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考面对面(教科版)政治课件 8.课时4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4508127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中考面对面(教科版)政治课件 8.课时4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湖南中考面对面(教科版)政治课件 8.课时4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湖南中考面对面(教科版)政治课件 8.课时4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湖南中考面对面(教科版)政治课件 8.课时4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湖南中考面对面(教科版)政治课件 8.课时4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中考面对面(教科版)政治课件 8.课时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中考面对面(教科版)政治课件 8.课时4(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中考考点梳理 领域三 法律教育 主题八 权利和义务 课时4 我们的人身权利,考点8 生命健康权 【考标链接】 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识记) 2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与健康(理解),教材知识导航,1. 生命健康权的含义、组成及其重要性(地位) (1)含义:指公民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身体组织、器官的完整、生理机能以及心理状态的健康所享有的权利。 (2)组成: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由生命权和健康权两部分组成。健康权包括身体健康权和精神健康权。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精神,是我们保持劳动能力、行为能力和快乐生活的条件。 (3)重要性(地位

2、):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在公民的人格权中,生命健康权居于首要地位。,2. 公民应如何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 (1)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使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和焕发向上的精神;在患病时及时医治,恢复健康,增强体质; 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依法自卫和寻求法律保护。 (2)注意自身生命安全和健康,使自己处于安全的环境,免受他人侵害,这不仅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我们对自己的关爱和责任。 (3)除了为正义而献身外,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得让与或抛弃。,3. 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和意义 (1

3、)原因:未成年人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其生命健康权易受到侵害;未成年人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是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将关系到现代化建设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 (2)意义: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和健康;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旺发达;等等。,4. 在维护自身生命健康权的同时,为什么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2016.29(2) (1)我们在努力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害的同时,还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生命健康权,关爱他人的生命健康既是我们的道德义务,也是我们的法定义务。 (2)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既损

4、害了他人的生命健康,也损害了自己行为人要依法受到法律相应的制裁。,5. 公民应如何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2013.30(1) (1)任何人都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因为这是侵害生命权的行为。任何人不得故意或者过失造成他人受伤、生病,因为这些是侵害健康权的行为。 (2)当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和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要主动伸出援助之手,维护他人的合法权利。 (3)人与人之间因故发生了争执,要懂得控制情绪、宽容他人,以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导致伤害事件的发生。我们要关爱生命,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远离暴力,做一个既遵守法律又乐于助人的人。,考点 9 人格尊严权 【考标链接】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5、,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理解) 人格尊严权的含义、表现、内容及重要性(2016.16B) (1)含义:人格尊严权是指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 (2)表现:自尊与他尊两个方面。 (3)内容: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和隐私权等。 (4)重要性: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人格尊严权是精神性的人格权。,2. 名誉权(2016.16A) (1)含义: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它为人们自尊、自爱的安全利益提供法律保障。 (2)表现: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3)重要性: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

6、干、信誉等方面做出客观的社会评价。每个人一生都处在这种评价中,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可以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有良好名誉者不仅可以获得社会更多的尊重,还可获得经济利益。,(4)法律规定: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5)侵权表现及后果:侵权表现:侮辱(公然谩骂他人,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给他人起侮辱性绰号等)、诽谤(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后果: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还要承担法律责任。,3. 肖像权 (1)含义:肖像是肖像人的人格标志。肖像权是指公民对自己的照片、画像、雕像、录像、摄像及其他有载

7、体的视感影像,依法享有不受侵犯的权利。 (2)内容: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未成年人在使用自己肖像和获取报酬方面须由其监护人代理或同意。 (3)侵权表现: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恶意损毁、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利用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 (4)维权:当肖像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权人的责任,必要时可提起诉讼以讨回公道。,4. 姓名权 (1)含义:姓名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姓名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犯的权利。姓名包括正式姓名、笔名、艺名等。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 (2)侵权表现:干涉他人决定、使用

8、、改变自己的姓名;盗用、冒用他人姓名等。 (3)维权:侵犯公民姓名权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被侵权者可以通过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姓名权。,5. 荣誉权 (1)含义:荣誉权是指公民、法人所享有的,因自己的突出贡献或特殊劳动成果而获得的光荣称号或其他荣誉的权利。如:“劳动模范”“三好学生”。 (2)侵权表现:非法剥夺他人荣誉;非法侵占他人荣誉;严重诋毁他人所获得的荣誉;侵犯荣誉权人应得的物质利益。 (3)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和奖章。,6. 如何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1)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当人格尊严受到侵犯时,要学会运用法 律武器去维护自己的人格

9、尊严。可以视受伤害的程度,要求其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或要求其消除影响、赔偿损失,严重的可追究其刑事责任。 (2)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应取笑别人的外貌、衣着、说话方式和动作;不应给他人起侮辱性绰号;不歧视身体或智力有缺陷的人;爱护和发自内心地尊重比自己弱小、比自己能力低、条件差的人;尊重他人隐私。,考点 10 隐私权 【考标链接】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尊重别人的隐私(识记) 1. 隐私权的含义、侵权行为和后果 (1)含义:每个人都有一些涉及个人心理、生理以及社会交往的秘密,未经本人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将其公开。这种由法律明确规定并加以保护的权利,就是我们的隐私权。 (2)侵权的具体

10、行为:如有的同学总喜欢打听别人的秘密、偷听其他人的私下谈话、偷看他人日记、猜测人家不愿意公开的事情,甚至私拆别人信件等。 (3)后果:随意披露他人隐私不仅是不道德的,而且是违法的,要受到法律的制裁。,2. 如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1)当隐私权受到侵犯时,我们应该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3)要掌握网络安全知识,以避免个人隐私在网络中被浏览和扩散。,3. 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的依据 (1)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

11、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2)个别家长和教师为了解学生情况以弄清事实或加强教育的针对性,采取翻学生抽屉、看学生日记、追问学生交往情况等方式,尽管出于善意,但这是违法的,也是不道德的。 4. 如何做到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1)树立尊重隐私的意识。 (2)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3)要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己、尊重他人的隐私权。,例(2016郴州15)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些属于不宜公开或不愿公开的、不妨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个人私事。如果随意披露他人的私事就侵犯了公民的( ) A. 名誉权 B. 荣誉权 C. 肖像权 D. 隐私权 【解析】考查点:隐私权。解题思路: 个人私事

12、属于隐私,随意披露,就属于侵犯隐私权,D正确,披露个人私事既没有侮辱他人,也没有诽谤他人,A不正确;公民的荣誉权是指公民在学习、生产、工作、作战等方面成绩显著而获得的光荣称号,B不正确;随意披露的是个人信息,与肖像无关,C不正确;故选D 【答案】 D,命题点 1 生命健康权(5年2考) 2013郴州29(2),2分 材料二:据郴州日报5月8日报道,武汉市洪山区内一高校在读研究生付某为抢劫同校学生钱物,竟在开水房水杯内投入催眠药品,先后“药倒”两名学生。尽管抢劫未能得逞,但付某仍被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请你从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两个角度对材料二中的罪犯付某的行为作简要评析。(2分),郴州五年中考,道德:这是不道德的行为,他实施抢劫,没有养成自力更生的品质;他对学生下药,没有尊重他人。(2分)法律:这是犯罪的行为,他对学生下药,损害学生的生命健康权;他意图抢劫,侵占学生的财产所有权。(2分),本课时其他内容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