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龙学校衔接上的行政规画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4489519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337.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条龙学校衔接上的行政规画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条龙学校衔接上的行政规画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条龙学校衔接上的行政规画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条龙学校衔接上的行政规画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条龙学校衔接上的行政规画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条龙学校衔接上的行政规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条龙学校衔接上的行政规画(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條龍學校 銜接上的行政規畫,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小學部) 14.5.2007,強化小學課程與中學課程的聯繫經驗分享會,協作研究及發展(種籽)計畫 2006-2007,一條龍的優勢,照顧學生成長 提供富連貫性和全面的學習經歷 為整個中、小學的基礎教育作出全盤策劃 適切課程方向及目標 調適中小學重覆的課程 中小學教師交流 提升備課及課研效能 專科教學 校舍,人力資源共享 協助有需要之家長,行政規畫,中小學部目標及理念一致 行政配合 人力資源 教師認同 家長支持 學生參與,推行策略-教師,目的:藉著接觸加深認識,促進合作,共建一條龍 學校的特色 1.學生支援 協助學生成長及發展 協助中學及早識別有

2、特殊需要的學生 支援已升中學生成長發展 2.學科銜接 安排中小學部老師會面,共商課程方向 彼此分享對學生學習的期望 教學分享(觀課及觀課後分享) 共同備課,3.中小學教師交流及合作 校務會議/行政會議/校董會 教師發展日 中小學科交流 宗教身心靈活動 學校對外宣傳 聯誼活動/新春團拜 海外考察/交流,推行策略-教師與學生,目的:照顧學生成長需要,中小學老師各展所長, 擴闊學生學習領域及促進成長發展。 聯營活動:運動、比賽、靈修、禮儀、典禮、家長會 學科活動:English Camp、普通話周、宗教月、數學遊 踪、科學探究等 互訪活動 中小學老師試教:中、英、數 網頁/內聯網相互溝通 校園電視台

3、,推行策略-學生,目的:增加學生的聯繫,讓學生了解中小的差異, 預早作好升中的準備 大哥哥大姐姐計劃(功課輔導、講故事) 中學舊生回小學作分享 中小學聯營活動 校運會,遊藝會 畢業典禮、開學禮儀、升旗典禮、宗教禮儀 義工服務 公教生活動 圖書館借閱計劃,面對的困難,小學部 未必所有學生選擇一條龍 中學部 升中生佔中學部約40%,課程銜接需為新中一生作準備 其他 中小學的課時與節數難吻合 循環周制 觀課安排 銜接科目 會議時間的安排,改善建議,中小學校董支持及意見 參考他校成功例子 外界支援 行政配合 靈活彈性課程 善用校舍優勢,靈活策劃人力資源 家長參與,謝謝! Thank you!,在一條龍

4、學校 銜接小學與中學課程,中國語文科、英國語文科、數學科及常識科,強化小學課程與中學課程的聯繫經驗分享會,協作研究及發展(種籽)計畫 2006-2007,參與計畫的目標目的,藉著接龍,增加與中學的溝通 調適現行措施,加強課程銜接,以幫助學生學習,研究焦點,學習領域/科目: 中文 英文 數學 常識,內容: 課程 學與教 評估 期望,蒐集顯證,收集意見 進行訪問:中小學教師、小六及中一學生 進行活動:我在中學的一天、 我在中學的日子 、 中小一家親 檢視文件,分析異同 課程指引、評估卷(包括TSA)、教科書、進度表等 藉著觀課,了解學習模式 中小學部教師到另一學部觀課,各科進展,中文 英文 數學

5、常識綜合科學通識教育,中文科的主要發現,課程,中小學均: 以閱讀、寫作、聆聽、說話、文學、中華文化、品德情意、思維和語文自學為學習範疇 著重基礎的語文知識 中小學的差異 高小側重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初中側重培養學生綜合的讀寫聽說能力,學與教,學習經歷 小學提供的學習經歷以小組為主,大型的活動比賽較少 中學提供的學習經歷以個人為主,同時較多大型的活動比賽 中小學教師均認為小組討論的成效最大,但中學教師較少採用,語文能力,共通能力,溝通能力:中小教師均同意學生的溝通能力不俗,但中學教師認為學生在說話表達方面有待改善 創造力:小學教師覺得學生的創造力不錯,但中學教師卻認為學生的創造力不足 批判性思維

