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易名家协会弘扬传统文化:李书有:周易与人居环境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441524 上传时间:2017-09-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周易名家协会弘扬传统文化:李书有:周易与人居环境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华周易名家协会弘扬传统文化:李书有:周易与人居环境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华周易名家协会弘扬传统文化:李书有:周易与人居环境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华周易名家协会弘扬传统文化:李书有:周易与人居环境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华周易名家协会弘扬传统文化:李书有:周易与人居环境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周易名家协会弘扬传统文化:李书有:周易与人居环境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周易名家协会弘扬传统文化:李书有:周易与人居环境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书有:周易与人居环境学中国古代建筑风水文化,起源于人居环境的选择与宫室营造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以周易哲学为理论依据,属于周易术数之一。 “风水”概念最早于晋代郭璞的葬书中才出现,汉代称之为“堪舆” 。汉代之前,根据其起源于人居环境的选择与宫室营造的需要,可称之为人居环境学。本人是从事周易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专业工作者,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周易经传与易学体系研究;周易与道家、儒家、阴阳家关系研究;周易应用探索。在周易应用探索中,涉及到周易哲学与决策管理,周易与人居环境学。本人以“周易与人居环境学”为题, “中国古代建筑风水文化的现代诠释与应用”为副标题,探讨中国古代建筑风水文化在人居环境选择

2、、营造、调适方面的理论与应用,及其与中国古代天文学、地理学、生态环境学、建筑学、美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关系,以达到批判地吸取中国古代建筑风水文化的合理内涵,为选择、营造、调适人与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环境以及人之身心健康、和谐、事业兴旺发达的人居环境服务。本人之所以没有简单以“风水”为题开展研究,这是因为“风水”概念在后来的发展中已经泛化,涉及内容庞杂,其中不乏迷信成分;加之一些江湖术士以其骗取钱财,败坏了“风水”的名声。因此,一提“风水”就使人与封建迷信、骗取钱财混为一谈,不加分析地加以批判、否定。此次研修活动,虽对“风水”加以“建筑”与“文化”限定,使之与泛化的“风水”相区别

3、。然而仍然引起一场风波。因此,本人的讲题,仍以原本采用的讲题“周易与人居环境学” ,副标题为“中国建筑风水文化的现代诠释与应用。 ”以免引起误会。本讲题拟份以下五部分:一、中国古代建筑风水文化的产生、发展与演变二、周易是中国古代建筑风水文化的哲学理论依据三、周易研究是中国建筑风水文化研究的基础四、周易哲学指导中国建筑风水文化健康发展五、中国古代建筑风水文化与现代国际生态建筑理论一、中国古代建筑风水文化的产生、发展与演变1、中国古代建筑风水文化产生于人居环境选择、营造的需要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活动有目的性,表现在住所上,就是有目的选择适应人居的环境,营造适应人居的居室及活动场所。易传系辞上

4、中说:“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诸大壮 。 ”诗经大雅緜中说载:“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诗经大雅公刘中说载:“笃公刘,既溥既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度其夕阳,豳居允荒。 ”景:同“影” ,测量日影以确定方位;相:视、观察、察看。这是我国最早描述选择人居环境的记载,已包含了后来建筑风水文化的辨方位,测山冈、察阴阳、观流水等主要内容。尚书召诰:“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 ”尚书洛诰:“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 ”从考古发现,我国远古的部落定居,已

5、具有建筑风水文化的相关认识。我国历代王朝都重视都城的选址、营造,如古都长安、洛阳、南京、北京,都经“风水大师“的选址、营造。2、中国古代建筑风水文化的发展与演变春秋战国是我国哲学高度发展的时代,产生了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的道家学派,也产生了以德为本的儒家的伦理思想体系。成书于战国时期的易传 ,以儒、道两家思想阐释易经 ,将占筮之易,发展为哲学易。 易传系辞下中对易经的产生作了阐发。提出:“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人和思想,成为我国古代建筑风水文化的基本理论框架。

