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知识与能力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438030 上传时间:2017-09-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知识与能力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知识与能力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知识与能力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知识与能力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知识与能力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知识与能力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知识与能力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知识与能力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4分) 慰藉( ji ) 咀( j )嚼 潜( qin )伏 戛( ji )然而止负荷( h ) 炽( ch )热 揩( ki )拭 脉脉( m )含情二、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吗?把你认为有错的改过来。(4分)迫不急待( 及 ) 穿流不息( 川 ) 一泄千里( 泻 ) 世外桃园(源 )再接再励( 厉 ) 一愁莫展( 筹 ) 如愿已偿( 以 ) 走头无路(投 )三、单项选择。(每空1分,共20分)1、从短语的结构关系上看,下列有一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B )A、粗制滥造 B、自鸣得意 C、虎啸龙吟 D、美味佳肴2、选出下列各

2、句中有语病的一项( D )A、经过18 年的卧薪尝胆,中国女排在雅典奥运会上力克对手,又一次问鼎奥运冠军。B、印度洋海啸于2004 年12月26日袭击了亚洲和非洲的10 个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场海啸灾难。C、公安部新闻发言人今天就国内一些地区发生涉日游行示威活动发表谈话,提醒广大群众应依法行事,坚决维护社会稳定。D、为了防止病树造成危害,园林工人对公共场所、公园、广场、街道的树木逐一进行排查。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B )本人昨天下午在2路公交车上不慎遗失了一个黑色公文包,有拾到并归还者,本人愿付酬金200元,决不 。任何一种药物都只能在一定的时间

3、内起作用,常用抗生素的 大多为6小时。杨老师这样 地劝你,你还不说出实情,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蔓延 没有吓倒人们, 更加坚定了人们战胜困难的信心。A、失言 实效 苦口婆心不但 /而且 B、食言 时效 苦口婆心 非但/反而C、失言 时效 语重心长 不但/而且 D、食言 实效 语重心长 非但/反而 4、每首诗有四句,每句有五个字的古诗体裁叫( A )。A、五绝 B、五律 C、四绝5、有一位作家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是( C )A、吴敬梓 B、蒲松龄 C、曹雪芹 D、罗贯中6、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A )”A、阴山 B、边关 C、燕山7、 “忽如一夜春风

4、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 C )。A、春色 B、梨花 C、雪景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其中“逝者 ”的意思是指( B )A、失去的人 B、消逝的时光 C、流淌的水9、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 A )的诗句。A、王维 B、王之涣 C、王勃10、子曰: “工欲( A )其事,必先利其器”。A、善 B、擅 C、行11、“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 C )”。A、慎于行 B、慎于思 C、慎于言12、下列各句中不是谈学习态度的是:( C )A、学而不厌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有教无类A、马卡连柯 B、苏霍姆林斯基 C、杜威14、对 “学习困难的 ”学

5、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是( B )A、补习 B、阅读 C、训练15、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 小时一文指出要解决教师的时间问题,最主要的是要看( C )A、工作时间能否减少 B、工作效率能否提高 C、工作本身的方式和性质16、 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一文主要论述了( B )A、如何让小学生愿意学习 B、如何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使每个孩子都取得进步C、如何克服负担过重现象,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17、 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一文提出年轻教师每个月要买三本书:1、关于所教学科方面的书;2、可以作为青年学习榜样的那些人物事迹的书;以及 A (A心理学 B教育学 C 社会

6、学)方面的书。18、下列关于“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知识”能够转化为能力。 B、知识 既是目的,也是手段。C、知识就是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9、在 谈谈对 “后进生” 的工作一篇中,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叙述了“我”是怎样将一个名叫费佳的“后进生“培养成“一名高度熟练的专家机床调整技师的”。他的“转化”策略就是让费佳这样的孩子更多地( B )(A 听故事 B 阅读 c 参加课外活动),为此,他专门编了一本特别的( B )。(A 作文集 B 习题集 C 连环画)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新课程反对接受性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2、 课程标准要求小学

7、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 ( )3、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 ) 4、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 )5、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礼记。( )6、小学阶段的识字量累计为3000 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其中2500 个左右会写。 ( )7、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各年级的教学重点。 ( )8、 论语 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孔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 ( )9、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参称赞孔子的话,“循循善诱”则成为日后为人师者所遵循的原则之一。 ( )10、

8、“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不到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这成为“启发式教学”的最早来源。 ( )五、填空。(每空1分,共30分)1、杜甫少有开心的诗,从来都是忧国忧民,但是他“生平第一快诗”却一反他平日的沉郁顿挫,让人觉得酣畅淋漓,其喜悦心情跃然纸上。这首诗的题目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他们常常被人合称为“小李杜”,他们是 李商隐 和 杜牧 。3、英国女作家J.K.罗琳所著系列魔幻小说 哈利波特 近年风靡全球。4、 皮皮鲁和鲁西西是“童话大王” 郑渊洁 的作品,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近年创作的 淘气包马小跳 系列小说深受孩

9、子们的喜爱。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三国演义_的开篇词。6、 “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 ,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_红楼梦_7、在 水浒传 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_ 吴用 _ ,也被称为“赛诸葛”。8、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 性与人文 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9、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 、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10、五、六年级学生

10、要求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300 字,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万字。11、学习与思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孔子在论语 为政中早就有了精辟的论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2、 两小儿辩日 中,孔子面对小儿的争辩 “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如果你是孔子,你会用论语中的哪句话作答?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 传不习乎 ?”14、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或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

11、5、论语中关于孔子因材施教的事例有不少。其中,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作了不同回答,他说“求(冉求)也退,故进之 ; 由(子路)也兼人,故 退之 。 ”16、威尼斯商人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_莎士比亚_的著名喜剧。夏洛克是这出喜剧中塑造的一个_ 吝啬鬼_ 的形象17、中国书法所谓的“颜筋柳骨”是指 颜真卿 、 柳公权 的书法特色。18、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 一水护田将绿绕 , 两山排闼送青来 ”用拟人手法写水、田、山的殷殷之情,可谓神来之笔。19、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两句诗出自春日,作者朱熹 。20、保尔柯察金是前苏联长篇小说_钢铁是怎样炼

12、成的 中的主人公,他的精神鼓舞了我国千千万万的读者。小说主人公的原型是 奥斯特洛夫斯基 。21、英国作家笛福的著名小说 鲁宾逊漂流记讲述了主人公海上遇险, 荒岛余生的故事。22、杜甫的春夜喜雨中“随风潜入夜”的下句是 润物细无声 ,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中“竹外桃花三两枝”的下句是 春江水暖鸭先知 。2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这句富有人生哲理的诗句出自宋代文豪苏轼的水调歌头 。24、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原台湾民党主席连战时,引用论语中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表达了他见到远道而来的朋友的喜悦之情。25、论语中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以作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有力佐证。六、语言运用。(8分)1、对对联:4分出句:红墨汁写长短句 出句:村边绿树层层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