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民的解放看农村改革 【农村研究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439826 上传时间:2017-09-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农民的解放看农村改革 【农村研究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农民的解放看农村改革 【农村研究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农民的解放看农村改革 【农村研究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农民的解放看农村改革 【农村研究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农民的解放看农村改革 【农村研究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农民的解放看农村改革 【农村研究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农民的解放看农村改革 【农村研究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研究论文-从农民的解放看农村改革 摘要:三十年的农村改革是八亿农民走出黄土地追求美好生活艰苦创业的三十年,也是中国农村走出贫穷落后,走向富足繁盛的三十年。三十年来,农民的解放和提升,农业的改造和发展,农村的变革和演化给了中国“三农”太多的可圈可点,给了中华民族太多的惊喜和感动。今后农村改革的路还很长,但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还将会以“中国农民伟大的创造”精神,迈好前进的每一步。关键词:农民解放农村改革Abstract:30 year countryside reforms are 800,000,000 farmers go out yellow land pursue happy li

2、fe hard imbark 30 years,also is the Chinese countryside goes out the poor backwardness,moves towards the abundant prosperous 30 years.For 30 years,farmers liberation and the promotion,the 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the countryside transformation and the evolution gave China “thr

3、ee agriculture” to be possible too much to encircle may select,for Chinese nation too many pleasantly surprised and affected.The next countryside reform road very will be also long,but under the party leader,the Chinese farmers will also be able by “the Chinese farmers great creation” the spirit,to

4、step the advance each step.Keywords:Farmer Liberation Countryside reform三十年来,我国广大农民紧随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进的铿锵脚步,从封闭保守走向改革开放,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走向开放的市场经济。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在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直面自己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他们以中国农民特有的淳朴厚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改造和改变着自我。从农民生存状态的演化中,透视了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发展轨迹和农村社会演化的历程。1.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把农民从计划经济体制下解放出来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农村实行的是“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制度

5、,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均有国家安排,即统购统销,而劳动成果则平均分配。这种经营模式致使农村生产力多年在低水平上徘徊,农业落后、农村贫穷、农民困苦成了多年难以改变的现实。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几位农民在不甘贫穷的勇气下自发地组织起来包产到户,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先行者。1978 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拉开了序幕。1979 年 9 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提出了加快农业发展的 25 条政策措施,第一次正式宣布包产到户可以作为一种例外的体制形式存在。1982 年的中共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正面肯定了以“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承包制,奠

6、定了农村改革的基本方向。1983 年下发的中共中央“一号文件”部署了废除“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并把家庭承包制称为“我国农民伟大的创造”确立为今后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至此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在全国农村全面推开。1983 年底全国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达到 99.5%。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彻底打破了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经营模式,确立了农户家庭经营的主体地位,从计划经济的藩篱中解放出来的农民以前所未有的极大热情投入到农业生产当中,土地收益得到了空前提高,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在很短的时间内从 2.5 亿人下降到 1.3 亿人,创造了人类消除贫困历史的奇迹。1984 年中共中央关于一

7、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承包到户的家庭承包期可以延长到 15 年。198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取消了 30 年来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鼓励农民按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从此农民开始真正迈进市场经济的大门。十年间广大农民活跃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在改变生产和生存环境中也不断改变着自己。2003年 3 月 1 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赋予了农民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农民的信心和热情再次得到了极大增强。2005 年中央一号文件规定国家财政再向农村倾斜,“多予、少取、放活”的发展方针使农村经济在政府政策支持下更加活跃,特别是 2006 年 1 月 1

8、日开始,彻底废除了延续 2600 年的传统农业税,广大农民作为解放了的生产力,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大潮中。30 年来农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为 13.24%,农民储蓄存款2007 年末达到 2000 亿元。剩余财富的逐年增加彻底改变了广大农民的生存状态。2.现代农机的广泛应用,把农民从传统、低效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农业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愈来愈多。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国家加大了对农民购买农机的补助,2004 年 11 月 1 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使现代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在政府的主导下得到了广泛普及。2007 年中央财政拿了 12 个亿作

9、为农机购置补贴,从 20042008 年五年间中央财政共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 69.7 亿元,巨额补贴使传统农业的耕作模式得到了改造和更新,农业生产成本的降低,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2008 年 12 月 29 日农业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国务院决定 2009 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增加 100 亿元,农业部、财政部印发了2009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方案,补贴机具种类由 2008 年的 9 大类 18 小类 50 个品目扩大到 2009 年 12 大类 38 小类的 128个品目。农机补贴政策的落实将使 2009 年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

