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论文-从布什诉戈尔的法律诉讼看美国的民主与法治 2000 年美国总统大选,上演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喜剧围绕着佛罗里达州选票计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戏剧性局面美国共和民主两党经历了36 天的"世纪司法大战",打得难解难分,天昏地暗经过 36 天的总统难产之后,最后一锤定音的居然是非民选的最高法院!这场"选战"及随后的司法大战所涉及到的复杂的总统选举程序,把久经"选场"的美国选民弄得眼花缭乱,头昏脑胀,一脑门子浆糊 常听人说,美国是一个民主制国家,美国总统是由全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实际上,这一常识性的表述是不准确的美国的政体是共和制,美国总统也不是由全民直选产生的根据美国宪法,各州选民在总统大选中选出的只是选举人大选后,各州的选举人组成全国的选举团,最后由选举团的投票来决定总统选举的结果 那么,号称高度民主的美国为什么不搞全民直选呢?美国宪法为什么要设立选举团制度?2000 年选举为什么会出现难产?这一现象的出现与美国的宪政机制有何关系?美国最高法院在解决这次选举危机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造成了哪些影响?探讨这些问题,将促使人们深入思考美国选举制度的合理性和民主性问题 (一)选举制度独一无二总统大选危机两度 虽然美国最高法院权力超过其它国家司法部门的权力,但人们仍然很难想象,它居然也能够在决定由谁当美国总统这样至关重要的问题上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仍需要从头道来。
别看美国什么都很发达,惟独它的宪法及其所规定的美国总统的产生方式却相当"古老"1787 年美国宪法规定总统 4 年一届,先由各州议会自行决定选派或委任与该州国会议员人数相等的总统选举人(electors),再由他们组成所谓的选举团(ElectoralCollege)在全国统一的投票日,由它最终投票选举总统,赢得选举团半数票的候选人为总统随着美国人口的增多,选举权的普及,19 世纪下半叶开始,选举人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选举团的人数也不断增加,但选举方式却依然如故由于选举人由政党提名确定,哪个党的总统选举人多,也就意味哪个党的总统候选人当选1961 年起,选举团的人数固定为538 人,因此,赢得总统选举至少要获得 270 张以上的选举人票 美国各州的总统选举人与其国会议员人数相当不论大州小州,在国会参议院均有两个代表众议院议员则按人口比例平均分配,大体上每 50 万人产生一个众议员,如果某州人口不足 50 万,也可以有一个众议员阿拉斯加等州就只有一个众议员[2]这样一来,这些人口小州总统选举人平均所代表的选民数就少于人口大州而且,美国总统大选采取"赢家通吃"原则,即一个总统候选人只要赢得了某州一半以上的选票,那么,该州的所有选举人票都归他。
因此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如果一个候选人赢得了很多人口大州的选举人票,而另一个主要是赢得了人口小州的选举人票,后者很可能因足够的选举人票当选为总统,尽管他的总的选民票可能少于前者最著名的例子是 1888 年的总统选举尽管民主党候选人克里夫兰(GroverCleveland)当时获得了 5,540,050 张选民票,共和党候选人哈里森(BenjaminHarrison)只获得了 5,444,337 张选民票,但后者却以 233 张选举人票当选总统,前者只获得了 168 张选举人票 由于没有料到美国也会出现政党,美国的制宪先贤在设计宪法时,规定正副总统分开选举,选举人可以投两次票,且无需注明是投总统还是副总统,得选举人票最多的为总统,次之为副总统这一做法在 1800 年的总统选举中暴露出严重的缺陷当时,开国老总统华盛顿已经退休他的副总统亚当斯和国务卿杰弗逊分别当选为新的正副总统他们两位政见不同,分别属于形成中的联邦党和民主共和党一届任期的同床异梦后,两人便分道扬镳在 1800 年大选中,杰弗逊和伯尔作为民主共和党候选人参选,亚当斯和平克尼作为联邦党候选人应战完全按照党派立场投票的结果是杰弗逊和伯尔各得了 73 张选举人票,亚当斯和平克尼各得 65 和 64 张。
