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美猴王》公开课教案优秀.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74362851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美猴王》公开课教案优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美猴王》公开课教案优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美猴王》公开课教案优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美猴王》公开课教案优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美猴王》公开课教案优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美猴王》公开课教案优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美猴王》公开课教案优秀.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美猴王公开课教案优秀美猴王公开课教案1教材分析 美猴王是语文版课程规范试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本单元中,这篇文章具有典型的情节,有妇孺皆知的孙猴子鲜活的形象,语言通俗易懂,符合同学阅读心理需求,深受初中同学欢迎,是适合初中同学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优秀范文。 美猴王这篇文章是从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节选出来的。西游记共100回,小说主要写美猴王孙悟空战胜妖魔维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石猴从出世到称王的全过程。以后的故事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本文虽是节选,但故事情节清晰,内容完整。全文按情节的发展可以分为情节的开端、

2、发展、高潮和结局。在写法上,脉络清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艺术形象塑造胜利、语言通俗生动简洁。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小说中塑造艺术形象的表示手法,体会本文语言通俗,简洁,生动的特点。 能力目标: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提高同学的听、说、读、写、模仿、扮演等多种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作者塑造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的特征,提高同学的文学欣赏水平。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作者如何通过动作、语言描写胜利塑造一个集“猴”、“神”、“人”特点于一身的艺术形象的:能找出课文中描写石猴动作、语言的语句,能具体分析哪些语句表示了猴的特点、哪些语句表示了人的特点。难点:美猴王到底“美”在什么地方?教学设想1、教法设计设置情境

3、、采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2、学法指导、课前准备阅读西游记,搜寻与课文相关资料;通过预习扫清字词障碍,了解美猴王的故事梗概,准备复述。让同学分组用二百字左右描写本班的一位同学,抓住动作、语言、神态和外貌来描写,突出这位同学的性格特点。让同学在课前对其他组坚持神秘感,交上来让其他组同学猜一猜,看谁写得最传神。结合上课内容,让同学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准备讲故事、速背、模仿配音、表情朗读。3、教时布置: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正确读出以下词语:镌 迸裂 麋鹿 瞑目 石碣 天造地设 滔滔不绝 力疲神竭 喜不自胜教师检查课前准备情况。二、激情导入:播放西游记的片头曲(幻灯2)

4、,让同学一边听一边跟着唱,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并在音乐的余声中给同学介绍西游记的背景资料(幻灯3、4)。导语设计:大家听着这优美动人的旋律,在了解了西游记的背景资料后,我相信“猴哥”手舞金箍棒,大闹天宫、除魔降妖的身影一定又在你们的脑海中腾挪跳跃。那么,大家想不想进一步了解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是怎么塑造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西游记的第一回美猴王。(板书:美猴王)三、整体感悟:1、让同学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概述课文。看谁说得简洁,说得生动。同学讲完后教师适当点评,并出示幻灯示例。(幻灯5)2、让同学用一句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内容,再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章每段内容。让同学快速阅读课文后,分组讨

5、论怎样按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划分层次。教师稍加点拨,鼓励不同意见,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出示幻灯明确。四、人物分析:1、导入: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六小龄童的精湛扮演,为我们再现了美猴王的形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个“中国人都知道”的艺术形象。2、分析人物形象:“石猴出世”采用第一种方式:讲故事,选故事大王(幻灯6)。让同学分成四组合作与讨论后,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讲一讲“猴王出世”这一情节,选出这节课的“故事大王”。教师问:请大家找出与石猴出生有关的词语,再想一想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石猴出生时有什么特别之处?师生一起找出 “东胜神州”、“仙石”、“仙胎”、“石卵”、“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等词语,

6、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石猴是天地生成。师问:这一情节中表示了石猴具有什么特点?师生讨论后,明确:从石猴出生这一情节中表示了美猴王“神”的特点。“山间生活”采用第二种方式:速背。让同学以最快的速度记住这一段内容,然后分组派代表进行速背竞赛,看那一组背得好、背得快(幻灯7)。师问:石猴一出生就会做什么?师生一起找出“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这些词句。师问:这些词句描写表示了石猴什么特点?师生一起讨论后明确:表示了他“神”的特点;让同学找出石猴和山间的其他动物友好相处的词语:“为伴”、“为群”、“夜宿”、“朝游”。师问:这些动作描写都表示了石猴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同学

