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甄选与面试》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4397519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56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员甄选与面试》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员甄选与面试》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员甄选与面试》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员甄选与面试》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员甄选与面试》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员甄选与面试》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员甄选与面试》ppt课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员工的甄选与面试,本节要点: 员工甄选测试 能力测试概述 面试的阶段特征 面试的种类,1、定义:员工甄选是从工作申请人中进行 挑选,进而决定是否录用的重要程序。 2、阶段(员工选拔程序主要分为三大阶段): 一、筛选个人简历或申请表(人力资源部) 二、能力测试(招聘部门和人力资源部) 三、面试(招聘部门经理或其上级、人力资 源部),一、员工甄选的定义及阶段,第一阶段:申请表和个人简历,优点: 直接了当 结构完整 限制了不必要的内容 易于评估 缺点: 封闭式:限制创造性 制定和分发费用较贵,申请表,个人简历,优点: 开放式,有助创新 允许申请人强调他认为有价值的东西 允许申

2、请人点缀自己 费用较小,容易做到 缺点: 允许申请人略去某些东西 难以评估,第二阶段:能力测试,主要用来测试应聘者的知识和能力,以及性格和兴趣 对知识和能力的测试主要包括: 1、一般知识和能力包括社会文化知识、智商、语言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记忆能力等; 2、专业知识和能力包括管理知识、人际关系能力、观察能力等。,第三阶段:面试,面试是一种经过组织者精心设计,在特定场景下,以考官与学生的面对面交谈与观察为主要手段,由表及里测评考生的知识、能力、经验等有关素质的一种考试活动。 面试是公司挑选职工的一种重要方法。面试给公司和应聘者提供了进行双向交流的机会,能使公司和应聘者之间相互了解,从而双方都可更

3、准确做出聘用与否、受聘与否的决定。,面试被重视的原因: 招聘人员有机会直接判断应征者,并随 时解决各种疑问 招聘人员可以判断应征者是否具有热诚和才智,还可以评估应征者的面部表情、仪表以及情绪控制能力,面试共分为五个阶段,一、面试准备阶段 确定面试目的; 确定面试的时间、地点; 认真阅读应聘者的求职申请表和简历,把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 制定面试提纲; 制定面试评价表,二、面试开始阶段 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让应聘者客观、如实表现。 三、正式面试阶段 应注意的问题 (1)多问开放式的问题 例如:“为什么”“你是如何认识的”“请谈谈你的看法”等; (2)面试官不要暴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做到客观、平

4、和;,(3)提问要直截了当,语言简练,有问题马上提出,并做好记录; (4)不要轻易打断应聘者的回答; (5)观察他的言谈、举止; (6)了解应聘者求职动机。,四、面试结束阶段 主要工作: (1)整理面试记录; (2)填写面试评价表 注意问题 (1)面试结束时要给应聘者以提问的机会; (2)自始至终保持气氛的和谐; (3)对有分歧的应聘者,可安排第二次面试,五、总结评价阶段 应高度注意的问题: (1)不能提供良好的离职理由 (2)以前职务(工资)高于应聘的职务(工资) (3)家庭问题突出 (4)经常变换工作,面试的种类: 一、 根据面试的结构划分,分为非结构化面试、结构化面试和半结构化面试。 二

5、、 根据面试的组织方式划分,分为一对一面试、系列式面试、小组面试、集体面试。 三、 根据面试的目的划分,分为压力式面试、非压力式面试。 四、 根据面试的内容划分,分为情景化面试、职位能力面试、行为描述面试、心理面试。,结构化面试:这种面试会提前准备好问题和各种可能的答案,要求应聘者在问卷上进行选择 非结构化面试:这种面试中,考官可以随意地与应聘者讨论各种话题,所问的专业没有一个实现安排的需要遵守的框架 压力式面试:使用穷追不舍的方法对某一主题进行提问,问题逐步深入,详细彻底,直至应聘者无法回答 情景化面试:是指通过询问应聘者一系列的问题来预测他在一个给定情景下的行为能力的面试形式,小结: 为了对应聘者的知识水平、能力、专业兴趣和个人特征等多方面的情况有比较全面深入的理解,绝大多数企业都会借助不同方法来甄选适合工作岗位要求的最佳人选,甄选已成为企业招聘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逐步认识到面试在甄选过程中的特殊作用。,谢 谢 大 家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