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月考试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440864 上传时间:2017-09-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月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月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月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月考试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072008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出题人:徐国芳第卷 选择题 (42 分) 一、 (20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舰舸 苛刻 坎坷 荆轲 B稠密 调整 凋敝 雕琢 C翡翠 斐然 祖辈 裴多菲 D佝偻 苟且 足够 拘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寥廓 携手并进 金壁辉煌 沉滓泛起 B呼哮 剩菜残羹 泛起漪沦 凝神屏息 C倾圮 不落窠臼 大肆叫嚣 漫山遍野 D桂冠 暴虐无道 枯稿荒芜 云蒸霞蔚 3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 没有浑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_高的诗歌作品的。 舒婷把这个深厚的感情_

2、在她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_诗的意象。 A品位 灌注 揣摩 B品位 贯注 揣测 C品味 灌注 揣摩 D品味 贯注 揣测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一句是( ) A毛泽东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 心潮澎湃,豪情满怀。 B革命青年写出激扬文字,把反动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 C看到春色满园的景象,她高兴极了。 D这亘古未有的奇闻,成了报刊炒作的好材料。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B.我早就久仰他的大名了。C.同歹徒进行英勇搏斗的是两个中学的学生。D.通过一个月的学习,他认识到了自身

3、的不足。6下面对加横线词语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红遍”、 “尽染 ”所描绘的景色虽是深秋的,但“红”这一暖色给人以富于活力的壮美印象。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一个“击”字生动地塑造了雄鹰飞翔时迅猛有力拍打翅膀的形象,移用鸟儿飞翔的“翔”字来代替“游”字,把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的动作表现得极其生动传神。 2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这一设问句含蓄地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通过询问应由谁来主宰大自然的盛衰荣枯,表现了词人的博大胸怀。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遏”,阻止之意, “浪遏飞舟 ”,写风浪很大,都把行船阻挡住了。 7下列横线上依次所填的内容,最恰当的

4、一项是( ) 再别康桥共有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_,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_,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等。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 “荡漾”、“揉碎”、 “漫溯”、 “挥一挥” 等, _,给人以立体感。 (1)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 ; (2)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靠它给带来 ;(3)康河里倒影的是河畔的金柳 ;(4)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 ;(5)把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6)使每一幅画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A (1) (2) (3) B (1) (4) (6) C (2) (4) (5) D

5、 (2) (3) (6) 8找出全有通假字的一项 ( ) 无能为也已 子亦有不利焉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窥镜而自视 秦伯说,与郑人盟 晋军函陵 A B C D 9找出“与”的用法不同子其他三项的一项 ( ) A秦伯说,与郑人盟;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失其所与,不知; D颇与中国同俗 10从句式特点看,与例句句式相同的是 ( ) 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A夫晋,何厌之有 B以其无礼于晋C是寡人之过也 D秦军汜南二、 (8 分,每小题 2 分) 1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

6、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会互放的光亮! 3A这首诗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形象化,充满情趣,富有哲理,不但珠圆玉润,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意溢于言外。 B此诗写的是两件比较实在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里的波心,二是“你”“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 C如果我们用“ 我和你”“相似 ”之类的标题,当会更富有诗味。 D “云”“波”“你 ”“我”“黑夜的海 ”“互放的光亮” 等意象及其之间的关系构成都可以因为读者个人情感阅历的差异及体验强度的深浅而进行不同的理解。 12对下面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7、( ) 天真的预示 英布莱克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有一座天堂 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 A第一句是说以小见大, “窥一斑而知全豹”。 B第二句是说一个个体生命里藏着偌大的自由与自信。 C “无限 ”与“永恒” 在自己的手中创造。 D “天真”预示着美好,希望与永恒靠大家努力才能实现。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10-11 题。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永远向前憧憬, 尽管活在阴沉的现在;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13对“而那逝去的

