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课程改革-一种比较分析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4508349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33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课程改革-一种比较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世界课程改革-一种比较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世界课程改革-一种比较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世界课程改革-一种比较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世界课程改革-一种比较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课程改革-一种比较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课程改革-一种比较分析(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课程改革 一种比较分析,赵中建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Z,赵中建 教授、博士生导师,全球教育展望杂志副主编 曾为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客座研究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富布莱特研究学者 目前主要研究 UNESCO文献研究:已出版教育的使命、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2002年将出版为了21世纪的教育:问题与展望和全球化与课程改革:来自国际教育局地区性会议的报告 教育质量管理研究:正在主持教育质量管理研究丛书,将出版向管理要质量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研究、企业精神与学校管理改革、学校评估指标体系与个案分析 美国基础教育研究:已发表20余篇论文,正在主持美国基础教

2、育研究系列,计划撰写美国基础教育政策与热点问题研究、学校重建90年代美国学校管理改革、美国课程标准与课程改革研究等。,“ 从总体上看,素质教育的成效还不够明显,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一些地方开展素质教育还是号召多而落实的措施少,一些学校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实施存在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个别地方应试教育愈演愈烈。”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 “ 推进素质教育步履维艰,基础教育还没有摆脱 应试教育的惯性和影响,在一些地方就像有的同志形容的 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 教育部长陈至立,一、从全球角度看课程改革 关注世界课程改革的历史演进 关注世界课程改革的当今态势 3. 世界课程改革的主

3、要内容 二、美国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课程改革的特点:基于标准的课程 各科课程标准 4. 课程标准举例,关注世界课程改革的历史演进 国际教育局的国际教育大会的历届会议的建议 现代语言教学(1937) 古典语言教学(1938) 学校教科书的编写、使用和选择(1938) 中学地理教学(1939) 中小学的卫生教学(健康教育)(1946) 中学体育(1947) 小学中自然科学的引入(1949) 阅读教学(1949) 中学中的手工艺教学(1950) 小学中的数学入门(1950),中学中的自然科学教学(1952) 中小学的艺术教学(1955) 中学的数学教学(1956) 初等学校课程的准备和发

4、布(1958) 小学教科书的准备、选择和使用(1959) 普通中等学校课程的准备和发布(1960) 中学的现代外语教学(1965) 小学健康教育(1967) 从适当的科技入门教育看普及和革新初等教育 (1984),现代语言教学(1937)提出建议: 应尽力鼓励在各类学校,包括职业学校和初等学校的 高年级开设现代语言课程。 至少应让所有各科教师习得一门外语,以使他们对所 教学科在国外的发展状况保持好奇和关注,这样 也可以使他们的教学得益于对外国文明的了解。 现代语言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从实用角度出发,培 养应用语言的能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 和明了与外国文化密不可分的教育兴趣和不同民 族之

5、间的相互理解。,普通中等学校课程的准备和发布(1960)的若干建议: 在草拟普通中等学校课程时,必须考虑下列几点内容(a)这类教育的不同目的;(b)这类教育的结构,不论是统一 的还是分段和分组组织的;(c)对每一学科或学科群的 相对重视;(d)学生在其中生活和接受教育的环境;(e)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不同年龄和性别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虽然不存在所有国家都可以接受和有效利用的绝对原则,但我们仍然建议,在相对重视有关学生的智力、道德、社会、手工、体育和美育教育的课程和教学大纲时,应保持适当的平衡以确保每个儿童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为了达到这种平衡,应记住在制定课程时,每门学科应不但有助于学生事实性知识

6、的积累,而且要有助于其人格的发展,有助于形成他们对周围世界的态度。,重要的是应根据现在的情况重视道德教育,要求所有的教师重视他们所教学科的道德和社会意义,重视学生们可能面对的校内外环境的道德和社会作用。 应该鼓励这样一种双重倾向,即在普通中等教育中给工作 和实用的和职业性质的知识以更多的空间,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机构中加强对普通学科的学习。 应该把普通中等学校的教学大纲看作是小学教学大纲的自然延续因此,最好在开始普通中等教育和进入更高阶段(如果有的话)学习之前,应在课程方面做好转换和过渡,以确保学生在重新调整自己时少一些压力,而这些压力可能会使学生气馁,导致他们失败。 课程的涉及应该确保学生在中

7、等学校接受教育期间的任何时候,都可以从一类教育转到另一类,即从普通教育转向专门化教育或从专门化教育转向普通教育。,2. 关注世界课程改革的当今态势 现在普遍为人们所认可的是,设计课程应主要受到国家的关注,通常应由中央、地方和学校各级的教育人员共同进行。然而,最近的两种趋势已经促进了国际社会关注课程问题: 1 A. 经济和社会的全球化提出了一种新的挑战,要求改编课程内容以符合国家的要求和国际的关注热点; 2 B. 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方面,参与教育传递(尤其是不断增强地使用信息和通讯技术,ICTs)的人员的多样化为教育内容促成了新概念和准则的出现。这种状况又一次提供了国际合作的新的机会。 正是在这

8、样的背景下以及努力回应有关教育内容的当代关注热点,国际教育局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内负责加强各成员国的课程开发能力的机构,正把自己的活动集中于改编教育内容以适应于21世纪学会共存的挑战。,自1999年以来,国际教育局已经在世界不同地区组织了一系列的工作坊或研讨会,以对课程开发领域的能力建设做出贡献。迄今为止,已经出版了8次研讨会的报告: 南亚:印度新德里,1999年3月917日。Hallak, J. & Poisson, M 主编:全球化和共同生存:亚洲教育内容的挑战 拉丁美洲: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1999年9月23日。Braslavsky, C. 拉丁美洲的中等教育课程:新的趋势和变革 东亚