6、我国古代建筑风水文化与天文、地理有密切的关系。 吴越春秋中载:伍子胥为吴王阖闾择建都城:“相土尝水” , “法象天地” 。管子水地篇中说;“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生也。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 ”对水地关乎人之美恶、贤愚、性情作了精辟论述,为建筑风水文化提供理论依据。水地对“风水”有其独特影响,先秦地理学,即后世“风水”的前身。中国古代建筑风水文化,也称“堪舆” ,这一概念是西汉淮南子的天文训中提出的。东汉文字学家许慎的解释是:“堪,天道;舆,地道” 。 “堪舆”实为“天地之道” 。中国古代最早使用“风水”概念,到目前为止,一般认为是出自晋人郭璞所传古书葬

7、经:“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风水”一词出自葬经 , 葬经是讲“阴宅”的。这是由选择人居环境,延伸到为死人选择墓葬。这与我国古代祖先崇拜思想是密切相关的。祖先崇拜思想认为,祖先死后仍庇荫着他们的后代。为祖先选择墓葬对其后代有重大影响。因此,即按照人居环境选择学原理,为死人选择墓葬,即选“阴宅” 。而原本的人居环境选择在“风水”中称之为选“阳宅” 。选“阴宅”是从人居环境选择引伸出来的,是一种带有迷信色彩的活动,在封建时代,其重视程度甚至超过选择人居环境。现代,我国已经统一实行火葬,虽然还有一些人对选择墓地仍然重视,但已失去了原来意义,也与现代文明大

8、相径庭。而我国古代“风水”中对人居环境选择与调适理论,现代仍有其借鉴意义。因此,我们这次讲“周易与人居环境学” ,就是试图对我国古代“风水”中的人居选择与调适理论,即选择“阳宅”理论,作一现代诠释与应用。3、中国古代建筑风水文化与中国古代天学、地学、人学的关系“天地人合一”是我国古代建筑风水文化的基本原则,因此,我国古代建筑风水文化必然与天学、地学、人学密切关联。我国古代天文学很发达,伏牺氏画八卦时就“仰则观象于天” ,即上观天文。 易经离卦的彖传中就指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我国古代哲学认为,天道是人道的依据。天之日、月、星、辰对人的影响至关重大。因此,历代皆重视天文。天文学是为我国古

9、代建筑风水文化的重要天文依据。我国古代地理学也很发达,因为我国古代是以农业立国的,农业文明与地理学有密切关系。因此,我国古代早在夏代就有了地理的著作。 尚书夏书中就有了禹贡篇,把当时中国划分为九州,记述了各区域的山川分布。从夏之大禹就重视水土的治理, “大禹治水的故事”千古流传。汉代之后,历代史书皆有地理志 。汉代的水经注记述我国河流水道 137 条。到北魏水经注又加补充河流水道 1252 条,地理学是我国古代建筑风水文化的重要地理依据。我国古代人学有其独特的成果,我国古代医学是以易学哲学为其理论依据,注重人与天地自然的和谐统一,古代易医同源。我国古代医学发明的人体经络学,是人之生理机能的精辟

10、理论。我国古代哲学以心性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独特的人学理论。因此,我国古代人学为古代建筑风水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人学理论依据。4、中国古代建筑风水文化的流派中国古代建筑风水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众多流派,而从其所根据的理论,基本上分为两大流派,即形法派与理法派。形法派,注重空间外形,包括宅外形法与宅内形法。宅外形法,包括宅外的山川形势,即山峦、流水、道路等客观外在自然生态环境的选择;宅内形法,包括宅内形状、天井、排水等宅内环境。多依阳宅十书等书为依据,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人居环境选择的理论与方法。形法的五大要素: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取向。地址的原则:依山傍水、山环水抱、藏风聚气、坐北朝南、前低后高、

