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作文资源课题结题报告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441986 上传时间:2017-10-08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18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作文资源课题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作文资源课题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作文资源课题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作文资源课题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作文资源课题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作文资源课题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作文资源课题结题报告(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作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目录一、成果材料目录1二、秀洲区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成果申请表2三、课题主报告4四、教师论文11四、教学案例 29五、学生作文 402秀洲区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结题申请表课题名称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作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立项年度 2009 年度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职务 联系电话课 题负 责 人 单慧英 女 32 高级 教科室主任 83522528课题组其他人员(注明执笔人)课题组长:单慧英课题组员:蔡丽燕、朱建琴、庞国云、李培华执笔人:单慧英成果简介(详细材料附后)(一) 开发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资源,想象迁移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写作材料,

2、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如能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安排读写迁移,使作文训练如春风细雨般融入阅读教学中,则既如给教材注入了源泉,使它更显丰盈,也使习作淡化了文体,增加了习作的空间。 1 感受意境,迁移构思。2、结合实际,迁移体裁。3.创设情景,迁移内容。4.查阅资料,迁移对象 5.立足兴趣,迁移文体(二)利用单元主题实践资源,乐写生活习作每个年段语文综合性学习都有所安排,或以课后链接的形式出现,或以整组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出现,主题明确,实践性强,练笔形式多样,且贯穿了活动的始终。既有采访,又有参观,还要做好采访记录,参观笔记,实验记录。一个个小课题的结题报告是一次用语言处理信息的过程,需要多方语言的综合应用

3、。1、扎实单元主题,做好综合实践习作。2关注身边信息,深度关注生活习作。3.投向传统节日,挖地方人情风俗。(三) 、开发游戏活动资源,指导下笔成文3“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享受着快乐,教师如能让活动贯穿作文训练的全过程,并在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发写作的激情,那作文将成为学生感到快乐的事情。1、 热切的表演,笔尖自出精彩 2、激情的活动,化为星星文字 3.丰富的生产生活,走进自然景观。依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作文资源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将学生生活世界中的个人、社会、自然等要素彼此交融,汇织成一张网,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实践,学会写作。写作作为一种交流工具

4、,又反过来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习作资源的关照和精心设计。单 位意 见结题材料属实,同意上报,申请结题。单位领导(签字):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县(市、区)意见单位(盖章) 年 月 日4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习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主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前期课题的后续研究本课题是在本人 2006 年区立项课题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指导与实践的研究基础之上进行的后续研究。沿着综合实践性学习中生活作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思路,笔者设想:传统的作文教学如果能借助综合性学习这一开放而有活力的实践平台作为作文教学创新的翅膀,那么当今的作文教

5、学就能自由飞翔在现实生活变幻多姿、日新月异的广阔时空中。在人教版语文教材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最大的一个困惑就是如何在综合性学习中使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都真正落到实处,特别是如何充分利用综合性学习这一平台,开发各种学习平台,让学生学会在生活实践中搜集、筛选、整合各种资源,为写作“找米下锅” ,开发生成源源不断的活性作文资源,并有效利用这些活化的作文资源写作,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走出一条与作文教学的有效整合之路,真正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2、综合实践活动的作文现状人教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改变了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出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6、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为特征来构建新型课程体系,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编排教材,进行专题阅读教学、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教学。其中“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这一板块的设置是一个崭新的内容,它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但因综合性学习编排中没有明确地梳理出作文教学的序列和操作规程,新课程实施以来注重研究的教师只是开发了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大部分一线教师只是按照文本的要求开展语文综合展示活动课,但多成了课前缺乏指导,课时学生自由活动,课后也缺少总结、交流提升

7、的资料展览课、活动过程汇报课。作为活动重要成果的作文、报告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落实,不能真正用活教材、用好教材。二、课题的界定(一)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的创新之处,它与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虽不在同一个层面上,但其最终目的是在听说读写各种能力形成知识模块的基础上成为5具有综合效应的语文素养“集成块”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活动,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再生课程资源。它是一种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跨学科、跨领域的立体多元整合。它是相对于仅就某一语文知识或技能的单一性学习而言的,是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和自然、社会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或项目,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的语文知识

8、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它具有关注生活、突出综合、加强实践、强调自主的特点。(二)作文资源作文资源是指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生成的,所有来源于综合性学习各种主题活动的活动过程、活动成果等文本资源、图片资源、影视资源等写作素材资源和学生习作资源。三、课题研究内容及途径和方法(一) 开发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资源,想象迁移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写作材料,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如能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安排读写迁移,使作文训练如春风细雨般融入阅读教学中,则既如给教材注入了源泉,使它更显丰盈,也使习作淡化了文体,增加了习作的空间。 1 感受意境,迁移构思。 (二年级)天高云淡,秋风送爽,各种颜色、不同形状的叶子像蝴蝶般飞满了

9、果园,果园里金黄的橘子、黄色的橙挂满了枝头,草丛中美丽的雏菊旁那些叫不出名的植物正在悄悄挂果。教材中“秋天”的气息浓浓的: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秋天的图画,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美丽的秋天,综合实践活动秋天的乐趣将这些教材的内容整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秋天、喜爱秋天。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学生们发现秋天的变化,采集各种树叶、种子并将采集来的物品进行归类;作文课上同学们将自己的发现和优美的课文融为一体,将自己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在介绍树叶、果实的变化中学生认识了表示颜色的“黄、绿色、红、金”等生字词,在介绍归类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丰富了词汇,发展了语言;同学们和秋天一起玩,用树叶、花朵、

