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精品教学案 20.狼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4427365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精品教学案 20.狼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精品教学案 20.狼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精品教学案 20.狼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精品教学案 20.狼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精品教学案 20.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精品教学案 20.狼(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 狼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汇,正确理解、背诵、翻译课文。能力目标1.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2.学习本文语言简炼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注意读音、节奏、停顿。2.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文注释中的重点词句;3.复述文章内容,疏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结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提起狼这种动物,我们马上就会意识到它是我们人类最狡猾、凶残的敌人之一。当然,对于狼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不是险

2、些被它吃掉吗?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又会怎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相信它会给你带来独特的感受的。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2.圈点勾画,解决重要字词,粗通文意。重点实词(1)缀行甚远(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2)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旧,原来)(3)屠大窘(困窘,处境危急)(4)弛担持刀:放松,这里指

3、卸下。(5)苫蔽成丘:覆盖、遮蔽。(6)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7)意暇甚:这里指神情、态度悠闲。(8)屠暴起:突然。(9)狼亦黠矣:狡猾。通假字止有剩骨(“止”通“只”)一词多义(1) 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盖以诱敌(敌人)(2) 止: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 止增笑耳(通“只”,只是)(3) 意:意暇甚:神情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想要(3) 其:积薪其中:代词“它”,指麦场 其一犬坐于前:其中(4) 之:久之:无义 亦毙之:代词,指它(5) 前:狼不敢前:上前 其一犬坐于前:前面(6) 乃:屠乃奔倚其下:就 乃悟前狼假寐:才(7) 以:投以骨:把 以刀劈狼首:用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来

4、古今异义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多少;今义:一门学科)屠自后断其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词类活用一狼洞其中:名词用为动词,打洞。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其一犬坐于前: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3.学生试译短文,弄清内容大意,师生共同点评,纠正错误。重要语句翻译: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恐前后受其敌(屠户)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犬坐一一像狗似的坐。洞其中在其中打洞。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也是很狡猾的了,可一会儿功夫两只狼先后毙命,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4.述一述:分组合作

5、,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复述故事情节。(l)开端:遇狼。(2)发展:俱狼、御狼。(3)高潮和结局:杀狼。【教学备注】教学提示先叫一学生范读;然后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要求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读得顺畅;第三遍读出语气、节奏和表情。教学提示如果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要求学生当场提问,师生共同解决。教学提示通过质疑问难,说描课文,既可让学生在合作中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提高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教学提示为展开铺叙,可用一些方法对课文“添枝加叶”来展开想象。如:设置环境、添加动静、加上声色、安排远近、配上衬景、表现心理。比如开头一句话,可以加上对夜色的描写,还可加上风声的描写。目标导学二:课外积累,拓展延伸

6、 拓展延伸1根据收集的资料,以“我眼中的狼”为题,写一篇关于“狼”的简短的报告,多方位、多角度地介绍狼,全班交流。2收集有关“狼”的成语,抄在笔记本上。教学提示让学生积累有关“狼”的成语,丰富语言积累。三、板书设计 遇狼狼:缀行-狡惧狼屠:投骨-惧狼:并驱如故-贪御狼屠:窘恐倚薪、弛担持刀-智杀狼前狼:犬坐于前后狼:径去、洞其中-黠屠:暴起、刀劈-勇敢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分析狼和屠户的人物形象。2.把握文章主旨,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3.认识狼贪婪、凶狠、狡猾的本性,懂得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狼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这节课,我们一起

7、来认识狼和屠户的形象,把握本文的主旨。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 鉴赏描写,分析形象1.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贪婪凶恶、狡诈阴险的本性的?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2.文章是如何来刻画屠户的形象的?(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并以课文例句加以分析) (1)心理描写: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 ;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作者写出了屠户从妥协退让,到当机立断、奋起杀狼这一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2)动作描写:“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顾”“奔”“倚”“弛”“持”五

8、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 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果断智慧的形象。3.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讨论明确: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教学备注】教学提示估计学生在找体现狼“贪婪凶恶、狡诈阴险”的性情的语句,会出现一些

9、偏差,教师应相机引导,为下一教学环节作过渡。教学提示此活动既能使学生更好的认识屠夫这一人物形象,又能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目标导学二:探究主旨,获得启示 1.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1)标题。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2)行文。通过屠夫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凶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3)结尾。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由此可知,屠夫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夫的机智勇敢,更在于突出“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这一中心的。2.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止增笑耳”的

10、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 运用比喻和讽刺的手法,把深刻的主题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是这则寓言的一个显著特点。聊斋故事本来就是以记叙奇闻逸事折射人间世态百情为宗旨,文中写到的这两只狼能施展诡计,前后夹击,显得贪婪、阴险、狡诈。尽管如此,最终还是毙命于屠户刀下,因此作者的议论告诉人们: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不管耍弄什么花招,总归是会被识破、被歼灭的。故事虽然短小,但其中蕴含的哲理发人深省。3.从这个屠户胜利的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的下场是自取灭亡。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够战胜狼,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识破假象,并且不存幻想,勇于斗争。除恶务尽,要像屠户那样并毙两狼,不留后患。学法指导设计此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狼的阴险狡诈和屠户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及课文阐明的道理。三、板书设计狼 狼: 贪婪凶恶、狡诈阴险分析形象 屠户:有勇有谋,果断智慧 主旨启示:除恶务尽,勇于斗争教学反思可取之处全课环节安排紧凑,容量大。本课涉及了作者作品的文学常识,三次朗读及指导,疏通文意以及表演故事,另外还涉及整理情节脉络,探讨人物性格,归纳文章寓意等内容。不足之处对教材的开掘有欠个性化解读,依靠教参过多,比如,文章屠户的形象是否真的如传统教学中所认识的“机智”与“勇敢“,本身值得商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