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74518984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鹤、孟”等个生字。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想象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初步地学会探究性学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会读中有思、读中有悟、读中有得。学会在学习中积累运用古诗句,发展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使学生能够初步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体会诗中丰富复杂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准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教学难点体会“西辞”“烟花”的意思。体会诗

2、人复杂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导入学习,理解诗题。由本单元专题“人间真情”入手,进入送别诗的学习。出示第一首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解释诗题,理解“之”的意思。(二)初读古诗,理解生字。1指名初读。2理解生字。3自由朗读。(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自学诗句。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预设难点:西辞烟花理解“西辞”。通过了解“黄鹤楼”和“广陵”的地理位置,理解“西辞”的意思。理解“烟花”。理解烟花的古今异义。4理解整首诗的意思。(四)三读古诗,感悟情感。1初步感悟情感。2深入感悟情感。重点体会:离情、深情。体会“离愁”。通过“孤帆远影碧空尽”,理解离情。体会

3、“深情”。通过“唯见长江天际流”,理解深情。二、学习第二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一)总结学法。(二)学习交流。1学生自学,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交流要点:两首诗的相同和不同点,了解作者、感受深情。有“送”“西”“尽”“故人”四个相同的字词,但具体含义不同。了解作者。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感受深情。通过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感受深情。3配乐朗读。三、布置作业阅读其他的送别诗,感受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唐李白唐王维黄鹤楼画古诗两首教学实录执教:郭琼(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年级:四年级整理:印记(三河市皇庄小学米涛)师:咱

4、们准备好了?生:准备好了。师:上课吧!刚才背的一些送别诗,在动脑过程中,相信你们一定感受到了蕴含其中的真情。可以说自古重离别,可以记载流传下来的作品,可以说不可胜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它们,去感受其中美好的真情。让我先来看一首诗,这就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生:(齐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师:这个诗题用现在的话怎么说呢?生: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师:说的真好,在这里有一个特殊的字是?生:之师:“之”是什么意思呢?生:去。师:是去的意思,还可以说是到的意思。那孟浩然到广陵去了,那谁来给他送别?生:李白。师:就是本诗的作者,唐朝大诗人李白。师:你们知道送别的地点在哪吗?生:黄鹤楼。师:非常聪明的孩子

5、。那我们先来看看“鹤”这个字。古人啊,将它这样写。我们都知道,右半部分是“鸟”过去呀,人们把长尾巴的鸟叫做“鸟”。我们大家看左半部分,有谁认识这红色的字?(que隺)对了,猜猜什么样的鸟叫 que呢?大胆的猜。生:我觉得应该是()的意思师:太对了,那说到这,你对这个鹤字有什么样的印象啊?生:我觉得是既长又短。师:既长又短,好像有点不太合情理,是吗?你的意思是什么?生:左半部分()让它尾巴很长,所以()师:它的尾巴应该是不长不短。从字形当中我们就好像感受到了它的美丽。它呀确实是一种让人喜爱的鸟。它的鸣叫声震九天,它的舞蹈雅致翩翩,在咱们中国民间早就被定为仙鹤。黄鹤楼就留下了仙人乘鹤升天的传说。诗

6、人最后还写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就在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天下名楼,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分别了,那我们再来自由的读一读诗题吧,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师:好,让我们把书打开。100页,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字正腔圆的读读这首诗?生: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师:不但字音准确,而且还颇有韵味。我们把这种韵味再来感受一下。(读)故人西辞黄鹤楼,第二句。生:烟花三月下扬州。师:第三句。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师:最后生:惟见长江天际流。师:真是富有韵味啊!就这样,我们来自由的练读这首诗吧。生: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7、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师:读好这首诗,那只是刚刚触到它的表层,通过这些诗句,你都了解了哪些诗意呢?说说看,平时你都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理解诗意呢?生:我一般都用一句话中的重点词和重点句来理解这句话。师:看样子,从字的意思来理解这句话就好理解了。好办法,你呢?生:还有先把不懂的字都翻译成现代的话,然后再看这句话。师:不懂你怎么翻译啊?仔细的说。生:查字典。师:好办法。你呢?生:我理解诗句第一种方法就是查一下上下文,如果有注释的话再看一下注释。师:非常好。你还有?生:就是先把自己懂得,然后看一下,然后可以再联想一下。师:他的意思听出来了吧,谁能再说说,他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理解诗句的?生:()