11、前窄后宽、方正居中等。理法派,注重从时空上考察人体与地理气候、地磁场变化、山水方位的关系。理法派在考察山川形气时,特别注重罗盘,在宅内外以罗盘定方位,并依阴阳八卦、十二地支、天星、五行为其理论原则,并与人的命理配置,以达到“天人合一” 。理法派中又分为三元派、三合派、九星派等。这些派别中又有小的流派。 (插图)5、中国古代建筑风水文化的现代评价中国古代建筑风水文化的现代评价褒贬不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是正常的现象,因为近代以来,西方科学传入,以其严密的逻辑、科学的实证,逐步成为现代主导文化。以西方科学为标准,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科学(历史统称之为方技,包括风水) ,皆被视之为非科学:再以

12、科学与迷信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推断,非科学者即迷信。因此,中国方技多被视为迷信。实则,中国传统文化、科技与西方文化、科技是两种不同的思想文化、科技,各自独立发展了几千年,自有其各自独特价值。近些年来西方文化中心论逐渐被世界多元文化协同发展所取代。现在正处在这一转换的过程中,因各自的文化背景不同,从各自的视角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包括“风水” ,必然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因此,对中国古代“风水”的评价归纳起来,基本上有三种观点。 中华读书报1999 年 6月 16 日,以半版的篇幅刊登了四位专家、教授(其中三位是名牌大学建筑学教授)的不同评价。一种观点认为, “风水”之说绝对不是什么科学,

13、而是阻碍中国人去发展科学的祸害。另一种观点指出,有些学者片面地理解中国文化,认为“风水”不能和西方的思想体系接轨就是迷信的,对“风水”不加研究就加以否定,这本身就是一种迷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风水学)与建筑生态学的步调是一致的。第三种观点认为, “风水”里大部分是迷信与糟粕,但也内蕴着某些科学和合理的成分,如果将这一部分的意义和作用无限夸大,则会曲解了中国古人对建筑空间思考的真正内涵。二、周易是中国建筑风水文化的哲学依据周易哲学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中华各类文化无不与周易哲学有其不可分割的联系,建筑风水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周易哲学有密切联系。建筑风水文化与周易哲学有多方面联系

14、,这与周易哲学的独特性是相关联的。众所周知,周易哲学的发端易经 ,是由符号与文字两大系统所组成的一部经典。符号系统是由阴() 、阳()组成八卦:称之为经卦。乾,象征天;兑,象征泽;离,象征火;震,象征雷;巽,象征风;坎,象征水;艮,象征山;坤,象征地。再由八卦组成六十四卦: 文字系统是由卦辞、爻辞所组成:符号系统六十四卦,每卦皆由上下两经所组成、每个经卦皆有其象征:六十四卦,每卦皆有其象征,如乾坤乾卦 上、下皆乾 还是象征天;坤卦 上下皆坤 ,还是象征地;八经卦自我相重之卦,还是原来的象征,而非两经卦相重之卦,则视其组成的两经卦组合不同而又有不同的象征:如晋卦晋 上离 象征火、日;下坤 象征地

15、。火地晋,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象征晋升。晋卦 颠倒过来为明夷 上坤 下离 ,地火明夷,太阳从地平线下落为光明受伤害,变为不明。易传系辞下中说:“伏羲氏,观象而画卦” ;又说“八卦以象告”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 “是故, 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易传系辞上中说:“圣人设卦观象” 。又说:“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易传说卦中列举了八卦的各种象征意义。易经八卦以及八卦两两相重的六十四卦,是由阴( ) ,阳()两个符号组合而成。阴()为偶数,六为老阴,八为少阴;阳()为奇数,九为老阳,七为少阳。六十四卦之爻,自下而上排列;初爻,阴爻为初六,阳爻为初九

16、;二爻,阴爻为六二,阳爻为九二;三爻,阴爻为六三,阳爻为九三;四爻,阴爻为陆四,阳爻为九四;五爻,阴爻为六五,阳爻为九五;上爻,阴爻为上六,阳爻为上九。阴爻用六而不用八,阳爻用九而不用七,是因为六为老阴之数,九为老阳之数。 易经是讲变易的,因此老阴用六,老阳用九。由此可见, 易经六十四卦,不仅有其象,还有其数。易卦象中有数,根据易传系辞上中所载:“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乾之第二百一十有六, 坤之第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卦一以象三,揲(sh)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l)以象闰;五岁再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