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新课堂 贵阳专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导学案) 23、愚公移山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4427722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英新课堂 贵阳专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导学案)  23、愚公移山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精英新课堂 贵阳专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导学案)  23、愚公移山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精英新课堂 贵阳专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导学案)  23、愚公移山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英新课堂 贵阳专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导学案) 23、愚公移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英新课堂 贵阳专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导学案) 23、愚公移山(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3、愚公移山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认识“霄”“渤”“箩”等7个生字,会写“移、霄、渤”等11个生字。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全文内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愚公移山的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教学重难点】重点: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提高学生文言阅读能力。2、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难点:探究文章的内涵,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培养学生知人论世的解读经典的能力。 【导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 同学们,歌中唱的愚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

2、习的愚公移山一文的主人公。历经千百年了,但愚公精神还被人们广为传唱,当然也有人认为“愚公精神可佳,但是做法很蠢。出入不方便,为什么不修路,不搬家,而一定要移山呢?”你认为哪种说法好,带着问题我们走进文本。 二、走进作者: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其作品列子一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等,既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又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三、预习检测: 1.生汇报遇到不认识的字的解决方法(你有这么多办法,老师很佩服你)2.检查生的识字成果 移山 云霄 渤

3、海 箩筐 锄头 低洼 寡妇 痴心妄想 夸娥氏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试着翻译课文,要求尽量直译,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难。补充注释的字词:1面山而居 面:面对。2损魁父之丘 损:减少、削减。3叩石垦壤 垦:挖。4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曾:简直。5曾不若孀妻弱子 曾:竟然。6而山不加增 加:增加。(二)学生分为小组,各小组推举一人翻译课文,看看哪个小组译得最好。其余同学对照课文,评价翻译的准确性,并指出不够准确的地方,纠正自己译得不准确的地方。(三)学生讨论,找出课文中与现代汉语表达不同的句子,说说现代汉语中是怎样表达的。若学生找不出

4、,可以出示以下句子让学生讨论。1聚室而谋。(愚公)召集了(全家人)在家里商量。(省略句) 2杂然相许。(全家人)纷纷表示赞同。(省略句)来源:学优高考网3如太行、王屋何?对太行山王屋山能怎么样呢?(固定句式)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于是率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定语后置句)5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主谓倒装句。对比“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理解倒装句的强调作用。)来源:gkstk.Com6何苦而不平?愁什么挖不平呢?(宾语前置句)7帝感其诚。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被动句)来源:学优高考网五、合作探究:来源:gkstk.Com1愚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 理解:愚

5、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2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 理解: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

6、”、“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如果我们缺乏这作用? 理解:衬托愚公移山的决心、信心、恒心。3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理解: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不同。 六、精读品析:1、关于对比、衬托手法学生讨论,明确:文中有多处对比,如愚公与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对比。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

7、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京城氏之子听说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却“笑而止之”,对比之下,更显出智叟见解鄙陋,对造福千万人的事业的冷漠态度。愚公之妻对丈夫关心,提出合情合理的疑问;智叟表现出极度的轻蔑,嘲讽之意溢于言表,一“君”一“汝”,境界全出。文中运用衬托的例子也不少,如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一年返家一次对显现愚公的气魄,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具有衬托作用。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七、拓展延伸: 以“有志者事竟成读愚公移公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古老的故事加上现代流行的旋律,古今融合,别有一番风味,让学生

8、先被乐曲震撼一下,渲染气氛,再来走进文本,激活课堂,先声夺人,使学生顿生兴趣,让学生很快走入文本,这一步无疑 是个好的起点。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切磋,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再指导学生复述故事,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对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能够理解,故教学重点放在愚公和智叟两人的对比上,分析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揭示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难点放在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的理解以及神话结尾在文中起的作用,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本节课通过自读课文,达到对内容的理解,通过教师点拨、引发、生生互动,研析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把握主题,剖析难点,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