这样一来,只好根据宪法规定,由各州在众议院以州为单位(一票)来投票,选择杰弗逊和伯尔两人中的一位为总统,另一位为副总统此时,联邦党人宁可把票投给精于权术、心怀叵测的伯尔,也不愿选择在他们看来属于"危险激进派"的正人君子杰弗逊结果,杰弗逊只得了 16 个州中 8 票,伯尔得了 6票,均未超过半数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内,众议院一共进行了 35 次无记名投票,结果都是如此这时已是 1801 年 2 月 17 日,离新总统就职的日子只剩下了两周最后,联邦党的领导人、杰弗逊的政敌汉密尔顿表现出把国家利益置于党派利益之上的君子风度杰弗逊在给他女儿的信中写到,"汉密尔顿正在用他全部的影响力来保证我而不是伯尔当选"的确如此,汉密尔顿对联邦党人讲:"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我必须痛恨谁的话,那就是杰弗逊但是,公众的利益必须超越个人的恩怨"[3]在他的影响下,原来投伯尔票的两个州改投杰弗逊,从而使他以 10 票当选为美国第三任总统 由于这一教训,美国人赶紧制定并通过了第 12 条宪法修正案,对总统的选举作了详尽的规定,非常具体,不厌其烦其主要修正是在未来的选举团投票时,选举人必须对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分别投票。
虽然有了新的规定,但仍不能避免总统选举出现僵局这次是在美国内战后的重建时期内战使共和党以胜利者的姿态控制了全国政治,民主党因为和南方失败的事业紧密相连,一蹶不振共和党通过内战胜利所获得的政治垄断地位,也带来了滥用权力的腐败重建时期的两届格兰特政府(UlysseGrant,1869-1877)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不廉洁的政府,这使民主党人有了可乘之机,来个咸鱼翻身,险些夺取了"全国政权"在 1876 年的总统大选中,民主党候选人蒂尔顿(SamuelJ.Tilden)不仅比共和党对手海斯(RutherfordB.Hayes)多获 25 万张选民票,而且还获得了 184 张选举人票,离规定的 185 票仅一步之遥而海斯只得到了 165 张选举人票但是命运之神最终却选择了海斯 原来,当年的选举舞弊盛行,尤其是在重建不久的南方共和、民主两党都玩了手脚,弄虚作假结果,南卡罗来纳、佛罗里达、路易斯安那和俄勒冈四州竟然发来两套完全不同的选举结果报告本来,根据宪法规定,要由作为参议院议长的副总统在两院全体会议上当众拆封,宣布总统选举结果但现在,如果由他来决定,肯定是选择有利于自己党(共和党)的报告;如果由民主党占多数的众议院决定,那么肯定是蒂尔顿当选。
于是,国会只好成立一个由 15人组成的选举委员会(参众两院和最高法院各派 5 人),其中民主共和两党各7 人,无党派的大法官 1 人1877 年 3 月 2 日,离总统宣誓就职仅差两天,委员会以 8 比 7 裁定,海斯获得全部四个州的选举人票,以一票之差当选为总统这个纠纷解决的背后,实际上是笔不光彩的交易南部以不反对海斯当选为条件,换取了后者结束重建、撤出联邦军队的承诺海斯就职后,立即下令撤离了负责保护南部黑人选举权的联邦军队这标志着"不仅放弃重建,而且放弃了黑人"一位著名历史学家评论说:两党"妥协的真正受害者是南部的黑人,因为它正是以他们为牺牲而达成的,从而使写入第 14 和第 15 条宪法修正案的各项保证的实际施行,延迟了三个世代之久"[4] 亡羊补牢,为弥补宪政上的漏洞,1887 年国会制定并通过了《选举人票计算条例》(ElectoralCountAct),规定某州的总统选举人票出现争议时,州立法机关应在选举团正式投票选举总统的前一个星期,按大选前制定的选举规则,解决争议,产生该州的总统选举人名单,以免把矛盾推给联邦国会这就是2000 年大选计票大战中经常提到该《条例》中的"安全期"条款(safeharborprovision)。
