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案例分析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74436948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育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美育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育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育案例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案例分析怎样看待幼儿的“美术教育” 怎样看待幼儿的“美术教育” 一、 案例描述这是一堂美术课,孩子们一坐下来,阳阳就迫不及待地问:“老师,今天我们画什么呢?”老师笑眯眯地说:“那我就先请你们来猜猜看吧!今天我们要来画画天上飞的一样东西。”阳阳说:“我猜是飞机”,“我想是火箭”,“我觉得是降落伞”,“我想是蜻蜓”孩子们七嘴八舌进行了各种猜想。于是,老师就拿出范画,范画画得特漂亮,特精致,颜色也很鲜耶,孩子们都拍手称赞:“哇,好漂亮的蝴蝶哦,我也很想画!”“那我们也来学着画一画吧!”老师开始仔细地讲解示范,可是明明却忍不住喊起来:“老师,这太难了,我不会画!”紧接着好几个小朋友也同时呼应。老师笑着

2、解释说:“其实很简单的,就只是一个扁扁的椭圆形再加上两只半圆的翅膀。”但是明明还是摇摇头。这时佳佳举手了,说:“我会画。”老师便请佳佳上来,佳佳三下两下就画好了一只蝴蝶。明明高兴地说:“我想画佳佳的飞机。”老师点点头。孩子们开始兴致勃勃地画着他们自己的蝴蝶,有的蝴蝶翅膀长歪了,蝴蝶也长胖了,但是非常有趣。忽然,越越拿着她的画跑到老师面前说:“老师,你看我的蝴蝶,我画的蝴蝶漂亮吗?”旁边的琳琳也说:“老师,你看我画的好吗?我画的蝴蝶也很漂亮的”我还没等她们说完,就急急地说:“啊,真好,你们都画得不错,回去赶紧画吧!”越越和琳琳原先洋溢在脸上的热情也没有了。到了讲评的时候,孩子们拿着自己的画期盼着

3、老师能够表扬,“老师,你看我画得好吗”,“老师,你快看我的”老师就拿了几幅特别好的进行了讲评,也表扬几个有进步的幼儿,但一大部分普通的也就失落地习以为常地把画放到了自己的画夹中。还皱着眉头蹬了一下脚说:“唉,真气人,老师怎么又不说说我的画!” 二、分析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从孩子提问教师随即让孩子猜测出示范画,孩子们的兴趣都被激发出来,积极性也比较高。老师努力做到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力求促进幼儿的动作、技能的发展。在活动中,当出现明明等这样的个体差异时,能够耐心平静地进行回应,并能通过幼儿之间的力量进行解决,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些幼儿觉得困难

4、呢,除了个体差异外,教师的目标定位,把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是值得让人深思的。当然,在指导幼儿作画及评价中,师幼间真正的互动也是值得我们考虑的。在作画中,孩子希望得到老师的鼓励与肯定,而教师却草草地敷衍了事,孩子的积极性及自信心大打折扣。在评价中,教师虽然照顾到了一部分幼儿,但还有一大部分幼儿却因为没有得到老师同伴的评价而心情黯然。可见,教师对于全体与个体间的平衡在实践中的困难及矛盾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三、反思 1、准确把握目标定位长期以来,教师以幼儿发展的阶段性为依据,根据幼儿的年龄阶段特点制订教育目标和相应的教育方案,教师的眼光总是盯在孩子应该怎么样的,而忽略了孩子实际上是怎么样的,

5、往往缺乏鼓励幼儿探索的意识,抑制了幼儿的发展;教师目标预设的重点仍在知识与技能上。在本案例中,教师就是出示范画,示范画,意图让每个孩子都很能接受,而事实上,对于老师的那么精美的范例,像明明等几个孩子就觉得可望而不可及,就觉得很困难,还是比较接受同伴的画,这时,作为老师就得反思,我们应该从每个孩子具体的发展需要出发,将目标定位指向塑造个性、开发潜能和培养创造力上,使孩子终身受益。 2、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是儿童发展新理念向实践转化的关键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不能融为一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完成“作品”的愿望非常迫切,就会用较多的时间一遍又一遍地讲解

6、、示范,而幼儿则是不断地模仿。在本案例中,教师就比较强调幼儿按部就班地学,如果没有佳佳这突如其来的画,大部分幼儿也就跟着老师画了。因此,要解决好“教”与“学”这对矛盾,教师必须坚持“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原则。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就是支持幼儿的自主发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坚持在支持中引导,使教育发展融为一体。具体的说,要从孩子的发展规律中了解“学”,在引导孩子发展中把握“教”,让幼儿在感受体验、操作尝试、探索发现中去理解知识、学习技能。 3、正确处理评价(结果与过程)的关系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往往十分重视作品的效果,而很少去考虑如何帮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应重视幼儿在参与美术活动的情感态度,关注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对美的情绪体验,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在本案例中,越越和琳琳在作画中就非常想得到老师真切的鼓励与评价,但教师却没有注意倾听,更没有去鼓励评价,失去了和幼儿之间这么好的一个互动的机会。而在“结果评价”中,教师也未能照顾到大部分幼儿,只看到了结果,而忽略了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克服困难、大胆表现的勇气,其实在过程中适时的及时评价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衡好“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看到每个孩子的作品都有其自身发展特点,这样的评价对孩子的发展才是有意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社会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