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新课标高中地理第二轮复习课件:第1讲地球与地图(浙江专用)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4514827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新课标高中地理第二轮复习课件:第1讲地球与地图(浙江专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1届新课标高中地理第二轮复习课件:第1讲地球与地图(浙江专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1届新课标高中地理第二轮复习课件:第1讲地球与地图(浙江专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1届新课标高中地理第二轮复习课件:第1讲地球与地图(浙江专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1届新课标高中地理第二轮复习课件:第1讲地球与地图(浙江专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届新课标高中地理第二轮复习课件:第1讲地球与地图(浙江专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新课标高中地理第二轮复习课件:第1讲地球与地图(浙江专用)(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1讲 地球与地图,2011届新课标高中总复习浙江地理,2,聚焦点一:常见区域地图的判读,(2010年浙江卷)读下图,阴影部分为四个农业区。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的主要经济 作物依次是( ) A茶叶、咖啡、棉花、橡胶 B甘蔗、棉花、柑橘、葡萄 C棉花、黄麻、香蕉、可可 D花生、大豆、茶叶、棉花,3,B,(2010年浙江卷)读下图,阴影部分为四个农业区。完成(1)(2)题。 (2)四地的农业地域类型 均属于( ) A自给型农业 B混合型农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 D集约型农业,4,D,解析: 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海陆轮廓及河流特征,可以判断出四地的位置、气候,从而确定四地的主

2、要经济作物。甲地位于台湾西部沿海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种植甘蔗;乙地位于埃及尼罗河三角洲,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丙地位于美国南部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适宜柑橘生长;丁地位于法国南部罗讷河下游,属于地中海气候,以葡萄种植闻名。,5,解析: 经济作物的种植显然属于商品农业、种植业,热带种植园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故A、B、C错;甲、丙、丁三地位于发达地区,经济作物的集约化程度高,棉花在埃及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集约化程度也高,故四地农业地域类型均属于集约型农业,故选D。 误点警示: 一些考生由于空间定位不准确,知识掌握不是很牢固,做第(1)题时,很容易误选择A选项。,

3、6,(2010年上海卷)亚洲某地(约27N,86E),蓝天与白云交织,雪山与湖泊辉映。回答(1)(3)题。 (1)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 ) A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B高原山地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7,B,(2010年上海卷)亚洲某地(约27N,86E),蓝天与白云交织,雪山与湖泊辉映。回答(1)(3)题。 (2)该地的相对地理位置位于( ) A喜马拉雅山脉南侧 B德干高原北部 C阿拉伯海沿岸 D地中海沿岸,8,A,(2010年上海卷)亚洲某地(约27N,86E),蓝天与白云交织,雪山与湖泊辉映。回答(1)(3)题。 (3)该地属于亚洲地理分区中的( ) A中亚 B南亚 C西亚

4、D东南亚,9,B,解析: 本题解题关键是明确喜马拉雅山脉的经纬度位置。根据题干中“蓝天与白云交织,雪山与湖泊辉映”,可以推测该地地势较高、空气稀薄。根据经纬度进一步确定此地处在喜马拉雅山脉南侧。在亚洲地理分区中,该地属于南亚;从气候类型来看属于高原山地气候。,10,聚焦点二:等值线图判读 判读等值线图要“五读一分析”。即读数值范围和极值、读延伸方向、读疏密程度、读弯曲方向、读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分析成因。如下表:,11,(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

5、侵蚀较为严重。 (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14,答案: 等雪期线在中部地区向北(东北)凸出,表明沿MN一线中部雪期短于其东西两侧地区,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0的时间较长,中部气温持续低于0的时间较短。因此,中部地势较低(为平原),东西部地势较高(为山地)(东西高,中间低)。,15,(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答案: 甲地雪期比乙地短,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为充足。,16,(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 答案: 丙地属于丘陵地形,地势低于乙地,融雪径流量大于乙地;

6、丙地比乙地受到更多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林地被毁、过度垦荒等),丙地更易被侵蚀。,17,解析: 第(1)题,由题干信息知,雪期是指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可理解为当地气温持续低于0的时间。读图中经纬度,结合轮廓特点可知图示地区为我国东北地区。图中等雪期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增,且在中部地区向北凸出。凸高为低,说明中部雪期较东西两侧短,即中部地区气温持续低于0的时间较短。联系影响气温的因素,回忆气温高低与地形地势的关系,按题干要求组织答案即可。,18,解析: 第(2)题,看清图右下角的图例,结合甲、乙两地的雪期和降雪量线的数值,不难得出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雪期长短主要由气温决定,降雪量主要受水汽

7、多少影响。联系甲、乙两地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找到差异的原因。第(3)题,要正确理解题干中融雪侵蚀的含义,即为积雪融水水流形成的侵蚀。其侵蚀作用的强弱取决于融雪水径流量大小、地形状况和植被好坏。融雪水径流量与地形、地势相关,地势越低,融雪水汇入量越多;植被好坏与人类活动有关。,19,误点警示: 等值线图的判读难度较大,由于没有看清图例和题意,一些考生容易把等雪期线和等降雪量线混为一谈,从而混淆了影响雪期和降雪量的因素。,20,(2010年全国卷)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3

8、)题。 (1)图示的最大温 差可能是( ) A4 B12 C16 D18,21,C,(2)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 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22,B,(3)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 A8日15时左右 B8日22时左右 C9日15时左右 D9日18时左右,23,B,解析: 第(1)题,图中等值距为2,最高温度大于21,小于23,最低温度大于5,小于7,故图示最大温差大于14,小于18。选C。 第(2)题,9日气温最高值达21以上,高于8日气温最高值,A错;9日9时到18时比8日等温线更密集,说明白天气温变化

9、晴天比多云天剧烈,选B。一天中,14点前后温度达到最高,故从正午12点到午夜0点温度不是逐渐降低的,C错;白天等温线比夜晚密集,说明白天温度变化更快,D错。,24,解析: 第(3)题,首先明确城市热岛效应是指由于城市废热排放,使城市温度明显高于郊区的现象,所以热岛效应最强时段应是城郊温差最大时段,选项中8日22时左右符合要求。,25,26,(2010年全国卷节选)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5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5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

10、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图5a 图5b,27,(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12分) 名师点评: 该生没有准确把握甲地的地理环境特征。甲地位于河谷地区,不仅地形平坦开阔,而且水源充足、灌排条件好。此外,还误判此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导致失分较多。,28,答题指导: 由图中等高线、河流、经纬度位置等特征可知,甲地位于河谷,处于西南风的背风地带,晴天多、昼夜温差大。请注意:分析农业区位条件时要说明因果关系。 参考答案: (1)甲地位于(南北向的)河谷中,灌溉(和排水)条件好;(北纬45附近)葡萄生长季节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葡萄成熟季节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