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反应堆物理分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44113 上传时间:2017-05-1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反应堆物理分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答案第一章1-1.某压水堆采用 UO2 作燃料,其富集度为 2.43%(质量) ,密度为 10000kg/m3。试计算:当中子能量为0.0253eV 时,UO 2 的宏观吸收截面和宏观裂变截面。解:由 18 页表 1-3 查得,0.0253eV 时: (5)680.9,(5)83.,()2.7af aUbbUb由 289 页附录 3 查得,0.0253eV 时: .27O以 c5 表示富集铀内 U-235 与 U 的核子数之比, 表示富集度,则有:528(1)c150.9740.246c2552832M(UO)3()9.1()AcNNm所以, 26352()().490c88

2、11()UO232()().6Nm2 1125()()0.498.1.7460.2743.()()()05983()aaaaf fNUOmUO1-2.某反应堆堆芯由 U-235,H2O 和 Al 组成,各元素所占体积比分别为 0.002,0.6 和 0.398,计算堆芯的总吸收截面(E=0.0253eV)。解:由 18 页表 1-3 查得,0.0253eV 时: ()60.9aUb由 289 页附录 3 查得,0.0253eV 时: 112.5,().aAlmHO,()238.0,MU3()19.05/Ukgm可得天然 U 核子数密度 283()10()/()4.10()ANUNMm则纯 U-

3、235 的宏观吸收截面: 1556.97.2()aa总的宏观吸收截面: 2.2().6().38()4a aHOAl1-6 1717211PV3.02.50m.25.1-12 题 每秒钟发出的热量: 69103.1250.PTEJ每秒钟裂变的 U235: 109193.25.76()N个运行一年的裂变的 U235: 1 27T.76352403.10()个消耗的 u235 质量:2763A(1)(10.8).90m.8g.8kN1需消耗的煤: 9 967E654.310K.310Q0.2 吨1-10.为使铀的 1.7,试求铀中 U-235 富集度应为多少(E=0.0253eV) 。解:由 18

4、 页表 1-3 查得,0.0253eV 时: ()68.,(5)8.,()2.7af aUbbUb,(5)2.416vU由定义易得: (5)(5)()8f faaavvN()(8) ()faaUN为使铀的 1.7, 52.41683.5(8) 0.9)4.(5)7NU富集度 2350%1.7%()()NU. 一核电站以富集度 20%的 U-235 为燃料,热功率 900MW,年负荷因子(实际年发电量/额定年发电量)为 0.85, U-235 的俘获裂变比取 0.169,试计算其一年消耗的核燃料质量。解:该电站一年释放出的总能量= 6 16901.853062435.20J对应总的裂变反应数=

5、6192.457.4.因为对核燃料而言: tf核燃料总的核反应次数= 26 267.5410(.9)8.10消耗的 U-235 质量 = 2384(6. kg消耗的核燃料质量= 4/0%17)第二章.某裂变堆,快中子增殖因数 1.05,逃脱共振俘获概率 0.9,慢化不泄漏概率 0.952,扩散不泄漏概率 0.94,有效裂变中子数 1.335,热中子利用系数 0.882,试计算其有效增殖因数和无限介质增殖因数。解: 无限介质增殖因数: 不泄漏概率:1.27kpf 0.952.40.89sd有效增殖因数: 0.95ef2-1.H 和 O 在 1000eV 到 1eV 能量范围内的散射截面近似为常数

6、,分别为 20b 和 38b。计算 H2O 的 以及在 H2O中中子从 1000eV 慢化到 1eV 所需的平均碰撞次数。解:不难得出,H2O 的散射截面与平均对数能降应有下述关系:H2OH2O = 2HH + OO即:(2H + O ) H2O = 2HH + OOH2O =(2 HH + OO)/(2 H + O )查附录 3,可知平均对数能降: H=1.000, O=0.120,代入计算得:H2O = (2201.000 + 380.120)/(220 + 38) = 0.571可得平均碰撞次数:Nc = ln(E2/E1)/ H2O = ln(1000/1)/0.571 = 12.09

7、 12.12-6.在讨论中子热化时,认为热中子源项 Q(E)是从某给定分界能 Ec 以上能区的中子,经过弹性散射慢化而来的。设慢化能谱服从 (E)= /E 分布,试求在氢介质内每秒每单位体积内由 Ec 以上能区, (1)散射到能量E(EE)(2)利用上一问的结论: 11 1 11() (ln)()()gg ggEE Eggss sc cddE 2-8.计算温度为 535.5K,密度为 0.802103 kg/m3 的 H2O 的热中子平均宏观吸收截面。解:已知 H2O 的相关参数,M = 18.015 g/mol, = 0.80210 3 kg/m3,可得:m-33622810.801.0.6

