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参考教案(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441538 上传时间:2017-09-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参考教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参考教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参考教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参考教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参考教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参考教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参考教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参考教案(2)12 诚实和信任教材分析:故事很简单,但极富特色。作者选取的是生活中平常的小事,但人物“诚实”的品质跃然纸上,的确让人感动。平平淡淡的描写,极少的气氛渲染,淡淡的人物刻画,白描化的语言,使文章感人至深。“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故事所表达的不正是现代社会所提倡的为人根本诚信吗?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的方法。2、学会 10 个生字,认识 4 个生字,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词语的意思。3、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和处世态度。4、懂得“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含义。教学重点:读懂人物对话,感受主人公“诚实”

2、的品质。教学难点:懂得“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收集有关诚信的故事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师述: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宋庆龄小时侯的故事吗。说说:宋庆龄小时侯是个怎样的孩子。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诚实和信任的课文,第 12 课诚实和信任。2、板书课题,读课题,学生质疑:谁诚实?谁信任谁?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课前预习。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故障 毕竟 环顾 歉意 知晓 费用宝贵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 13 自

3、然段,说说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责任在谁?作者是怎样做的?你是怎样看待作者的做法的?3、全班交流讨论:(1)事故发生的原因:天黑 有雾 能见度很差红色小车车身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2)责任在谁?双方都有责任。(3)作者是怎样做的?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小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和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理解词语:环顾(4)你怎样看待作者的做法?4、教师小结。四、课堂小结,书写生字。1、教师小结。2、指导书写生字。(1)指名认读生字。(2)交流,说说怎么记住这些字。(3)重点指导书写“毕、货、贵”字。(4

4、)学生书写。 第 二 课 时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1、提问:请同学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读了第八 12 课,你知道了什么。2、师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去了解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是什么?二、学习课文。1、默读课文 411 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和红色小车的主人有几次对话,都说了些什么?从中你有什么感受。学习第一次对话:(1)指明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2)从他们的第一次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车子的反光镜碰坏了;车主自己换上了;车主向作者表示感谢。)(3)从他们的这次对话中,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讨论:反光镜是怎么碰坏的?车主为什么要向作者表示感谢?(4)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习

5、第二次对话:(1)指名读对话。(2)“无人知晓的情况”是指当时是一种什么情况?(3)对作者的这一举动,你又怎么看?(4)当车主发现这一字条时,心里会怎么想?(5)小结:正是由于作者的诚实和信任,使车主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他深深地被感动了!(6)指导感情朗读。学习第三次对话:(1)指名朗读对话。(2)交流:你想说什么?(3)出示句子: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4)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三、总结全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诚实和信任的理解。四、拓展学习。收集关于诚信的故事,全班交流。古诗诵读:大 林 寺 桃 花教学目标:1

6、 认识 3 个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 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教学重点: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大体了解古诗大意。教学准备:阅读积累白居易的琵琶行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我们已经学习过很多描写春天 的古诗,现在我们来个比赛,看谁的古诗背得多。2、揭题,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3、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二、创设情境,了解古诗。1、简介作者及书写古诗的时代背景。2、教师范读古诗。3、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4、同位互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5、用卡片检查生字认读:寺 菲 觅6、检查指导朗读读古诗。三、理解词句,了解诗的大意。1、自

7、己逐句读诗,想一想每一句诗什么意思,可以同桌或小组商量,提出不懂的词句。2、教师针对学生质疑,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每句诗的大意。3、说说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四、指导朗读,体会诗情画意。1、学生自己试读,评议指导。2、教师范读,学生仿读。3、多种形式朗读比赛。4、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资料: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初夏,当时白居易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任上。这是一首纪游诗,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关于他写这首诗的一点情况,本集有游大林寺序一文,可参考。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

8、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的春景 一片始盛的桃花。我们从紧跟后面的“常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

9、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你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

10、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语 文 乐 园 (四)教材分析:语文乐园(四)共有“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和“口语交际”三大板块。其中“我来试试”包括:认一认,读一读;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背一背;读一则成语故事手不释卷。“探究与发现”是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探究不同语言形式所表达的不同的效果。“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下雨算什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会准确地表达自己想说地意思,合理、巧妙、有礼貌地说服别人。教学目标:1、学习积累词语,知道意思相同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2、学习认识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3、学习名言警句。4、读成语故事,弄清成语意思,能讲成语故事。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新词,学习积累好

11、词好句。教学难点:理解短文,学习作者表达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我来试试。(一)认一认,读一读。1、出示词语卡片,请同学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2、读一读,了解每组词语的意思,思考每组词语中有什么规律。3、小组交流。4、全班反馈,指导理解词义。5、教师小结:每一组词都是表示“第一”的意思,第二组词表示“取得第一”或“领先”的意思。6、拓展学习:试着说说类似词语。(二)读一读,想一想。1、自由朗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2、思考:句子前一部分和侯一部分说的有什么不同。3、请同学完整的读句子,说说作者想重点强调的是哪个部分。4、小组交流。5、全班反馈。6、拓展学习:试着用“可是”、“但”造句。(三

12、)写一写,背一背。1、请同学自读句子,感受句子内容。2、交流:读句子的感受。3、用多种形式朗读。4、学生背诵名言警句。5、指导抄写名言。(四)读一读。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2、自由朗读成语故事,读准字音,读通故事。3、了解故事内容。4、思考:孙权为什么很不高兴,他是怎样批评吕蒙的?5、全班交流:吕蒙为什么能有勇有谋,屡建奇功?6、学生自读故事,互相讲一讲。第二课时一、探究与发现。读一读,想一想。1、自由读古诗宿新市徐公店。2、背诵古诗。3、再读金波的蝴蝶飞。4、思考:发现了什么?5、小组讨论。6、全班反馈。蝴蝶飞是一首现代诗,共六行,每行的字数不一,节奏欢快,很有动感,很有童趣,像一首歌谣,

13、琅琅上口。宿新市徐公店是一首七言绝句,共四行,每行的字数相同,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节奏平稳。一、口语交际。1 读一读口语交际的内容。2 书展的最后一天,下起了雨,乐乐和爸爸妈妈在家里发生了小小的争执,他们三人会说些什么呢?3 演一演,乐乐是如何说服爸爸妈妈的?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态度。4 联系实际说说如何更好地说服别人。第三课时教学内容:习作指导我想谈话导入。每个人都有梦想,你心中的梦想是什么呢?(或听歌曲种太阳)。一、 读课本中习作要求,思考:你心中的梦想是什么?、 同桌交流,明确自己本次习作的主题。、 梦想是美好的,要把自己的梦想进行具体的描述,要求语句通顺,用此形象生动,意思表达清楚明白。二、 学生试说,补充交流。三、 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范文引路。、 学生习作,不拘形式,淡化文体,可以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四、 评析习作,交流真情。、 小组评析。、 集体评议。、 总结:同学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美丽的梦想,把自己的梦想用文字写下来,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把美的事物、美的愿望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是一件快乐的事。在语文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寻找身边的美,发现学习中的乐趣,让课堂成为我们学习的乐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