6、:小學教師認為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不太強,但中學教師卻認為不俗,教學資源,教科書 小學:白話文為主 中學:文言文的文章大幅提升,配合註釋 小部分的課文有重複,評估,進展性評估 小學:採用個人匯報、小組匯報、單元評估 中學:採用課堂觀察(課堂表現及功課表現)。中一會加入專題研習 總結性評估 小學:包含聽說讀寫,題型較多元化 中學:包含聽說讀寫,以長答題及選擇題為主,中一學生的意見,中文科是他們在小學時掌握得好,升中後卻感困難的科目之一 課文篇幅增加,難以理解及歸納 寫作分數低了很多 部份詞彙十分艱澀難懂 很多語文知識均為小學已學,而且層次亦差不多,沒因為升中而覺難度加深。反而閱讀理解、古詩等,比起小

7、學時教得深入(賞析),關注項目,寫作能力 創造力 說話能力 閱讀能力,銜接措施,小學 在寫作教學時,加強學生創造力的培養 讓學生欣賞與題目相關的佳作 強化思維導圖的運用 鼓勵建立寫作大綱 利用全方位學習刺激學生思考 把學生佳作上載至學校網頁/投稿公教報,銜接措施,提升對周遭事物的關注,以改善說話能力: 培訓校園小記者,豐富學生的說話內容 透過剪報引導學生就時事進行分析,引入不同層次的思考問題 與常識科合作,在學校的剪報佈告版加入問題,刺激學生思考 閱讀能力 增加欣賞古文的機會:利用積累與感興的古文作為閱讀篇章 要求學生多閱讀以文字為主的圖書,英文科的主要發現,課程,三個學習範疇 Interpe

8、rsonal, Knowledge, Experience 中小學均重視綜合聽說讀寫的能力,但中學重點在擴闊小學的課程基礎,提供更多的練習機會,營造運用英語的語言環境,學與教,小學 教師指導較多,經常給予生活化的例子 課堂活動較多 閱讀工作坊(Reading Workshop) 初小Big Book教學 WELNET,學與教,中學 普通班 除教科書,還有故事教學 輔導班 加強照顧個別差異 著重文法基礎訓練,學與教,小學提供的學習經歷以小組為主,大型的活動比賽較少 中學提供的學習經歷以個人為主,同時較多大型的活動比賽,語文能力,中小學教師均認為學生的詞彙不足 小學教師均認為學生的說話能力不俗,但

9、中學教師卻認為很弱 小學教師希望能提升學生的語音 中學教師希望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及文法基礎,希望學生有良好的語文水平,共通能力,創造力: 大部份教師均認為學生的創造力不錯 溝通能力:小學教師認為學生的溝通能力不錯,中學教師認為根據學生程度而有差異 批判性思維: 中學教師認同學生具備批判性思維能力,但小學教師則覺得如果課題貼近學生生活,學生的表現便較佳,評估,小學: 測驗 個人匯報 偶有使用自評及網上評估 中學: 測驗 偶有使用個人匯報、網上評估及Process Writing,中一學生的意見,學生指英文科是他們在小學時掌握得不太好,升中後卻感很容易的科目之一 學生指雖然平時學習的內容很簡單,但

10、評估時卻很難深,好像在考從沒學過的東西 中學主要學習文法,如Past Tense、Present Tense等均已在小學學過,而中學的課程就像溫習一般,關注項目,學生詞彙不足 說話,銜接措施,小學 針對詞彙不足,在高小建立字庫,並加強字庫的運用 把建立字庫的概念由初小推展至高小,並提供機會,讓學生有運用字庫的機會 語境教學,加強學生開口說的機會 配合語境教學,凡教授英文科的老師在校內均會與學生以英語交談 深化Big Book及WELNET計畫,數學科的主要發現,課程,著重建立學生的數學概念及培養正面的數學學習態度 小學:五個學習範疇 數 代數 度量 圖形與空間 數據處理 中學:濃縮為三個學習範

11、疇 數與代數 度量、圖形與空間 數據處理 同樣有數式及應用題,學習範疇,課程,小學及中學均為螺旋式課程 小學的課程較具體(運算) 中學的課程較抽象(代數),學與教,中小學均著重 堂課練習 自擬題 中學:圖形及幾何 小學:圖形、數式及應用題,學與教,小學提供的學習經歷包括小組討論、小組匯報、個人匯報、使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等 中學主要的學習經歷為全班討論,除此以外亦偶有使用小組討論、小組匯報、個人匯報等課堂活動,數學能力,A. 數範疇:中小教師均認為學生在異分母分數的混合計算 (+ - x )及理解應用題上掌握較差 B. 圖形與空間:中小教師十分滿意學生在此範疇的表現 C. 度量:中小教師大致