8、师:你的方法是他说的这样吗?是呀?其实我感受到了,大家的意思是说,是把会的先想一想,然后呢上下句联系联系,也许刚开始不懂的,一联系上下句就会了。非常好。有的时候,就让我们来默读这首诗,来理解诗句的意思。重点词语之间写批注生:(自学)师:要不然咱们这样吧,跟你前后左右的四个同学,小组把你不理解的一些地方互相问一问,也许,好不好?生:()师:再大点声,让我们都听清楚生:烟花为什么像烟雾一样?师:哦,听清楚她的问题了吗?生:()师:你对自己能满意吗?她的问题是烟花为什么是花,开的像烟雾一般。你怎么理解?生:形容花开的繁茂。花很多,所以像烟雾。师:花太多,太繁茂了。这回你满意了吧?其实对烟花的理解,不

9、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好了,别的组还有问题吗?你们。生:我们没有搞懂什么叫天际流?师:这个刚才有的组讨论过了,你们组讨论的,你能帮他解答一下吗?生:天际流,流你应该知道吧。水都是可以流的,天际就是特别特别远,天边。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长江水都往天际那边流了,一直流向了天边。师:就是这个意思。不着急,你说的真好。还有问题,你有什么问题?生:孤帆远影碧空尽的碧是什么意思。师:哦。最后的同学能帮你解答。生:碧就是很蓝的意思。师:有一个词叫做碧绿,碧极了,绿极了。你说的意思有点发蓝了,碧空就是生:蓝天。师:说的多好。好了,没有问题了,是吗?还有问题,你说。生:我不太明白西辞是什么意思?师:你看看XX马上

10、就举手了,来,请你说吧。生:因为黄鹤楼在西边,然后人在东边,孟浩然要离开黄鹤楼到广陵,西辞的意思就是离开黄鹤楼到广陵。师:你说的真好,孩子,你怎么了解他们两个的地理位置的呀?你怎么知道的?说吧生:就是查了一些资料。师:他在学习之前就先查的资料。真是个好习惯。确实是这样的,我们大家来看一下。黄鹤楼所在的武汉就在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处,广陵是哪里?生:江苏省现在的扬州市。师:江苏省现在的扬州市。其实诗句里面已经告诉我们了。生:烟花三月下扬州。师:既然是之广陵,又说是下扬州,看样子这个广陵就是生:扬州。师:他们呀真的就像这位同学所说的这样,在我国的长江流域,而黄鹤楼在?生:西。师:广陵在?生:东。师:也

11、就是西辞的意思应该怎么说比较恰当呢?你再说一说。生:我觉得应该是离开西边去东边。师:哦,离开了西边的黄鹤楼道别了。没错,此时的孟浩然就要沿长江自西向东顺流而下。所以诗中还说道烟花三月下扬州。说到烟花,我们现在在非常重要的日子里,还经常放,见过吗?生:见过。师:诗中的烟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意思吗?生:不是。师:我们从注释当中也看到了。此时的长江两岸,那正是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百花盛开,春意盎然,使我们感到千里莺啼绿映红。春色满园关不住。(播放课件)生:一枝红杏出墙来。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师:就在这烟

12、花三月的美好季节,两位情深意重的朋友分别了。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一首千古别诗诞生了,让我们放声读吧!生: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呢?生:李白在黄鹤楼那块送孟浩然去广陵,第一句就是说孟浩然要离开黄鹤楼去扬州。烟花三月下扬州是说花开的很茂盛的时候,孟浩然要去扬州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只有一只船在水中,远方蓝天就是没了。师:只有一只船在江上行驶,是吗?一直到这只船都没有了,消失了。看不见了。生: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说,只能看见长江,远看就是天连着江,所以说是天际流。师:江水都流向了天边,是吗?说

13、的不错。如果让我们把这个分别记下来,我想大概至少要用到好几十个图板。可是诗人李白用了多少笔墨呢?生:28个字。师:让我们字字入目,句句用心的领悟,透过这28个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了?用我们的心去感受。生:我感受到李白送孟浩然的时候那种依依不舍,还有那种忧愁的思想。师:感受得真好,孩子。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种依依不舍的深情呢?接着说吧。生:就是我是从后两句诗感受到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还有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描写的。师:故人,老朋友走了,常人都会感到舍不得。这位同学不仅感受到了,而且还给我们读了出来。谁还想谈谈你的感受?生:我是从第一句和后两句感受到的李白对孟浩然依依不舍的。因为,我觉得李白它船都消失了他还没有走,他在想朋友是不是还能回来。师:都消失了,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孩子们,古时的长江可以说是“千帆驶过”,但也不会只载一只船吧,可是在李白的眼中,却只有那一艘船,孤帆远影,你能感受到他的心吗?生:能。我能感受到他对孟浩然感情很深,因为他只注意到了孟浩然的船,一直注视着他,想和他一起去扬州,一直陪伴着他,并没有留意到身边的船。师:他的眼中,他的心中,只有生:孟浩然。师:如果你就是李白,看到那孤帆远影都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却还长久的驻足,你在想什么呀?生:我在想孟浩然什么时候才能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