8、将变为可爱”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诗道出了人们对待生活的一种普遍心理:得到的不知道珍惜,失去了才觉得其可贵。B这句诗告诫人们:将“ 悲哀”忘掉,这世界才会变得可爱。 C “那逝去的 ”指令人悲哀的现实,这种现实会“转瞬即逝”,未来会变得更加可爱。这句诗充分表达了作者相信光明与正义必将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 D 现实毕竟会逝去,未来肯定会更加美好,这句诗告诫人们不要因现实的坎坷而放弃追求,一切都要向前看,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14对这首诗内容赏析不恰当一项是( ) A.诗的第一小节告诫人们,面对生活的不如意,不要忧愁,也不要激愤,因为这一切都是暂时的,美好幸福的生活一定会到

9、来。 B.第二节诗前两句构成转折关系:尽管今天的许多事情令人感到悲哀,但我们要向往美好4的未来,告诫人们面对生活的困境,要振作精神,乐观向上,充满正义必胜的信心。 C.整首诗富有人生哲理:人生犹如四季,寂寥冬日当前时,阳光明媚的春天也不过会太远,因而我们就得振作精神。 D.全诗采用第二人称,运用拟人手法,直抒胸臆,言简意赅,清新流畅,热烈深沉,亲切自然。 三、 (6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答 15-17 题。 甲词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乙词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

10、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5下面的词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驿外断桥边:驿,古代官办的交通站。这句是说,梅花开在驿站外面的断桥旁边。寂寞开无主:无主,没有主人,即无人过问。这句是说,冷冷清清,无人过问。 B.无意苦争春:苦,竭力。无意,没有心思,不愿。这句是说,梅花不愿意竭力争夺春光。一任群芳妒:一任,完全听任。这句是说,百花要嫉妒,那就由它们去嫉妒吧。 C.零落成泥碾作尘:零落,凋零落地。这句是说,梅花飘零凋落,被碾成泥尘。只有香如故:只有梅花的香气和故乡的梅花香气一样。 D.犹有花枝俏:俏,秀丽、挺拔。

11、这句是说,还有梅花在傲寒盛开,挺拔秀丽。待到山花烂漫时:烂漫,光彩夺目的样子。这句是说,等到春到人间,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时候。16比较两首词的相同点,不当的一项是( ) A题材相同 B形式一样 C都是赞美梅花不争春 D都是托物咏怀 17对两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陆游的词前四句写梅花的处境和遭遇,后四句写梅花的态度和节操。词里的梅花可以说是作者的化身,表现了作者遭受风吹雨打,无可奈何而又孤芳自赏的情绪。 B 毛泽东的词从梅花在冰雪里的“ 俏”写到在花丛中的“笑”,可见梅花是胜利者,词中洋溢着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 陆游是在极力主张北伐中原,收回国土而遭到投降派排挤打击之后托物

12、咏怀的,词中“只有香如故”并非孤芳自赏,而是表现他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 D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主席笔下的梅花,虽然所处环境恶劣,但梅花开放 在悬崖峭壁之上,表现了梅花傲寒斗雪的坚强性格。 四、 (8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下文,完成 1821 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5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3、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戌之,乃还。 18下列各项加点字与“越国以鄙远”的“ 鄙”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且贰于楚也 B朝济而夕设版焉C阙秦以利晋 D既东封郑19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焉用亡郑以陪邻 将焉取之 A与相同,与不同 B与不同,与相同 C与不同,与也不同 D与相同,与也相同 20下列各句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是 ( )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D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1下列各项符合文意的是 ( ) A秦晋围郑的原因是消灭了郑国对晋君有利。 B秦伯把焦、瑕两座城池赏赐给了晋君。C削弱了秦国,对晋国有好处。 D晋打算把郑国变成自己的东部边界后,再扩展西部边界。 620072008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月考试卷题号 五 六 七 八 总分得分第卷(共 108 分) 五、 (18 分) 22补充下列诗句。 (8 分,任选其中四小题)(1)独立寒秋, , 。 书生意气, 。(2)一年一度秋风劲,_,_,寥廓江天万里霜。 (3)_,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4)因人之力而敝之, ; ,不知; ,不武。 (5)那河畔的金柳, ;波光里的艳影, 。23填空。 (4 分,每题 1 分) 新诗是_年_运动时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体诗,新诗在形式上打破了旧体诗的束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