精神,何以会如此赞赏曾点的回答?,孔子“与点”的原因有三: 第一,曾点向往大自然的恬静生活与当时孔子的心境一拍即合,他曾经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欲居九夷”发出了迁邦异域,隐遁出世的牢骚和回归自然的愿望。孔子的牢骚和愿望正被曾点一语道破。 第二,曾点描绘的太平盛世和礼乐教化的气象体现了孔子学说中“仁”的最高境界。 第三,孔子还说过,“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曾点所言也与孔子安贫乐道的文化人格相吻合。,文化内涵及解析,入世情怀与隐逸之思 孔子的理想与现实: 理想之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理想之二:“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浴乎沂,风乎舞雩” 现实方式:“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 终其一生,奋斗不息。这是孔子精神中最可宝贵的一面。,孔子的两难之境 入世情怀与隐逸之思,1.在写到曾点的时候,出现了一段关于弹瑟的声音和人物动作的描写,这样写的意图和效果是什么?,思考与讨论,2.将本文与韩诗外传“各赋所愿”相比较,谈谈它们在写作的笔法上有什么不同。,3假如你想在社会事务或政治领域有所作为,而这一理想却屡遭挫折,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为什么?,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