7、讨论后明确:这些动作描写都表示了美猴王作为“猴”这种动物的特点。“自荐探泉”用第三种方式:模仿配音。教师和同学一起模仿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石猴自荐探泉这一情节中李扬给孙悟空的配音,看谁是这节课的模仿秀(幻灯8)。教师引导同学从石猴的“跳”的动作和“我进去!我进去!”的语言中,讨论总结石猴“人”的特点:胆大超群,不同一般。“发现水帘洞被拥为王”用第四种方式:表情朗读。要求把群猴的顽劣、石猴的自信,勇于当王的果敢表示出来。(幻灯9)师:请大家和我一起找出描写石猴的动作和语言的词语,然后分析总结出这一局部石猴的特点。师生互动分析如下:在发现水帘洞时,作者通过对石猴“瞑”“蹲”“纵”“跳”四个动作的描写

8、以及跳出水外后“大造化!大造化!”“没水!没水!”“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的语言描写,表示了石猴的勇敢灵巧、身手高强、胆大心细、善于观察、聪明过人,集“猴”、“神”、“人”的特点于一身。进了水帘洞后,作者紧扣猴子的特性,把顽劣的猴性写得形神毕肖。而石猴竟能引经据典(出自论语为政。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意思是: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这又写出了他既具有人又具有神的特点。到了被拥立为王后,正名为“美猴王”,受众猴礼拜,俨然一个独立的“猴类社会”,这又带有明显的人类社会属性,同时也表示了石猴的聪明能干,很有组织能力,显示了“人”特点。最后,引

9、导同学把以上几个局部中石猴的个性特点以及所运用的表达方法总结出来。生讨论总结,师明确:石猴的个性特点是:聪明灵巧、身手超群、有胆有识。是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示出来的。同时,引导同学通过分析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了解到要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就应该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特点,突出人物个性。3、问题探究:美猴王到底“美”在什么地方?师问:美猴王到底“美”在什么地方?请大家从身世、动作、言语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幻灯10)让同学分组讨论后,教师明确。(幻灯11)。五、拓展迁移:1、让同学用二百字左右描写本班一位同学,抓住动作、语言等表达方式来描写,突出人物性格特点。让同学不署名,交上来让教

10、师和其他同学猜一猜,看谁写得最传神。(幻灯12)让同学分四组派代表出示自身的作品,读一读,再让其他同学猜一猜。游戏规则:猜中的请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猜不出来的也鼓掌加以鼓励,我们罚他在单元语文活动课中出一个节目。2、教师在适当点评之后,进一步引导同学要想通过语言描写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就必需注意语言的得体。语言的得体,就是说话要注意说话的对象和场所。示例:以前,我的两位同学这样写道:课堂上,一位同学跳起来对老师说:“你连这个答案都不知道?你真笨!”住在农村的八十岁的老外婆一见到我就说:“Oh, my god! 宝贝,好久没和你比跳绳了!Lets go!”以上两个例子就是没有注意在运用语言描写

11、时,不只要考虑说话的场所,还要考虑说话者的身份。假如大家学会了正确运用语言、动作等描写人的方法,你们也可以像作者一样构造你们心目中的“猴王”!六、结语: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还是写美猴王少儿时期的生活,假如大家还想知道石猴称王以后像大闹天宫、西天取经的故事,就请回去继续阅读西游记,而且孙悟空形象的国内外影视版本也很多(幻灯13),大家有兴趣可以在课外搜集整理,看谁了解得最多。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培根在论读书中说过,“读书使人空虚”、“读史使人睿智”、“读诗使人灵秀”,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开拓视野,用我们手中的生花妙笔,描画明天绚丽的蓝图!七、作业安排:(幻灯14)1、请以“假如我

12、得了孙悟空的神通”为题,大胆发挥想象写一篇想象作文。2、课外继续阅读西游记全文,探究其它人物如猪八戒、沙僧等艺术形象, 并将你从中得到的启示记下来,与同学们共享。3、妙词锦句积累:让同学找出自身喜欢的句子和词语积累下来。(句子:3个,词:5个。)和:板书设计(幻灯15)美猴王性格特征猴王之美妙词锦句积累聪明灵巧身手超群有胆有识身世非凡勇敢超群言能服众示例:天造地设力倦神疲(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示)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利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供了大量由于教材篇幅所限无法容纳的学习内容,大大突破了保守教学以“课堂”、“教科书”为中心的狭小范围。在学法指导上我重点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程序的设计上,我做到了优化导课,优化同学的学习活动,让趣味贯穿课堂始终,把同学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但是,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有些环节如表情朗读还有具体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时,耗时过多,这些环节可以放到单元语文活动课中去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