10、种子贴画,画自己喜欢的树叶,和同伴一起用秋天的物品装饰黑板报。再让同学们写我喜爱的秋天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的说话能力、识字能力、审美、绘画、想像、创造、探究等能力得到提高,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生作文的兴趣、提高了应用语言的能力。2结合实际,迁移体裁。 (六年级)大瀑布的葬礼是一篇访谈录,学完此文后,有一个语文综合实践体验,调查身边的环境污染,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李老师组织同学扮一回小记者,以父母或爷爷奶奶为采访对象,请他们谈谈过去家乡水质的情况,然后和现在6的情形比较一下,写一篇访谈杂记。家长们都很配合,学生们作得记录也很有条理,具有一定价值。 “过去的河水又清又凉,

11、游鱼细沙都看得一清二楚。小时侯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泡在河里,摸螃蟹、挖河坢现在谁还敢去河里游泳?河水乌黑乌黑,污染非常严重。 ”朴实的话语却能引起大家深深的思考,谁说这不是成功的访谈录呢?3创设情景,迁移内容。 (三年级)在学习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过程中,我请一组存在差异的学生齐背一篇要求背诵的课文,让其他学生观察是否有滥竽充数之人,并仔细观察起动作、表情,随后进行口头作文。为了不使同学难堪,我请学生都用他 来代替所指人的名字。学生观察很仔细,说得也很具体:“他虽然摇头晃脑,但已心慌意乱,不时抓抓头,左顾右盼。 ”“他的脸涨得通红,就好似嫦娥打翻了的胭脂。 他假装挪挪桌子,移移板凳,捡捡东西,以

12、此来掩饰内心的慌乱。 ”然后我又布置了当天的日记,让他们写一个身边的滥竽充数的故事。自然,那些课上滥竽充数的学生也都惧怕被点名,课后都乖乖地背书去了。 4查阅资料,迁移对象。 (四年级)教材蟋蟀的住宅一文中,法布尔对昆虫世界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学完该文时,江老师组织班级请同学们去图书馆借阅昆虫记或自己购买昆虫记 ,一周后召开了假如你是法布尔读书汇报课。假如你是法布尔,会对小昆虫们说些什么悄悄话呢?学生的心灵世界是一个梦幻的世界,想法也是五花八门, “我想对纺织娘说,你唱的歌真好听,我想跟你学。 ”“我想问蝴蝶,你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跟我想的一样吗?”一句句充满了憧憬与向往的问候从孩子们的口中

13、传递给我们大千世界的各种昆虫们,他们都像是我们的朋友一样亲切熟悉。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轻松说话,既培养了热爱昆虫的情感,又提高了口头表达的能力。5、立足兴趣,迁移文体(一年级)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具有问题意识,这是综合性学习的前提。立足于学生兴趣领域,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活动资源,提炼出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能增强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欲望。如以四上“童话世界”、“保护环境”,整组阅读材料从关注语言形式到关注语言的表达,学生在阅读课的赏析中,逐渐学到一种问题的写作手法,就是因为它们和语文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便于教师指导,也便于学生操作。在相关文体的写作手法渗透之下,

14、在相关童话文本的相关渗透之下,学生热情极大,情感的流露真实而自然,能主动参与实际活动,进行探究,合作完成童话7资料的收集、手抄报的编写,整理、汇报交流并最终写成了一篇篇可读性的童话故事。(二)利用单元主题实践资源,乐写生活习作每个年段语文综合性学习都有所安排,或以课后链接的形式出现,或以整组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出现,主题明确,实践性强,练笔形式多样,且贯穿了活动的始终。既有采访,又有参观,还要做好采访记录,参观笔记,实验记录。一个个小课题的结题报告是一次用语言处理信息的过程,需要多方语言的综合应用。1、扎实单元主题,做好综合实践习作应该说综合实践活动中充满着学生练笔的机会,教师要充分利用训练资源

15、,扎扎实实地进行指导。本学期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走进汉字王国 ,庞老师指导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查阅、访问,形成了一份份沉甸甸的调查报告。同样四年级的走进童话世界、三年级我国的“传统节日” ,都在朱老师和江老师的认真指导下,学生写下了生动有趣的故事、传说、亲身经历等,形成了较为珍贵的文字材料和表格数据。2关注身边信息,深度关注生活习作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学生通过书报、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更快更详细地了解周围的世界,五下第六单元走进信息时代将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广阔的世界,学生跳出课本,关注新事物的角度,层面也更有深度。“国事”、“天下事”对小学生来说了解得较少,如果能及时选取近期焦点时事、乡村趣事、乐事、怪事,加以整合提炼出活动主题,肯定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如:很多孩子都“我们拆迁了”、看到漂亮的新小区,夜里出来闲逛,发现农民也来忙健身,“送红灯笼的启示”,由一位老农焚烧麦秆至伤引发的思考“,等等,一篇篇充满乡土气息的佳作也就诞生了。通过活动,能激发学生胸怀天下,放眼未来的信念,增强他们的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3.投向传统节日,挖地方人情风俗。地方人文风情包含了地方的民间传说、民间工艺、民间习俗、特产等等。这些内容是学生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充分挖掘本地区所蕴藏的种种人文风情,将会使语文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地域色彩。如话说端午的语文综合8实践活动,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