8、15AN;已知玻尔兹曼常数 k = 1.3810-23 JK-1,则:kTM = 1.38 10-23535.5 = 739.0 (J) = 0.4619 (eV)查附录 3,得热中子对应能量下, a = 0.664 b, = 0.948, s = 103 b, a = 0.664 b,由“1/v”律:0.4914 (b)()(0.253)./aaMkTkT由 56 页(2-81)式,中子温度:577.8 (K)2()2180.4910.4653.0.463aMnMsAkTNT;对于这种”1/v”介质,有: n 0.4192 (b)(0.)9.12812857.an所以: 1.123 (m-1

9、) 2.6804aN第三章3.1 有两束方向相反的平行热中子束射到 235U 薄片上,设其上某点自左面入射的中子束强度为 1012 cm-2s-1。自右面入射的中子束强度 21012 cm-2s-1。计算:(1)该点的中子通量密度;(2)该点的中子流密度;(3)设 a = 19.2102 m-1,求该点的吸收率。解:(1)由定义可知: 31012 (cm-2s-1)I(2)若以向右为正方向: -11012 (cm-2s-1) J可见其方向垂直于薄片表面向左。(3) 19.231012 = 5.761013 (cm-3s-1)aR3.2 设在 x 处中子密度的分布函数是 /0(,)(1cos)2

10、xaEnxEe其中:, 为常数, 是 与 x 轴的夹角。求:(1) 中子总密度 n( x );(2) 与能量相关的中子通量密度 ( x, E );(3) 中子流密度 J( x, E )。解:由于此处中子密度只与 与 x 轴的夹角有关,不妨视 为极角,定义 在 Y-Z 平面的投影上与 Z 轴的夹角 为方向角,则有:(1)根据定义: /0042/0/0()(1cos)in(cs)ixaExaEnnxdede可见,上式可积的前提应保证 0 的区域进行讨论。燃料内的单能中子扩散方程:22()0,dxxaL边界条件: i. ii. 0lim()xJlim()xaS通解形式为: cosh/)sinh(/)

11、AxCx利用 Ficks Law: ()cosh()dACJDLL代入边界条件 i: 0sinh)cos()0xxDL代入边界条件 ii: co()i()h()cosh(/)aaSACASALaL所以 0011in/cos() tnh()cosh(/)s()aaFdxVSxad;cosh(/)()t()tan/FSLaQ(2)把该问题理解为“燃料内中子吸收率 / 燃料和慢化剂内总的中子吸收率” ,设燃料和慢化剂的宏观吸收截面分别为 和 ,则有:aM回顾扩散0 tanh(/)()aFF FFa ab MMMMaadxdV LbabS 长度的定义,可知: ,所以上式化为:2/FaLDLtanh(/

12、)tnh()/FMMa aLbb(这里是将慢化剂中的通量视为处处相同,大小为 S,其在 b 处的流密度自然为 0,但在 a 处情况特殊:如果认为其流密度也为 0,就会导致没有向燃料内的净流动、进而燃料内通量为 0 这一结论!所以对于这一极度简化的模型,应理解其求解的目的,不要严格追究每个细节。 )3-21解:(1)建立以无限介质内任一点为原点的球坐标系(对此问题表达式较简单) ,建立扩散方程:即:2aDS2aSD边界条件:i. , ii.0()0,Jr设存在连续函数 满足:()r22,1()aSDL可见,函数 满足方程 ,其通解形式:()r2Lexp(/)exp(/)()rLrrAC由条件 i

13、 可知:C = 0,由方程(2)可得: ()/exp(/)/a arSALS再由条件 ii 可知:A = 0,所以:/aS(实际上,可直接由物理模型的特点看出通量处处相等这一结论,进而其梯度为 0)(2)此时须以吸收片中线上任一点为原点建立一维直角坐标系,先考虑正半轴,建立扩散方程:即: ,x 0aDS2aSD边界条件:i. , ii. , iii. 0|0lim()()/2axJtlim()0xJ对于此“薄”吸收片,可以忽略其厚度内通量的畸变。参考上一问中间过程,可得通解形式: ()exp(/)ep(/)/aALCS/()xLxLdACJxDe由条件 ii 可得:0lim()()()22a

14、ax a atStLSAD 由条件 iii 可得:C = 0所以: ()22(1)aaatLSSAADDtL/() (2)1) xLxLaaa texet 对于整个坐标轴,只须将式中坐标加上绝对值号,证毕。3-22解:以源平面任一点为原点建立一维直角坐标系,建立扩散方程: 21122()(),0,xxL边界条件: i. ; ii. ;1200lim()li()xx000lim()|()|xxJJSiii. ; iv. ;a2b通解形式: ,11sinh(/)cosh(/)AxLCxL2sinh(/)cosh(/)AxLCxL由条件 i: (1)2C由条件 ii: 1211220 0lim()limcosh()sin()cosh()sin()x xdDxxxxDAASLLL(2)212SLSA由条件 iii、iv:(3)1111sinh(/)cosh(/)0cosh(/)sinh(/)aCaCaa(4)2222bLbLbLAbL联系(1)可得: 1tan(/)t(/)A结合(2)可得: 222h/t(/)1tanh()t(/)SSDDLbLa1/tanh()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