10、47%。机械化的推广应用使 50%的农民从低效能的传统农业和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3.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把广大农民从农村解放出来现代农机的广泛应用使农业劳动生产率上升,随之也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受到国家开放搞活政策的激励、引导,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强大的农业内部冲撞和外部拉力双重作用下,开始向二、三产业转移。以河南洛阳农村为例,19781988 年平均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 374 万人,年平均增长14.4%,农村非农产业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比重由 1978 年的 8.7%上升到 1988年的 25.3%,其中 19851988 年乡镇企业大发展时期,洛阳从事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年均

11、增长幅度达到 24.7%,年均转移农村劳动力达 7.4 万人。19931997 年洛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了一个大规模转移阶段。五年间,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的人数为 28.17 万人,平均每年转移数量达到 5.6 万人,年均增长 9.9%,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提高到 30.1%,比 1992 年提高了 8.7个百分点。 19982003 年洛阳市农村向非农产业共转移剩余劳动力17.38 万人,平均每年转移 2.9 万人,年均增长 3.5%。2005 年洛阳市政府实施“农村百万劳动力转移工程”,并拿出 600 万元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洛阳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得到了提速,至 2006 年洛

12、阳农村共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125.3 万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使洛阳农业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变。从全国看,2007 年全国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超过 1.3 亿人,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已超过 2.2 亿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把大量农民从农村解放出来,使诸之形成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作为了产业工人的组成部分,他们在为城市劳动力市场注入竞争活力、推动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转型的同时,加速了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裂变。4.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把农民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中解放出来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一大二公”的社会组织形式解体,农村合作医疗也随之大幅衰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得到

13、医疗保障的仅是实行“五保”供养制度下的“三无”人员,但是这种制度的覆盖范围也非常有限,广大农民的看病就医问题仍然主要是依靠家庭来解决,“小病拖、大病捱、重病再往医院抬”成了农民就医的现实,社会医疗保障在农村基本上处于一个“真空地带”,这种现象存续了近 20 多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困扰着大量农民的脱贫致富。2003 年中国政府提出要建立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供给制度。从 2003 年 3 月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择 23 个县(市)先行试点,2004 年初2005 年年底为扩大试点阶段,2006 年开始为全面推行阶段

14、。2006 年中国广大农民从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中获取了实惠。2007、2008 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在国家加大投资的情况下,覆概率有了更大的提高,在一些地区农民参合率达到 100%,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更多的农民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中解放出来,真正享受改革开放给带来的成果。5.农村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把农民从愚昧中解放出来改革开放前,农村的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农民受教育的条件差、时间少、层次低,落后的文化教育造成了广大农民的精神愚昧和农村经济落后。改革开放后,由农民承担的农村义务教育逐步开始向政府承办转变。2001 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规定: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

15、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由此中央财政相应安排资金 47.3 亿元,农村义务教育由农民负担转变为政府负担的社会公益事业。2001 年开始“両免一补”政策的实施,使广大农民子女踏入校门,享受社会公民应有的公平教育。2003 年 9 月 17 日国务院下发了200319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的文件,该文件将农村教育工作列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规划了农村教育发展,在推进教育公平方面又迈了一大步,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2006 年 3 月 5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以郑重承诺的方式宣布,从 2006 年起,用两年时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

16、段学生学杂费,并称“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免除学杂费政策全部到位后,全国近 40 多万所农村中小学校,近 1.5 亿名农村中小学生从中受惠,全国农民减负 150 亿元。2007 年全国财政预算内教育支出预算比 2006 年增加 1053 亿元,增长 19.5%,高于全国财政支出增长幅度,新增的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2007 年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地区人口覆盖率达到 99%,比 2003 年提高了 7.2 个百分点,其中西部地区提高了 21 个百分点,调查资料显示:2007 年底西部地区累计扫除文盲 600 多万人,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 5%以下。在农村教育体制改革的进行中,国家文化部也开展了多种文化“三下乡”活动,送农民需要到农民中。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和文化“三下乡”活动把广大农民从愚昧中逐步解放出来,农民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对推进新农村建设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总之,三十年的农村改革是八亿农民走出黄土地追求美好生活艰苦创业的三十年,也是中国农村走出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