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分析【临床医学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441604 上传时间:2017-09-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分析【临床医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分析【临床医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分析【临床医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分析【临床医学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分析【临床医学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分析【临床医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分析【临床医学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医学论文-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分析【摘要】 目的 加强口腔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管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保证医疗安全。方法 采取检查、现场采样的方法对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门诊、病房口腔诊室的口腔科器械消毒、灭菌质量进行了监测。结果 共采样 300 份,合格 251 份,合格率为 83.66%;30 件灭菌级样品和 20 件消毒级样品的检测中,未检出致病菌,HBV 阴性。结论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工作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应依相关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地规范口腔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率。 【关键词】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交叉感染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口

2、腔诊疗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医院感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为了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们于 2005 年 1 月对我院口腔科门诊、病房口腔诊室环境及医疗器械等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了采样监测,结果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我院口腔科门诊诊疗室、口腔病房诊室空气、工作台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的细菌总数、消毒剂的有效含量、使用中消毒剂的染菌量以及诊疗器械的无菌检验等。1.2 样品采集 按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进入人体组织诊疗器械和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诊疗器械分类,无菌条件采样。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进行人体组织诊

3、疗器械(灭菌级器械)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其直接放入 10ml 含中和剂的无菌营养肉汤试管中,振荡洗脱 30s,直接送实验室培养;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诊疗器械(消毒级器械)用含中和剂的无菌生理盐水棉拭子 100cm2 面积涂抹,剪棉拭子于含中和剂的试管中,直接送实验室检测。1.3 菌落总数、无菌试验、致病菌检验 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 年)1中 3.12、3.17 的相关要求操作。2 结果2.1 在对我院口腔科门诊、口腔病房进行的消毒灭菌效果检测中,共采样300 份,合格 251 份,合格率为 83.66%,消毒剂染菌量和诊疗器械无菌试验合格率均为 100%,其它依次为:消毒剂有效含量

4、的合格率为 97.50%,物体表面细菌总数的合格率为 94.00%,医务人员手的细菌总数的合格率为 72.00%,诊疗室空气的细菌总数的合格率最低为 69.00%,见表 1。表 1 我院口腔科门诊、口腔病房消毒灭菌效果检测结果(略)2.2 在对 30 件灭菌级样品(手机 4 件、拔牙钳 10 件、手术刀 5 件、刮治器 6 件、印模 5 件)和 20 件消毒级样品的检测中,未检出致病菌,HBV 均为阴性。3 讨论3.1 保持各诊室空气洁净是防止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 口腔科门诊患者多,流动性大,诊室内空气中的细菌来自患者体内,如飞沫、磨牙、清洗时所产生的气溶胶等都使诊疗室内空气致病微

5、生物含量增多,成为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区,本次检测结果空气合格率最低,仅为 69.00%,因此必须加强口腔科门诊空气的消毒。医院内空气消毒净化一般采用紫外线消毒法、喷雾消毒法等,它们只能在无人的环境中进行,而在有人的情况下,可采用循环风、空气净化器及空气自然净化法(通风)。通风作为一种简单、方便、有效、经济的方法,更易被接受。因此口腔科诊室内的空气在诊疗期间采取通风自然净化法效果最好,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空气中细菌含量。另外每日应用紫外线照射 12 次,每次 30min 以上。有条件的医院可使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净化器等,可使空气中细菌总数明显减少。3.2 清洗口腔器械及防止材料污染 口腔科设

6、备、器械结构复杂,污染后不易彻底清洁,如:牙钻、手机、口腔种植体、印模材料、颌蜡、修复体及各种正畸矫治器等,使用前如不严格消毒、灭菌,易导致医源性感染。此外,手机供水系统和吸唾器治疗时会将含有病人口腔细菌的污染水回吸到手机内部,并附着于管壁上形成生物膜,当其它人再行治疗时导致病原微生物传播。虽说本次监测未检出致病菌,但口腔诊疗器械因侵入性操作多、使用频率高,造成医源性感染、传播的潜在危险大2,3。因此,若医务人员相关消毒知识掌握较好,使用消毒剂和消毒器正确、规范,消毒效果就较好。特别是在清洗过程中,采取酶洗工艺,能比较好地清除器械粘附的血液等有机成分,对接触病人伤口等灭菌工序起着较好的作用4。

7、3.3 加强消毒灭菌工作 消毒灭菌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由于影响因素多,环节复杂,如果工作没有到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都易导致医院感染的暴发。口腔科器械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所以必须严格规范口腔科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程序。只有把好消毒灭菌关,采用切实有效的消毒灭菌方法,才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3.4 强化对医务人员手的监测 在口腔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手是传播口腔疾病的重要媒介,通过手的传播很容易将微生物传播给其它病人、医护人员以及自身。通过监测发现,医务人员的手合格率为 72.00%。极少数临床医师未对手的清洗消毒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接诊病人前不洗手;看完病人后直接用污染手书写病历或接诊下一

8、个病人;洗手后用身上的白大褂擦手;洗手后到处触摸污染物;有的医师虽然戴了手套但只注意自身的保护,看下一个病人不更换手套等。研究表明,医务人员规范的洗手可使医院感染率降低 50%5。可见洗手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3.5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定期对口腔科环境卫生、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使用中消毒液进行定期监测,每月对口腔门诊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进行细菌监测。灭菌后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消毒剂生物监测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灭菌剂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含氯消毒剂化学监测每日 1 次,戊二醛每周 1

9、次化学监测,紫外线灯每半年测定 1 次照射强度,低于 70w/cm2 及时更换。各项监测如一项不合格要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直至监测合格。同时各项监测必须详细记录备案。3.6 提高消毒灭菌效果方法 根据调查结果和存在问题,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提高口腔诊疗机构医护人员专业素质,加强相关人员消毒灭菌知识的培训,加强自我防护的意识。在口腔治疗过程中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及配戴防护镜,诊疗每例患者后认真洗手。在治疗过程中避免戴污染手套去拿无菌物品并防止误伤自己或患者。配备必要的口腔诊疗器械和消毒灭菌专用设备,建立健全监督监测机制,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进行工艺监测、

10、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保证消毒灭菌质量。落实标准预防措施和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进入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要求。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灭菌。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前必须消毒。口腔检查器材一律使用一次性物品,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 年版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2 杨明华.现代医院消毒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73-177.3 刘振声.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8:558-564.4 郝玉梅.SCD 消毒液对口腔常用器械消毒效果的研究J.口腔医学,2003(1):10-11.5 刘玲珍,魏虹.医务人员卫生洗手消毒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6):4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