9、:中国北京,2000年3月2731日。Poisson, M. 主编:当代社会的科学教育:问题、难点和困境 拉丁美洲:乌拉圭马尔多纳多,2000年7月31日8月2日。Braslavsky, C., Dussel, I, & Scaliter, P. 主编:拉丁美洲青年人的组织:挑战、经验和建议,西非:加篷利伯维尔,2000年10月2328日。Aglo, J. 主编:教育制度改革和课程改革: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现状 东南亚:泰国曼谷,2000年12月1216日。Gregorio, C.G. & Byron, I. 主编:东亚和东南亚课程专家的能力建设 阿拉伯海湾国家:阿曼马斯喀特,2001年2月1

10、721日。Rassekh, S. & Thomas, J. 主编:海湾地区课程变革和课程改编的管理 加勒比地区:古巴哈瓦那,2001年5月1518日。Byron, I. & Rozemeijer, S. 主编:学会共存的课程开发:加勒比地区,东南亚地区刚被采用的或即将被采用的国家学校课程的研究表明:这些国家课程改革将存在一些共同的趋势,它们是: 1提高教育机会民主化的程度 所有成员国都为提供9年甚至12年义务教育已作出努力。这也预示着识字人的比率将呈不断上升趋势,也预示着社会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受教育者接受终身学习、继续教育和自我发展理念的时代。 2拓宽课程的知识面 尤其是科学、数学、信息

11、技术的使用和应用以及一门国际语言特别是英语的习得。各国均为向平衡的课程迈进而努力,如将不同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但显而易见,上述三方面的内容已成为各国课程改革和将要改革的课程的重点。这些内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原理符合知识经济将占主导的全球发展的趋势。这种趋势无一例外地要求用科学知识和信息技术武装各地区的人力资源。,3教学方法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活动为中心 该地区的国家课程倡导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逐渐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和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虽然这种转向不完全是新的,但它却从原来的那种单纯地以孩子为中心(比如,列举科学实践活动的步骤)的活动向问题解决和工作调查转变。这种趋势使得我们有必要采用广

12、泛的教学策略,如合作学习、更有序的思维技巧以及主动学习等。 4评价趋向多样化 虽然传统的纸笔考试仍是区域课程采用的主要形式,但依靠单一的合理手段进行学术评价的传统思想已逐渐被多种形式的评价手段如档案袋、课题、自我评价等所取代。这些评价手段将会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进步情况。因而,这一变化也反映了从为传统倡导的建立在语言文学和数学逻辑思维为内容的评价转向对人的能力和智力等更广泛内容的评价。这与学校评价的全球发展主流趋势是一致的。,3.世界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A. 学会共存教育 学会共存意味着:“教育应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的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教育不但应致力于使个人意识到他的

13、根基,从而使他掌握有助于他确定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而且应致力于使他学会尊重其它文化对其他文化的了解可以使人们产生双重意识:不但意识到自己文化的独特性,而且意识到人类共同遗产的存在”,全球化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典型特征。全球化首先反映在经济领域,它形成了一个世界范围的、以金融市场为笼头的经济市场。一些人指出全球化潜在的积极作用,如市场开放无国界、贸易的扩大、资本的增加等,因而他们大力鼓吹和倡导全球化。另一些人则强调了伴随全球化而来的风险,如市场崩溃、经济主导政治、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 市场社会”取代“ 市场经济”、国家在公共政策领域中调节作用的弱化等,因而全球化也遭到一些力量和人士的强

14、烈反对。,全球化给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影响,而且也给人类带来了不同文化、传统、伦理等方面的矛盾和冲突,反映出世界面临着文化统一性的威胁,威胁着文化的多样性,其结果还将导致人们在崇尚自己文化独特性和民族主义的同时,产生出对其他文化的不可避免的非宽容性和拒绝。,国际理解教育 和平文化 学会共存 国际教育大会在其通过的大会建议中,多次直接涉及国际理解教育的主题,如: 1948年的第11届会议通过的青年的国际理解精神的培养和有关国际组织的教学第24号的建议 1949年的第12届会议通过的作为发展国际理解工具的地理教学第26号建议 1968年的第31届会议通过的作为学校课程和生活之组

15、成部分的国际理解教育第64号建议 1994年的第44届会议通过的国际理解建议的总结与展望的宣言(第80号),这些建议书和宣言的基本内容或特点,就是希望通过各级教育和各科教学,使学生学会对他人和其它文化的欣赏、尊重、理解和宽容,以促进国际的团结与合作。 列举若干内容: l 所有教学应有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国际团结。 l所有教育机构的生活的安排,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合作精神,这是各国人民之间更好的相互理解所必需的。 l由于这种教学是新颖且复杂的,要求头脑的知悉和心灵的感悟,因而教师本人要有国际理解的精神并受到专门的培训,以使其能胜任作为整个教育必不可少的这部分的教学,不论这种教学是直接的还

16、是间接的(以上引自第24号建议)。,l认为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应致力于发展有利于国际理解和尊重人权的态度和行为。 l教育应增进国际团结和对世界各国人民及民族之间相互依存的理解。教育应指出在处理世界问题上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应阐明所有的国家,不论它们在政治制度或生活方式上有何不同,都应有义务和兴趣为这一目标而合作。 l中小学课程中的大多数科目为国际理解的教学提供了机会学校应提供这样一种氛围,即学校内的任何成员都能获得对所有各种人予以公正、无私、宽容、尊重的素质; l国际理解教育应作为学校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予以计划和落实,每一学科都应通过有效的方式促进形成这一持续有效、协调发展的系统(以上引自第64号建议)。,科学教育(技术教育和数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