[5]此后,美国大选再没有出现过 1876 年的情形二)2000 年总统大选一波三折惊心动魄 2000 年总统大选的两位主角分别是共和党的小布什(GeorgeW.Bush)和民主党的戈尔(AlGore)这两位的都出自政治世家,小布什的爷爷是来自缅因州的国会参议员,老爸作过两届副总统和一届总统(1980-1993)戈尔的老爹则是来自田纳西州的国会参议员但就个人经历而言,小布什远比戈尔逊色戈尔年方 28,就当选了国会众议员,后来又当选为参议员,国会经验丰富在担任副总统 8 年期间,他与总统克林顿配合默契,积极参与国内外政策决策,活跃于国际外交舞台 在戈尔当上国会议员的年龄,小布什还是公子哥儿一个,对酒的兴趣比政治大的多只是娶了温柔贤惠的劳拉为妻后,小布什才"改邪归正,重新做人"32 岁那年(1978 年),他曾经尝试过竞选联邦众议员,但未能成功此后,利用老爸的声望,他拉上几个不好驳他面子的投资伙伴,买下家乡得克萨斯一支行将破产的棒球队,三弄两弄,楞使它起死回生,狠赚了一笔受家庭影响,1994 年小布什决定竞选得克萨斯州州长他父母都认为他获胜机会渺茫但出乎很多人预料,小布什居然赢了而且,在州长的位置,他干得相当不错,连很多民主党的选民都喜欢他。
1998 年,他以压倒性多数获得连任,开始成为一名有全国性影响的政治家不过,他毕竟是一方诸侯,缺乏联邦和外交工作经验,更无国际影响当州长八年,只就近访问过墨西哥,其它哪儿也没有去所以,很多政治观察家都不看好小布什 美国总统竞选热闹非凡,候选人飞来飞去,到处演讲,八方拜票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由于"赢家通吃"的选举方式,选战的重点都放在那些至关重要的人口大州,特别是民主共和两党势均力敌的大州传统上,共和党在保守的南部有优势,而民主党在开明的东北部及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占主导2000 年总统大选,两党的竞选战略家们发现,仅靠传统的势力范围,他们的候选人都不足以保证大选胜利所需的 538 张选举人票中的半数因此,他们把选战的主战场确定在是东北部的宾夕法尼亚、中西部的密执安和佛罗里达,特别是民主党人,认为这是只能赢不能输的"铁三角" 随着 2000 年大选接近尾声,这些竞选战略家们深信,这次大选可能是1960 年肯尼迪-尼克松竞选以来,最激烈的一次,胜负难料,而佛罗里达可能是胜负的关键佛州是全美第 4 人口大州(仅次于加利福尼亚、纽约和得克萨斯),有 25 张选举人票,谁失去佛罗里达,谁就可能失去总统位子。
因此,它的每一张选票都成为争夺对象 布什在佛罗里达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他的小弟杰布·布什(JebBush)在佛罗里达当州长,口碑不错,此外,共和党又控制着州议会选战靠本党,上阵还靠亲兄弟小布什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决心攻占佛罗里达,打破民主党的铁三角但戈尔抓住该州南部的拉美裔居民和从东北部移居来的老年选民不放,大肆宣扬民主党的社会福利政策和老年保障主张为此,在竞选的最后几天里,布什和戈尔几次进出佛罗里达,甚至在投票前几个小时,戈尔还在佛罗里达发表了最后一场演说到选举前,一些民意调查表明,戈尔略为领先小布什事后统计发现,两党的激烈选战,使佛罗里达这次大选的投票率从 1996 年大选的 67%增加到 70% 11 月 7 日计票开始,小布什、戈尔互相领先,一路追逐双方都拿下自己的"票仓"州和估计获胜州民主党拿下了铁三角中的密执安和宾州,如果再拿下佛罗里达,这总统宝座是非戈尔莫属了但问题就出在佛罗里达大约到了东部时间(佛罗里达)晚 9 点,根据一家专门对投票后选民进行科学抽样分析的权威机构的数据,各媒体宣布戈尔拿下了佛罗里达消息传来,戈尔的支持者欢声一片,准备开庆祝会了在老家德州等消息的小布什则不以为然,认为媒体的结论下得太早了。
民主党人的好景不常,10 点过几分,媒体宣布数据有误,佛罗里达是未定之州随着点票进行,到了半夜一点,其它各州选票结果大致清楚,此时佛罗里达成了双方的生死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