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区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化学模拟题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74521619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淳区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化学模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淳区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化学模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淳区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化学模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淳区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化学模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淳区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化学模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淳区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化学模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淳区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化学模拟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淳区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化学模拟题班级_ 座号_ 姓名_ 分数_一、选择题1 双选将pH4的酸溶液与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可能是A等于7B大于7C小于7D无法确定2 【2016年高考江苏卷】化合物X是一种医药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化合物X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两个苯环一定处于同一平面B不能与饱和Na2CO3溶液反应 C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水解产物只有一种D1 mol化合物X最多能与2 molNaOH反应3 【2017年全国新课程高考仿真信息卷理科综合(二)】下图是一些常见的有机物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均属

2、于加成反应 B乙酸与甲酸甲酯互为同分异构体C乙醇溶液可除去暖瓶中的水垢 D反应、均属于取代反应4 已知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且、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通入溶液中,可存在反应3+6=2+4B每1 mol 在酸性溶液中被氧化生成时转移2 mol C溶液能将KI溶液中的I-氧化DI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将氧化成5 如图是四种常见有机物的比例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能发生氧化反应B乙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最后得到无色溶液不能和液溴反应C煤干馏得到的煤焦油可以分离出丙,丙是无色无味的液态烃D丁发生催化氧化得到的产物不能与金属钠反应6 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3、)A乙烯和乙醇 B苯和氯乙烯 C乙酸和溴乙烷 D丙烯和丙烷7 某的透明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 、B. 、C. 、D. 、8 下列关于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正确的是AB的阳离子的氧化性比A的阳离子强,说明A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B元素强B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A原子失去电子比B原子多,则A的金属性一定比B强C将少量Na2O2固体加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溶液变为红色D一定量的氯气通入30mL10.0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后形成NaCl、NaClO、NaClO3共存的溶液,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nmol,则0.15n 0 。测得反应过程中残留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4、A0 2min内平均反应速率v(SO2)= 0.3 moll-1 min-1B2 4min内容器内气体的密度没有变化C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8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0 mol MgSO4和1.00 molCO,反应达到平衡时,n(CO2) 0.60 mol10将16.8 g铁和0.3 mol Br2充分反应,加水溶解后过滤,向滤液中通入 a mol Cl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a=01时,发生的反应为:2Fe2+Cl2=2Fe3+2Cl-B当a=045时,发生的反应为:2Fe2+4Br-+3Cl2=2Fe3+2Br2+6Cl-C若溶液中Br-有一半被氧化时,c(

5、Fe3+):c(Br-):c(Cl-)=l:1:3D当0aHNi2(低浓度)A碳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4OH4e=O22H2OB电解过程中,B中Na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将不断减少C为了提高Ni的产率,电解过程中需要控制废水pHD若将图中阳离子膜去掉,将A、B两室合并,则电解反应总方程式发生改变14【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下列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A苯、己烷、四氯化碳 B乙酸、乙醇、四氯化碳C苯、乙醇、四氯化碳 D溴苯、乙醇、乙酸15【2017届山东省潍坊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我国酿酒历史久远,享誉中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可以用来酿酒B

6、工业酒精不能用来勾兑饮用酒水C葡萄糖转化为酒精的过程中放出热量D米酒储存不当容易变质发酸,原因是乙醇被氧化成乙酸16已知互为同分异构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z的二氯代物有三种Bx、y的一氯代物均只有三种Cx、y 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因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Dx、y、z中只有x的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17硫黄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甲,甲溶于水得溶液乙,向乙溶液中滴加溴水,乙溶液变成丙。在丙里加入Na2S生成气体丁,把丁通入乙得到沉淀戊。甲、乙、丙、丁、戊均含有硫元素,则它们正确的顺序是ASO3、H2SO4、H2SO3、H2S、SBSO2、H2SO3、H2SO4、S、H2SCSO3、H2SO4、H2S

7、O3、S、H2SDSO2、H2SO3、H2SO4、H2S、S18下列关于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高纯度的单质硅被广泛用于制作计算机芯片 B自然界硅元素的贮量丰富,并存在大量的单质硅C常温时硅与水、空气和酸不反应,但能与氢氟酸反应D硅可由二氧化硅还原制得19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成物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 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 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D. 同温同压下,在光照和点燃条件的不同20分子式为C5H10O3的有机物与NaHCO3溶液反应时,生成C5H9O3Na;而与金属钠反应时生成C5H8O3Na2,则该有机

8、物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不考虑立体异构)A10 B11 C12 D13二、填空题21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1)写出Na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2)氯化铝的水溶液常温时呈_(填“酸”、“中”、“碱”)性,把氯化铝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是_。(3)实验室配制FeSO4溶液,溶解时先要加入少量的稀硫酸,其原因是_(用离子方程式和适当文字说明);配制完毕后要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_。(4)t时,某NaOH稀溶液中c(H+)=10a molL1,c(OH)=10b molL1,已知a+b=12,则: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w=_;在该温度下,将100mL 0.1 molL1的稀

9、H2SO4与100mL 0.4 molL1的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_。22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含有少量的SiO2、MgCO3及色素等杂质,测定蛋壳中钙含量的操作步骤如图所示:已知:CaC2O4、MgC2O4都难溶于水。 回答下列问题:(1)样品溶于盐酸后得到的滤渣主要是_。(2)操作时,加入饱和(NH4)2C2O4溶液和氨水的作用是_。(3)洗涤最好选用_(填“冰水”或“0lmol/L草酸铵溶液”),其目的是_。(4)在一定温度下,向2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足量的草酸钙(固体所占体积忽略不计)发生反应: CaC204(s) CaO(s)+CO(g)+CO2(g),若前5min

10、内生成 CaO 的质量为11.2g,则该段时间内v(CO)=_。(5)滴定操作是用标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生成的草酸,通过钙与草酸的定量关系,可间接求出钙的含量。 步骤1:将溶液A加蒸馏水稀释至250mL。步骤2:取稀释后的溶液25.00mL于锥形瓶中,加稀H2SO4酸化。步骤3:用0.0190 molL-1KMnO4溶液滴定步骤2所得溶液至终点,消粍KMnO4溶液V1mL。步骤4:重复步骤2、步骤3的操作3次,记录数据如下表:实验编号KMnO4溶液的浓度(mol /L)KMnO4液滴入的体积(mL)10.0190V1=20.0220.0190V2= 20.0030.0190V3=19.984

11、0.0190V4 = 20.80KMnO4溶液和草酸溶液在稀硫酸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该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_%,则此法求得的钙含量_实际值(填“”“=”或“”)23完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相关问题:I配平下面的氧化还原方程式:_ Na2SO3_ KIO3_ H2SO4 =_ Na2SO4_ K2SO4_ I2_ H2OIIKClO3和浓盐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会生成黄绿色的易爆物二氧化氯。其变化可表述为(浓)。(1)请分析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情况(用双线桥表示)_。(2)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_(填序号)。只有还原性 还原性和酸性 只有氧化性 氧化性和酸性若标准状况下产生4.48L Cl2,则参加反应的KClO3的质量为_g,被氧化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为_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mol。(3)ClO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因此常被用作消毒剂,其消毒的效率(以单位质量得到的电子数表示)是Cl2的_倍。(提示:ClO2与Cl2消毒时氯元素都被还原为最低价)24A(C2H4)是基本的有机化工原料。用A和常见的有机物可合成一种醚类香料和一种缩醛类香料,具体合成路线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略去):已知:回答下列问题:(1)B的分子式是_,C中含有的官能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