12、滿意學生但表現,但認為學生在圓周的處理最差,數學能力,D. 數據處理:中小教師十分滿意學生在此範疇的表現,只是小學教師提到學生偶有忽略圖形的比例 E. 代數:中小教師有不同意見,小學教師認為學生掌握得不錯,因高小的代數只限於簡易方程。但中學教師對學生做代數應用題的水平較弱,能力,中小學教師發現學生學習的困難 口頭表達 應用題,共通能力,中小學教師的看法十分接近 溝通能力: 數學科著重概念的掌握,但學生未能充份掌握數學語言表達數學概念 運算能力: 運算能力不俗,例如步驟的展示十分清晰,但對驗算較抗拒。 研習能力: 只喜歡按照公式計算 未能把所學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共通能力,解決問題能力: 解決問

13、題能力不俗 應用題表現不佳 稍嫌學生思維單向,只能提供單一方法解決問題 中小學教師的看法相異之處 批判性思維能力: 小學:教師滿意學生的表現 中學:教師不大滿意學生的表現,教學資源,教科書 小學:包含大量例子,而練習題為十題左右 中學:例子較少,以練習題為主 中學的筆記 重點在幫助學生學習,內容包括例子、練習題及自擬題,評估,小學 考試及小測 自我評估及同儕互評 偶爾會使用專題研習 中學 考試及小測,中一學生的意見,數學科是他們在小學時掌握得好,升中後卻感困難的科目之一 中學的課程內容很陌生,所以很難適應 數學應為重複得最少的一科,因為除升中的第一個月後,其餘的內容對學生來說均是全新的,而教師

14、的教學策略與小學時不同,關注項目,應用題 自擬題 研習能力 溝通能力,銜接措施,在高小建立解題能力策略 運用筆記幫助學生學習 溝通能力 / 研習能力 / 應用題 增加讓學生口頭解釋數學題的機會,改善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 鞏固學生簡單的代數概念,常識科的主要發現,課程,常識與綜合科學 有部份課題重複,如能量的轉換 常識與通識教育 有部份課題重複,另外中學通識教育科亦有部份課題與小學生活技能科重複,學與教,常識與綜合科學的學習經歷 各科提供的學習經歷數量差不多,但內容各異 常識與通識教育的學習經歷 各科提供的學習經歷數量差不多,但內容各異 教師在教科書的運用 常識:科學探究較簡單,很少需要學生記下大

15、量數據 綜合科學:配合科學探究活動進行驗證,學生需要一邊做,一邊記下數據畫圖,紀錄較多,共通能力,常識、綜合科學、通識教育 溝通能力:中小學教師均同意學生的溝通能力良好,但中學教師認為討論內容不夠充實 中小學教師均同意學生的創造力不俗 中小學教師均同意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最弱 小學教師認為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不錯,但中學教師則覺得較弱,評估,常識、綜合科學、通識教育 均採用課堂討論、口頭報告及筆試 常識專題研習佔總結性評估約15-20% 綜合科學學生的實驗分佔總結性評估約5-10%,評估,小學有自我評估及同儕互評,但中學較少採用此模式 中學:分析數據後再行跟進。一般以工作紙、補測、口頭問書來協助成績

16、稍遜的學生。 小學:筆試過後,教師會進行數據分析,檢視學生的強弱項,從而調節教學進度。,教學資源,實驗室 常識:小學沒有常識室 綜合科學:有專屬的實驗室及技術人員 筆記 中學生在綜合科學科會做筆記,記錄學習的重點,中一學生的意見,學生認為自己能應付綜合科學科的學習內容 喜歡綜合科學科,因為學習內容有趣,引發自己有興趣學習 因為教師教學清晰有趣,又有筆記,關注項目,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不足 批判性思維能力 討論內容不夠充實 小學的設施不足,銜接措施,加強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 校園電視台鼓勵學生提出校園解決問題的方法 剪報佈告版時事熱點加入學生互問互答環節 加強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鼓勵學生找尋與課題有關的時事議題,讓學生在課堂先進行篩選,再作分享與討論,銜接措施,借用中學部設施及資源進行探究活動 增加學生做實驗的機會:如借用中學部實驗場地及資源,利用小組進行科學探究 於暑假前進行科學周,由中學生(科學學會)做顧問,讓高小同學在小息期間擺設不同科學攤位,讓低小同學有更多接觸科學探究的機會,感受,增加溝通中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